元器件封装技术的发展.ppt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402810 上传时间:2021-05-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器件封装技术的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元器件封装技术的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元器件封装技术的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元器件封装技术的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元器件封装技术的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器件封装技术的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器件封装技术的发展.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元器件封装技术的发展,内容提要,电子元器件发展情况 元器件的封装技术 元器件的包装 元器件的使用 自动化生产要求,一、电子元器件发展情况,电子产品的多样化; 电子产品小型化、多功能、高性能要求; 半导体制造工程技术水平的提高; 材料工程技术水平提高;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1、发展背景,一、电子元器件发展情况,电子管; 晶体管(半导体);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IC); 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ASIC); 子系统及系统级集成电路; 微机电系统(MEMS)。,2、发展趋势,一、电子元器件发展情况,3、封装发展趋势,一、电子元器件发展情况,3、封装发展趋势,0201(0.6 0.3

2、mm),44mm,侄装芯片,硅基阍电阻组件FP 凸点中心间距0.5mm,2005年发展到0101,一、电子元器件发展情况,3、封装发展趋势,a.小型化、超薄,b.轻量化,c.功能集成度高,d.多输出端子,细间距或超细间距,e.低功耗,一、电子元器件发展情况,元器件日趋小型化、微型化; 元器件的多样性、多功能集成度; 电路布局布线密度提高,电性能提高; 自动化组装技术及水平提高; 产品的可靠性提高; 电子元器件的封装成为新兴产业之一。,4、意义,a)有引线分立元件; 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二、电子元器件封装技术,1、典型通孔插装封装形式,c)接插件;,二、电子元器件封装技术,1、

3、典型通孔插装封装形式,b) 直插集成电路及插座;,双列直插DIP,单列直插SIP,IC插座,二、电子元器件封装技术,1、典型通孔插装封装形式,d) 针状阵列器件(PGA) 不同于引脚在封装体四周的形式,以直立插针形成的连接阵列,多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如计算机CPU等,应用时可直接焊接或放置于插座中。,二、电子元器件封装技术,2、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封装形式,a.无源片式元件(CHIP); 主要用于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主要特点是无引线,取之以镀锡铅合金的焊接端头。 封装标准系列的英制称谓:如1206、0805、0603、0402、0201等。,底部端头,顶边端头,二、电子元器件封装技术,2、表面

4、贴装元器件的封装形式,b.柱状封装元件(MELF) 主要用于二极管、电阻、电感、陶瓷或钽电容等。焊接端头为圆柱体金属成份,如银、金或钯银合金等,易滚动。,二、电子元器件封装技术,2、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封装形式,c.无引线芯片载体封装(LCC) 该类型封装无引线端,代之以金属化凹槽并镀锡铅合金。封装外形上分为A、B、C、D四个类型,有塑料及陶瓷两类 。,二、电子元器件封装技术,2、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封装形式,d.小外形塑料封装(SOT) 主要用于二极管、三极管、达林顿管等。引出端特点是分列于元器件对称的两端,引脚为“一”和“L”形,基本分为对称与不对称两类,有以下几个系列。,二、电子元器件封装技术,

5、2、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封装形式,e.小外形塑料封装(SO、SSO) 主要用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引出端特点是对称分列于元器件的两边,引脚形态基本分为“L”与“鸥翼”(Gullwing)、“J”、“I”等四类。,SOIC 命名前缀为SO 引脚中心间距为1.27mm 836引脚 窄、宽(W)、超宽(X)三类 “L”引脚,SSOIC 命名前缀为SO、SSO 引脚中心间距为1.27mm 4864引脚 宽(W)、超宽(X)两类 “L”引脚,二、电子元器件封装技术,2、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封装形式,f.小外形塑料封装(TSOP),TSOP(薄形) 命名:TSOP 宽(6-12)长(14-20) 引脚中心间距为0.

6、3mm、0.4mm、0.5mm、0.65mm等。 1676引脚 多用于存储器 “L”引脚,“L”引脚焊点形态,二、电子元器件封装技术,2、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封装形式,g.小外形塑料封装(SOP),命名前缀为SOP 引脚中心间距为1.27mm 442引脚 I、II、III三类(体宽) “鸥翼”引脚,“鸥翼”引脚焊点形态,二、电子元器件封装技术,2、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封装形式,h.小外形塑料封装(SOJ) 主要用于存储芯片。,命名前缀为SOJ 引脚中心间距为1.27mm 1428引脚 300、350两种体长 “J”引脚,“J”引脚焊点形态,二、电子元器件封装技术,2、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封装形式,i.小外

7、形塑料封装(“I”引脚) 该类型的引脚封装已不多见,但仍在个别元器件中应用。,“I”引脚焊点形态,“I”引脚,二、电子元器件封装技术,2、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封装形式,j.四周扁平封装(QFP) 多用于各类型的集成电路,引脚形态基本上分为“鸥翼”形,引脚间距从0.3mm至1.0mm多个系列,封体形态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封装材料为塑料(PQFP)或陶瓷(CQFP)。,PQFP,命名前缀为PQFP 引脚中心间距为0.635mm 84244引脚 “鸥翼:引脚,二、电子元器件封装技术,2、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封装形式,k.四周扁平封装(SQFP&QFP) SQFP具有高密度(输出引脚)、低高度的特点,多用于存储

8、器,有13个类型,39种外形形状。基本形态为正方形和长方形,引脚形状常为“鸥翼”形。,SQFP、QFP,命名前缀为SQFP或QFP 引脚中心间距为0.3mm1.0mm 84244引脚 “鸥翼”引脚,二、电子元器件封装技术,2、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封装形式,l.塑封引线芯片载体(PLCC) 多用于各类型的集成电路,引脚形态为 “J”形,引脚间距1.27mm,封体形态为正方形或长方形、不规则形状,封装材料为塑料,可直接装入芯片插座或焊接。,PLCC,命名前缀为PLCC、PLCC/R 引脚中心间距为1.27mm 28124引脚 “J“引脚,二、电子元器件封装技术,2、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封装形式,m.球栅阵

