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12978 上传时间:2021-05-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位置与方向8单元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课时位置与方向教学内容教材第 2、3 页的例 1 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 题。知识与技能: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辨认东、 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2、让学生参与活动,能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过程与方法;在东、南、西、北教学中,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给定一个教学目标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在生活中需要用到方位知识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具主题图、课件教学重难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教学方法1、情境设置法:设置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及手段2、讨论引导法,点拨法。 (活动中采用自主观察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板书设计认识东、南、西、北方向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操作说明一、设置情境,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引出新课。式。设 置情境引谈话:教师针对课件内容介绍。观察课件,结合已有知发 学生学习启发谈话:你知道太阳是从什么识进行发言。兴趣,激发探方向升起的吗?根据学生发言引究 新知识的入新课。欲望1.找一找太

3、阳在哪里。二、在生活情带学生到操场上,指导学生辨认2.说一说,早晨太阳从以 3 人小组境中,探索、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什么方向升起。为单位,以操体验新知(教师组织学生观察、 交流,小3.猜一猜,傍晚太阳从场 的中央为组间巡视,了解学习情况, 适时点拨。)什么方向落山。4. 指一指,西方在哪观察点,进行观察,交流。里。请同学们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5.学生 2 人小组相互由活动情景,提问:说一说。使 学生体验1.你 们现 在是 面对什么方向6.集体汇报。“ 面东背对的?西,左为北,2.你们背对的方向是哪里?右为南。”3.左手指的方向是哪里?右手指的方向是哪里?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7.独立观察

4、后,再向同运 用所学知1. 我们的校园在操场的什么方伴说一说。识解决问题。向?8.集体反馈。( 进一步辨2. 操场的东、南、西、北方向各认四个方向,有什么?描 述物体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 相在方向)机予以指导,使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指导学生指出校园内的四个方3 人小组合作学习:根 据我们学向。9. 说一说,我们学校的校校园情况,教师小组间巡视, 引导观察,组校门朝什么方向。引 导学生先织讨论交流。10. 站在校园的中央,确定观察点,看一看,校园的四个方再进行观察,向各有什么建筑物。交流。11. 集体反馈。小组间相互纠正。指导学生体验两组相对的方向。12. 站在学校中央,相创设活

5、动,通互说一说自己家在学过学生观察,(指导学生活动,组织讨论交校的什么方向?讨论交流,体流)13. 面向自家的方向站验 两组相对好,观察:家在东西方的方向,感受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生 活中需要站立的?(背对背而用 到方位知站)家在南北方向的同识,数学与现学他们又是如何站着实 生活的密的?(也是背对背而切联系。站)14. 讨论:有 什么 发现?(东与西相对, 南与北相对)15. 说一说:学校的旗杆和什么建筑物是相对的,你与谁家的方向是相对的。回到教室,通教师利用课件出示练习。1. 说一说教室里东、过观察比较,三、巩固新知(教师个别辅导,组织全班交南、西、北各有什么?讨论交流,使流)2. 用东、南、西、北这学 生巩固知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识。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自主观察后,班内说一说)课件出示例 1 主题图。3. 根据主题图将例 1填完整。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4. 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 2 题。四、课堂总结1.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根据学生发言,总结本课)学生自由发言。培 养学生反思、质疑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