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第二章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041215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PPTX 页数:225 大小:3.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第二章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2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第二章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2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第二章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2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第二章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2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第二章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第二章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第二章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2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考试内容和具体要求,考纲解读,(2016广东)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平 衡,考题探析,(一)真题呈现,拎着几条刚钓来的鱼儿,我一路哼着小调,兴冲冲地往家里赶。今天星期天,休息。老婆带着孩子回了她乡下的娘家,我难得落个清闲自在。我早计划好了,晚餐自己弄个鱼煲,再叫上几位朋友好好聚聚,美美地享受一顿。 咦,怪了,怎么钥匙不见了?我翻遍各个口袋,也找不到自家的钥匙。正窝火着,对门的小王探出头来,“回来了?找不到钥匙了吧,嘿嘿”,他怎么知道我丢了钥匙,正疑惑间,小王老婆手里拿着一串钥匙从房里走了出来,笑着对我说:“早上出门,见这串钥匙插在门上,我想可能是你走得匆忙,忘啰,就先给你放着吧。现在该完璧归赵

2、了!要是被陌生人拿去,麻烦可就大啦。”我连说谢谢,接过钥匙,进了屋。 我和小王一家虽然住对门有些年头了,可平时只是点头之交,彼此并不了解,我甚至连他们具体在哪个单位上班都不清楚。 他们该不会进过我家了吧,一想到这点,我就紧张起来了,急忙把整个屋子查了个遍,啥也没丢,东西摆放的位置也丝毫没动过,但我早已没了做鱼煲的念头。,老婆回来听我说了这事,人都蹦了起来,“这还得了!说不定我们的钥匙他们已经拿去配了。我们要不在家,他们就可以随便进出啊。你呀你,我一不在家,你就自个儿到外面快活!这下出事了吧!”老婆又数落起我来了。可我连跟她计较的心思都没了。谁叫自己这么粗心呢。他们手里有了钥匙,那我家不就成他的

3、家了吗?那咋办?我问老婆。“咋办?还用说吗?换把新锁呗。”老婆斩钉截铁说道。“锁又没坏,干嘛要换啊?再说,就为这事换锁,不好吧,他们会怎么看我们?会伤了两家和气的。”我说。 “有什么不好的,难道等到把我们家的东西搬空才好啊?真是的。你要不想换,我来换。”老婆的破嗓门喊得很响。我真担心被人听到。这时,门响了。我开了门,是小王。,“有事吗?”我问。刚说完,我就只想掴自己两下,废话,没事,人家敲你家的门干嘛?记忆中,小王没事来敲门,一次也没有过。小王显得有些尴尬,吞吞吐吐地说:“就是我我老婆,她她要我来跟你们说个事。”见我老婆也在,小王说:“嫂子也在啊,那最好了。” 老婆只好说:“要不,你进来说话?

4、”小王摆了摆手,“不了不了,就几句话,说完就走。我老婆她要你们换把新锁。”小王憋足了劲儿,终于说了一句囫囵话。 呵,倒是他们先来说了,真个没想到。我和老婆面面相觑。“我老婆说,换了好,省得你们怀疑我们什么的。”话音未落,小王已转身,疾步进了屋子,身后传来“嘭”的一声,是关门声。,(11)我和老婆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捂着嘴巴,笑了!可是晚上睡觉时,老婆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两家的锁都好好的,凭什么要我家白白花钱去换新锁啊? (12)第二天,我正在换锁,小王走出屋子,手里拿着一把新锁。我好生纳闷,隔墙有耳?问小王:“你家也要换锁?那锁不是好好的吗?” (13)“你家这锁不也好好的吗?我老婆说了,我家

5、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 (14)我呆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 (15)小王急中生智,“不瞒你说,我老婆也曾把钥匙插在门上大半天,回家后才发现。” (16)呵!两家四口齐声发出了和气平衡的笑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第11期,有删改),1. 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4分),2. 简析第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4分),3. 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我”老婆的“不平衡”,两次“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 (1)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 (2)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4. 有人认为