9、列封装(BGA) 该类型封装已很多见,多用于大规模、高集成度器件,封装材料为塑料或陶瓷、金属,焊球间距为1.27mm、1.00mm、0.8mm、0.65mm、0.5mm等,球径随着间距而相应缩小,阵列规格多样,各家标准不一。,二、电子元器件封装技术,2、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封装形式,n.芯片尺寸封装(CSP) 该类型从形式上类似于BGA,但其定义为封装尺寸不大于芯片尺寸的1/3。有些公司的产品又称为BGA。焊球间距一般均在1.00mm以下。,CSP,CSP焊点X光图像,二、电子元器件封装技术,2、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封装形式,o.倒装芯片(FP) 为目前最为先进的IC形式,应用晶圆片半导体工艺,产生具

10、有规则或不规则凸点阵列,凸点间距在0.8mm以下,凸点直径在0.5mm以下,基本属裸芯片。,倒装芯片,FP焊点形态,二、电子元器件封装技术,3、新型封装技术,a.三维立体芯片(叠层结构,又称3D) 该项技术在元器件内部芯片层次上进行了改革,可将多个芯片在垂直方向进行连接,然后进行封装,外在形式为多为BGA、CSP等。,叠层结构示意图,电子扫描显微镜图,二、电子元器件封装技术,3、新型封装技术,未封装的多芯片结构,b.多芯片组件(MCM) 将多种一定数量的电子元件、芯片通过表面组装技术或厚薄膜工艺,甚至3D技术,能够形成子系统级或系统级器件,实现理想的单芯片计算机! 其封装为QFP、BGA等具有

11、高密度、多输出端子的形式。,三、电子元器件包装,1、插装元器件的包装形式,编带 绝大多数插装电阻、电容、二极管等都能采用。 根据上述介绍的插装形式,基本上分为“轴向”和“径向”两大类,其包装形式也不尽相同。 该类包装最适合于自动化成型及插件机。,管式 该类包装形式多用于双列插装IC器件。,散件 该种形式最为常见,但不易上设备,且完全人工处理,费时费力。,三、电子元器件包装,2、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包装形式,卷带 绝大多数片式、IC等都能采用。 最早以纸为基底,以胶粘接元器件,目前已淘汰。 现在均为聚乙烯、聚苯乙烯(PS, polystyrene)或聚苯乙烯叠层薄片为装料基带(带元件凹槽),封口盖带

12、压接后将元器件保护起来。最适宜规模化、自动组装生产使用,生产效率极高。,三、电子元器件包装,2、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包装形式,管式 该类包装形式多用于SOJ及部分SOP器件。,华夫托盘 多用于细间距TSOP、QFP、BGA等封装器件。 这种形式的包装以多层托盘,防静电袋密封。,三、电子元器件包装,2、表面贴装元器件的包装形式,标准包装内容 塑封元器件均对湿度有不同的敏感度,因而对敏感程度较高的元器件在包装中,除正常的产品标识、合格证外,正规厂家均会在其包装中放置若干物品,如:,干燥剂,防潮袋,警示标签,湿度指标卡,元器件的包装标准:EIA-481、EIA-783等。,四、电子元器件使用,1、基本要

13、求,可焊性 元器件焊接端的可焊性应满足组装行业标准。,库存期 元器件的存放条件应确保其具体环境要求,已打开包装元器件应记录其存放期限,定期检验其焊接性能。,功能及性能 出入库元器件均应能确认其功能及性能满足设计要求,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公司具备的验证能力,委托检测并确定合格供方。,封装性能 元器件封装的抗热冲击性、引线端镀涂材料特性、防静电要求、吸湿性等方面,均会影响组装工艺、工艺材料、成本等。,四、电子元器件使用,2、使用,保护元器件引出端 避免直接接触器件焊接端造成焊接端污染,从而影响可焊性的情况。尤其是细间距、超间距QFP封装元器件,其引脚极易扭曲或翘曲,而造成的引进器件的引脚平面度不一致,

14、影响组装质量。正确方法应使用真空吸笔取放。,防静电 使用环境、工具、工装、工件、包装袋均应满足防静电要求,避免使用过程中的元器件损坏或性能降低。,元器件标识的一致性 对于编带或托盘包装的元器件应验证其元器件方向的一致性,尤其是对已拆包(清点或未用完)元器件放回时要注意。,五、自动化生产要求,1、标准化,制订企业电子元器件标准 采纳国际或国家标准封装的元器件,建立企业内部的元器件使用标准,构造的适应产品要求及组装工艺要求的焊盘设计规范库。 不恰当选择或采用非标准封装元器件,会直接增加组装制造成本,严格进行元器件供应商选择和评定 遵循ISO 9001质量管理要求,制订、选择合格元器件供应商,能够持续考核其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元器件封装及包装应适合组装供方的能力 包装形式应适合组装工艺、设备的正常使用,这一点在合同中可以体现。,五、自动化生产要求,2、与供方的沟通,元器件清单完整性 元器件清单因包括元器件编码、类别、封装类型、标识、标称、位号、数量、替代型号、包装形式等等,由于多种原因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尤其是同种元器件的封装、包装的变化最为常见。,齐套性 元器件供应周期往往难以统一,缺件会造成整个组装生产运转不灵、产品交货期无法保证,这是因为自动化的组装生产是一个流水模式,缺任何一种元件,都会间接地增加组装生产成本,且质量水平下降,易引起双方争议。,谢谢各位来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