6、,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标题耐人寻味。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5分),(2015广东)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集中营的课堂,纳粹德国攻占波兰,控制着华沙。沙宁是刚来的老师,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兵来到学校,大声地对她说:“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他们便涌上来,将沙宁摁到了车上。 孩子们都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走了。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地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叫着冲向纳粹看守,他很快被制服,投进了集中营。谢达很坚强,始终

7、咬定手雷是捡来的,纳粹只好把他关起来。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消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沙宁醒后,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怎么进来的。可她极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纳粹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的讲课

8、中找到破绽。另外,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为了让他们安静些,纳粹还假装慈悲地给孩子们买了画笔。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 这一天,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他们抓回来折磨而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光下一直以来,纳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 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士兵的油库,可就在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第二天中午,赛夫打通了关节,把谢达抱回家。他要给谢达穿

9、上新衣服再埋葬,为此,他几度昏厥。,四天后,盟军报纸大幅报道了赛夫送出情报,纳粹在波兰的毒气弹据点纷纷被摧毁的消息。如果再晚几天,这些毒气弹就会被运往前线,将会有成千上万盟军士兵中毒而亡。半个月后,沙宁被解救出来,她和赛夫都成了大英雄,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被披露出来。 原来,沙宁掌握毒气弹据点的情报后,来到华沙想与赛夫接头,因泄密她被捕了。焦急的赛夫本想自己进集中营和沙宁接头,可他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离开。便想出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宁接头的办法。沙宁的情报图一直记在脑海里,她便偷偷地教谢达画画,不久,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了。该怎样把情报送出呢?就在这时,谢达见到逃跑的人都

10、会被处死吊在营门外,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个慷慨赴死的办法,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他知道,爸爸肯定会想办法把他抱回家,肯定会给他换套新衣服再埋葬,肯定会发现画在衣服里面的地图 谢达消逝在天堂里,但他用稚嫩的肩膀扛出的惊天壮举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个集中营的课堂里,上的是这世界上最感人的一课。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作者:陈刚,有删改),1. 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4分),2. 文章多处运用了伏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4分),3.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2

11、)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4. “集中营的课堂”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5分),(2014广东)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怯 懦,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也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打到她卡上。她也曾想过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里吃一顿简单的饭。但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铁上辗转换乘,她想,或许他们彼此,在北京很难会有见面的机会。 她知道自己心

12、里,其实并不希望父亲来看她。,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包裹或是电话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惊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孔雀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看似羞涩无比,却是那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她们与父母家人远隔千里,却如同近在咫尺;而她与父亲,明明都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常有舍友在挂掉电话后,装作漫不经心地问她,你的父母何时会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说,他们忙呢。 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借了别人的手机,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

13、及问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不会有相见的机会。但她没有想到,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父亲。 那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的舍友临时有事,让她在门口,帮忙发放“意见反馈表”,并照顾嘉宾。就在所有的票都发完,嘉宾也一一列席,她打算回自己座位上时,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着看热闹的人走过去,见门卫正把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使劲往外推,男人硬是不动。周围一群同样衣着斑驳的民,工一哄而

14、上,与门卫理论。一片混乱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群在学校建筑工地的民工,听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被推出的那个民工,假说找女儿,试图混进去。门卫识破他们的伎俩,几番争执,便有了她看到的那一幕。 礼堂里的灯渐次熄灭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最终,她没有回头,迅速走开。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时,泪水,终于哗哗地流下来。 真没有想到,父亲原来离她如此近,近到不过是,几

15、百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近到她每天从五楼的教室里,透过窗户,便能够看到不远处的脚手架上,蚂蚁一样忙碌的民工;近到她每天打饭,若是绕一段路,就会看到工地上,在初春的风沙里,坐在钢筋水泥上,埋头吃饭的那群劳作者。 可是,父亲却从来没有来找过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又被保安欺负,在一群民工的怂恿下,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了她的名字。 她与父亲,都是没有勇气的人 (选自2013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1. 根据小说情节,以陈叶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2. 第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3.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16、。(4分) (1)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2)那一刻,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4. 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5分),广东省中考题文学文本(小说、散文)阅读题特点,(二)综合探析,续表,续表,续表,文体常识,知识储备,1. 关于小说 (1)小说概念: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叙事性文学样式(体裁)。 (2)小说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3)人物形象:小说中重点刻画(塑造)的人物,人物的性格

17、特点及其成因能表现小说的主题。 (4)故事情节:是小说事件和矛盾的集中反映,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长篇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5)具体环境:小说中的环境是故事发生的背景,用于衬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等。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和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形态、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总和)。 (6)人物塑造:主要通过描写完成,描写的主要类别 人物类: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环境类: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揭示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

18、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角度类: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 性质类:概括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的细小环节所作的细致描绘,对塑造人物、突出主题有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效果,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7)表现手法:铺垫、伏笔、对比、象征、衬托、烘托、抑扬、照应、悬念等。 (8)小说分类:根据篇幅,一般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微型小说)。 2. 关于散文 (1)散文概念: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文学样式。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

19、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这里所要讲的是狭义散文。,(2)散文特点: 形散神聚:“形”即“形式”,“形散”是指散文取材自由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神”即是主题,“神聚”亦说“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题要明确集中。 意境深邃:意境就是作品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 短小精悍:散文的语言清新隽永,充满了诗情画意,往往在极短的篇幅中表达出深刻的哲理,耐人寻味。 (3)散文分类: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为以下几种。,叙事散文:以记人、叙事为主。如鲁迅的从百草园

20、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和朱自清的背影等。 抒情散文: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为主。这类散文不是纯客观地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如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 议论散文:以形象化的议论为主,侧重说理,往往借助于简述事例和描绘形象来抒情达意,文学色彩浓厚。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烘托、抑扬、悬念、以小见大等。,(5)散文线索:贯串全文、凝聚题材的事、物、人、情等。散文一般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一般是某种具体的事物或人物的行踪、见闻

21、等,暗线一般是某种思想情感等。 (6)散文语言:散中见整,朴素自然,清新简练,富有情韵,风格多样。 特别说明:中考一般考小说和叙事散文,叙事散文和小说同属叙事性作品,两者有很多相似甚至相同之处,考试题型也基本相同。为避免重复,本书把这两种文学体裁合在一起解读并指导训练。,考点题型一 思路理析:分析线索、感情(态度)变化、情节发展等。 1.方法思路 (1)分析线索 通过文章类属分析:叙事类事件发展的经过、叙述人的所见所闻所感、人物行踪、空间地点转换等;抒情类感情依托物、感情(发展变化)等;状物类主要物品、情感等。 通过文章标题分析:有的文章标题直接揭示线索,如背影羚羊木雕等;有的文章标题暗示(包

22、含)着线索,如藤野先生散步等。,考题类解,通过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分析:某个与文本主要叙写对象有关的关键词,从头到尾反复出现,它很可能就是文章线索。如背影中,“背影”一词在文中出现了四次,它就是文章的线索。 注意明暗双线交织:散文一般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以物、人、事等构成的线索)和一条暗线(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线索)。 (2)分析概括感情(态度)变化 理清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或阶段:划区域(间)。 寻找“过程和阶段”中“明示”或“暗示”(体会整体氛围)感情(态度)变化的词句概括:找词句或悟氛围。 防错位:分错区域,填错内容,一错皆错!,(3)分析概括情节发展 整体感知,理清事件(情节)发展变化的过程

23、或阶段 ,分出层次:划区域。 抽取关键词句按要求概括:找词句。 (4)概括填补情节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全文事件(情节)发展变化的过程或阶段,分出层次。 运用“已知”找“未知”:利用题干提示,首先找到已给出的答案所在的语段区间,标明起止,然后再在“已知”答案的语段之间或以外的语段中寻找“未知”答案。 抽取关键词句按要求概括。 思路:划区域找词句或悟氛围防错位。,2.典题例解 (2011广东)围绕“一条银色的裤子”,母亲对安东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空格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例文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此略),【解题思路】 此题要求分析“态度变化”,也即分析情节发展和行文思路。首先,利用题干提示:

24、分析母亲对安东尼的“态度”的“变化”;要求填双音节词语。然后研读文本,分析母亲态度的变化:划分出相应阶段,能找到标志性词语的,最好直接选用;如果没有标志性词语,就根据语境氛围概括:拒绝(反对)(“忘了它吧,儿子。这辈子你大概就只穿一次。我断然拒绝。”)理解(支持)(“我不由自主地给他指导,参与缝制。”)自豪(“那是安东尼自己做的。我自豪地告诉他们。”),(2016广东)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解题思路】 分析归纳心理变化:按照上述解题办法,首先根据“已知”(所提示的“情节的发展”)划分出各自“区域”: 丢钥匙()还钥匙()小王要“我”家换锁((11))两家换了锁((12)(16));然后

25、在各区域内查找表现心理的语句,抽出关键词语概括:第段(“咦,怪了,怎么钥匙不见了?我翻遍各个口袋,也找不到自家的钥匙。正窝火着”)“奇怪”或“窝火”;第段(“我就紧张起来了,急忙把整个屋子查了个遍”)“紧张”;第(11)段(“我和老婆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捂着嘴巴,笑了!”)惊喜(得出方法:从氛围中悟出悟氛围);,第(16) 段(“呵!两家四口齐声发出了和气平衡的笑”)“平衡”。得出答案:(1)奇怪/窝火;(2)紧张(怀疑、不安);(3)惊讶(高兴、惊喜);(4)平衡。,考点题型二 内容概要:整体感知文章或语段,概括全文或语段的主要内容、情节、事件等。 1.概括全文内容 (1)方法思路 连缀主

26、要记叙要素概括:什么人+在何时何地+做了什么事情+有何结果; 连缀主要情节要素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温馨提示:有些要素在文本中可能会被省略,概括时可相应省略。,(2)典题例解 概括全文内容:连缀主要记叙要素概括。 【示例】(江苏盐城)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例文大风(作者:莫言,此略),【解题思路】 可通过分析选文的记叙要素归纳概括。先找出“六要素”:时间七岁生日过后不久的一天;人物“我”和爷爷;事情的起因“我”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经过“我”和爷爷把割好的草装上小车迎着大风往回运;结果大风把“我”和爷爷割的草全吹跑了,我们只好推着空车回家。然后综合分析这些要素并

27、连缀概括成句即可:“我”七岁生日过后不久的一天,和爷爷一起去割草,在回家时遭遇大风,我们同大风搏斗,结果草还是全部被大风吹跑了,我们只好推着空车回家。,概括全文内容:连缀主要情节要素概括。 【示例】(辽宁沈阳)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例文门铃(此略),【解题思路】 可通过分析小说基本情节概括。先分析概括出情节要素:开端小女孩想给外公买生日礼物;发展小女孩来到帕皮的店铺挑选礼物;高潮小女孩选中了帕皮最心爱的门铃,经过思想斗争帕皮还是把门铃卖给了小女孩;结局帕皮出人意料地得到了小女孩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门铃,并与分别多年的女儿团聚。然后把这些情节要素连缀概括成句即可:店主帕皮经过思想斗争把

28、心爱的门铃卖给了给外公买生日礼物的小女孩,没想到小女孩把门铃送给了自己,自己不仅得到了礼物,还和女儿团聚了。,2.概括部分内容:一般概括指定语段或限定事件的内容。(1)方法思路 人物(写作对象)+事件或事件的结果。 温馨提示:要注意题干中有无特别限定,如果有,在答题时要添加特别限定的内容。 (2)典题例解 (2015广东)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解题思路】 首先,利用表格中的情节提示分别找到文本中的“发展(集中营门口)”和“高潮(集中营里面)”部分(顺着作者的行文思路,分析层次)。然后,概括每层的主要信息,运用“人物+事件或事件的结果”的方式概括。再考虑添加题干中的

29、特别限定“以谢达为陈述对象”指令即可:(1)谢达手握手雷冲向敌人而被捕;(2)谢达准备点燃油库被纳粹射杀。,例文集中营的课堂(见前文“真题评析”部分),考点题型三 形象分析: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1.方法思路 (1)从直接(正面)描写入手:通过提取文中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关键句,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2)从侧面(间接)描写入手:通过分析文中其他人物的言行描写等,分析人物的特点。如口技中,通过描写观众的动作、神态等表现口技表演人高超的表演技巧。,(3)从细节描写入手:如最后一课在记叙韩麦尔先生上习字课时,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如挂在课桌铁杆上的国旗,烘托出教室里的爱国

30、气氛;飞进来的甲虫没有影响孩子们专心画“杠子”,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小弗朗士对鸽子叫声所引起的联想,嘲笑了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 (4)从分析环境描写入手: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中,通过对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情景的描写,展现了祥子的勤劳、辛苦和坚强。 答题模式:概述文中典型例子+特点,或特点+概述文中典型例子。,2.典题例解 【示例】(2013广东)请结合文本,概括商未央的形象特点。 例文天使儿(此略),【解题思路】 此题要求分析商未央的形象特点。整体感知文本可知,作者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运用上述方法就可分析出商未央的形

31、象特点:收养了低能儿葵葵,给他慈父般的关怀善良,有爱心;面对“用傻儿子来作秀、炒作”等指责,不作辩解胸怀宽广,有气量;发现画作、拍摄相片、给报社写文章等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能。,考点题型四 语言品味:品词,品句,品标题。 (一)品词 1.品词义:根据语境解释(理解)指定词语的语境意义(含义)。 (1)方法思路 首先,要明确理解指定词语的含义不是解释词语在词典中的“词典义”,而是揭示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所表现的具体含义。在此前提下,我们可灵活运用以下方法: 方法一:根据题目指定的语段理解。有些试题,在题干中就明确限定了词语理解的范围,那就一定要对题干中指定的语段进行认真阅读、反复琢磨、仔细品味,分析出指

32、定词语的语境义。,方法二:根据词语的原本义(词典义)推断。指定词语的含义,无论它是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还是深层义、引申义、特定义,都是在词语原本义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所以,要根据词语的原本义,再结合语境,推断出指定词语在语境中的确切含义。 方法三: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理解词语含义,不是单纯地解词,更是要结合词语所处的具体语境来分析判断,这样才能将词语的含义具体化,做到“词不离句”。 方法四:根据词语特征分析。如果词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根据语境分析出“喻体”的“本体”即可。,(2)典题例解 【示例】(2012广东)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饱含深意,其中“平静水面”和“深处

33、的激流”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例文淡淡的深情(此略),【解题思路】 此题要求解释“平静水面”和“深处的激流”的含义,可用上述“方法四”。这两个短语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根据语境分别找到它们的“本体”就可以了:“平静水面”指母亲表面上对“我”的淡淡的行为和态度,“深处的激流”指母亲对“我”的深沉的爱。,2.品词效:品味赏析指定词语在语境中的表现力和表达效果。 (1)方法思路 解释词义或指出词语所用的修辞、描写方法等; 揭示内容表现力:结合语境分析指定词语和描述对象(人物、景物、事理等)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动作行为(动词)和状态性质(形容词)等产生(形成、出现)的原因; 揭示表达效果:分析该词

34、是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等或指出其与中心、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答题模式:词有的意思或运用了修辞(描写方法),表现了(揭示了、突出了),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2)典题例解 【示例1】(2014广东)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1)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解题思路】 按照上述方法,可直接写出答案:鲜明,这里有分明、明显之意 (解释词义),既形象地表现出“话吧”老板对陈叶的歧视和老板的势利(揭示内容表现力),也表现了陈叶的敏感(难堪、难受)的心理,为下文写陈叶见到父亲却不愿相见的情节作铺垫(揭示表达效果)

35、。,【示例2】(2015广东)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解题思路】 按照上述方法,分析出答案:运用神态描写(指出方法),描写了赛夫得知沙宁被捕后震惊的神态(分析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赛夫为地下组织遭破坏后如何完成任务的担忧(揭示效果)。,(二)品句 1.品句义:理解句子的比喻义、委婉义和深层含义等。 (1)方法思路 结合上下文理解:理解句子含义,首先要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句子就如无水之鱼,当然不会表达出生动丰富的意义来。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理解有些句子的含义,其实只要抓

36、住其中的关键词语就行了。这些句子一般都不是很长,关键是其中个别词语用得别致、有特色,使整个句子也显得非同一般。,根据修辞手法理解:如句子运用了比喻、象征、借代等修辞,就根据语境找出“本体”,揭示出形象的含义即可。反语修辞则反向分析含义。 根据表达方式理解: 描写句:根据语境,分析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意义。 抒情句:联系全文情感,结合语境,分析出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议论句:联系全文主旨,结合语境,分析出句子所表达的基本意思。,(2)典题例解 【示例】(连云港)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节选) 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

37、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解题思路】 此题属于句义理解。这是一个修辞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只需根据文(段)意分析出喻体“灿烂的太阳”和“眼前的世界”的本体,就可以组织出答案:“太阳”就是信心和希望,“世界”就是指未来生活;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的事实,使得男孩从自闭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增强了自信,对生活、对未来充

38、满了希望。,2.品效果:品味句子的表现力和表达效果。 (1)方法思路 一般从方法(手法)、内容和效果方面赏析,赏析角度有: 句式特点:赏析特色句式(排比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简短句等)的作用和效果。前三种句式的作用和效果与对应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相同(见下表);感叹句能突出情感、强调语义,增强感染力;简短句能突出情感、强调语义,增强节奏感或韵律。 答题模式:句式特点+突出(强调)内容+表达效果(好处)。,修辞效果: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课标和考纲要求初中阶段应掌握八种常用修辞手法(见下表),在赏析过程中可根据语境“对号入座”。,答题模式:修辞手法+内容+效果(表意效果和语言效果)。 表

39、达方式:主要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主要赏析描写句、议论句和抒情句。 描写句: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意义,生动形象。 抒情句:突出感情,增强感染力,引起共鸣。 议论句:揭示所写内容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 答题模式:表达方式+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观点、情感)或揭示与所写对象间的关系。,描写方法:从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方法入手,揭示方法与描述对象特点之间的关系或作用,说明好处。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方法: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具体内容见下页表格。 答题模式:此句运用描写,描写(绘)出,表现了(刻画了),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

40、,句段作用:赏析句子在内容和结构方面的作用。答题时可根据下表,结合文意具体分析。,(2)典题例解 【示例1】(2010广东)从文中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语言。 他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例文偷父(此略),【解题思路】 此题属于品句题。首先,观察句子特点,属于人物描写句,可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其次,分析人物性格,运用上述方法,根据答题模式组织答案:此句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方法)写出少年熟练、迅速地翻掏裤兜,狡猾地表白自己没拿东西的情态,(内容)刻画了一个被捉后处变不惊的小惯偷形象,生动形象(效果)。,【示例2】(2016广东)简析第段在内容和结

41、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此题属于句段作用赏析题,要求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赏析。根据上述方法,首先判断第段在文中的位置文中;然后对照表格中“作用要点”,结合语境“对号入座”,分别分析出“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根据题目要求表述:(1)内容上:交代邻里关系比较冷淡(不熟悉)和怀疑原因;(2)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巧妙过渡),为下文写换锁的情节做铺垫。,(三)品标题:理解标题含义,分析标题的作用或好处。 1. 方法思路 (1)理解标题含义:应联系全文内容和主旨,由表及里,分析标题的字面意义和深层意义,也可借用上述句义理解方法。 表层含义:联系文本内容阐释标题的字面意思。 深层含义:联

42、系文本内容主题分析出标题的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和主题意义等。,(2)赏析标题作用:揭示标题与正文内容、主题、阅读(读者)之间的关系。一般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写作要素;揭示(提示)文章线索;概括写作对象的特点;突出主要内容;表现(暗示)主题;营造氛围(气氛);设置悬念,启发想象,引起阅读兴趣(引人入胜)等等。解题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号入座”。,2. 典题例解 【示例】(2015广东)“集中营的课堂”有什么深刻含义?文章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例文集中营的课堂(见前文“真题呈现”部分),【解题思路】此题属于标题理解题: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首先按照上述方法分析含义:表

43、层含义即结合文章内容阐释标题字面意思沙宁老师在集中营里给谢达等孩子上(美术、绘画)课;深刻含义联系文章内容和主旨等分析标题的内在含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引申义等)谢达等人在集中营用生命给世界人民上的一节反抗纳粹的爱国主义的感人一课。然后根据标题的七大作用,结合文本“对号入座”,分析出本文标题的作用:故事围绕“集中营的课堂”展开,是文章的线索。交代背景,设置悬念:从“集中营”可看出,文中所写之事发生在“二战”时期;“集中营”和“课堂”两个场所构成鲜明的对比,设置悬念,耐人寻味。 以谢达、沙宁(为代表的波兰人民)将集中营变成了反纳粹的课堂,突出了热爱祖国、反抗侵略的主题。,考点题型五 写法赏

44、析:根据语境赏析写作手法的作用。 方法思路 (1)赏析写作手法 记忆常用写作(表现)手法的特点和作用(好处),然后结合文体和文本语境“对号入座”。 赏析叙事性(记叙类)作品常用写作(表现)手法,续表,(2)赏析描写方法 记忆常用描写方法的特点和作用,然后结合文本语境“对号入座”。 常用描写方法,(3)赏析记叙顺序 记忆常用记叙顺序的特点和作用,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顺叙:使文章条理清晰,眉目清楚,便于读者认识和理解。 倒叙:造成悬念,使情节更加曲折,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突出重点。 插叙: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人物性格,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4)赏析结构(开头结尾) 记忆开头和结尾的一般特点和作用

45、,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开头: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突出性格,升华情感,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出人意料,发人深思。,2.典题例解 【示例1】(2014广东)第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例文怯懦(见前文“真题呈现” 部分),【解题思路】 此题考查表现手法对比的作用(好处)。根据对比特点,先到指定语段中找出对比关系,结合文意分析出对比的原因或目的,最后按照对比的答题模式作答:舍友与家人远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和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似远隔天涯形成对比,表现陈叶失落、无奈、羡慕等复杂的情感。收到包裹或父母电话的舍友与

46、从未收过的陈叶形成对比,表现陈叶的羡慕之情。陈叶羡慕舍友得到父母关爱,与她却不希望父亲来看她形成对比,这种矛盾的心理表现了她的虚荣。舍友的父母经常寄来包裹和打来电话,与陈叶父亲从没来看过女儿形成对比,表现了陈父的怯懦。(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示例2】(2014广东)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 【解题思路】 此题属分析结尾的妙处。对照上述结尾的一般作用,结合文本内容和主题分析:凸显人物的性格:表现了父女的怯懦,女儿怯懦是因为自卑与虚荣,父亲怯懦是因为自身的卑微和对女儿深沉的爱。深化主题(或点题):揭示了人们的虚伪,反映了世俗的尊卑观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照应题目(揭示题意),出人意料,发人

47、深思。,考点题型六 主旨理解:理解并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感情)。 1.方法思路 从题目入手分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如高贵的生命不卑微等。 抓住文中点明(突出、深化)中心的句段(开头、结尾段)和关键句(议论句、抒情句)分析。,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把文章的各部分(段)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观点。 从分析材料入手,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因为材料都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 从分析结尾入手:文章一般在结尾点明、突出、深化中心。,2.典题例解 【示例】(2009广东)结合全文,谈谈第段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文

48、寻石记(此略),【解题思路】 此题要求概括思想感情。整体感知全文,分析题干提示后,就可确定应该选用方法紧扣结尾段(第段),再联系全文分析“家中的那块石头”和“山上的石头”“ 水底的石头”的喻意,就可以概括出答案:表现“我”渴望做一个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敢于经风雨、不怕困难、勇于追求上进的人。,考点题型七 想象创新:根据文意或语境,补写心理活动或情节等。 1.方法思路 (1)补写心理活动: 从文中人物的角度,设身处地想象,用第一人称表述(描写); 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使想象符合人物性格; 分析语境(上下文所写内容),使想象切合语境; 用描述性语言描写,不能“介绍”“说明”“概述”。 注意:此题与心理活动分析题不同。心理活动分析题是根据人物性格和上下文情境分析出心理活动状态和产生原因,概括说明。,(2)补写相关情节: 依据文本内容和语境补写; 利用前后语境的提示或暗示; 注意人物性格发展和情节推进; 注意语体风格。,2.典题例解 【示例】(2010广东)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偷父”少年“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请揣摩少年此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 例文偷父(此略),【解题思路】 此题属于想象创新类补写心理活动。应从人物性格和语境两方面入手,分析出“眯眼看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