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初步认识(3).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21304 上传时间:2021-05-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数的初步认识(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数的初步认识(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数的初步认识(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数的初步认识(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数的初步认识(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数的初步认识(3).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理解小数教学反思 “理解小数”是人教版试验教材三年级下册88-89面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但是因为小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尤其是超市、商场里的商品的价格用小数表示的最多,绝大部分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所以,我就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小数的读法及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的教学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我设计了四个理解环节:一、找一找身边的小数,试着读一读,并说出表示价格的小数的实际含义;二、理解以米为长度单位的小数,并知道它们所表示的含义;三、用小数表示学生自己的身高;四、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的广泛应用。课后,感觉学生对小数的读法、写法和小数的实际含义掌握得很好、

2、很快,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习的热情很高,学得轻松、愉快。我感觉一气呵成,教的得心应手。总结了一下,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 在课的一开始就创设情景,带孩子们逛超市,让孩子们说出身边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读小数的过程是学生独立尝试的过程,老师不用刻意的总结读小数的方法,而是通过把同学们与老师读法的对比,使学生掌握读小数的方法。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相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同时能让他们很深

3、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动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水平。 二、自主探究,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 荷兰著名的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准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协助学生去实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课前对于如何教学用米作单位表示长度的小数的含义这个环节我颇有顾虑,“分数的初步理解”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旧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改写成小数是毋庸置疑、规定死了的现成的知识,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那么怎样来教学这个知识点呢?是直截了当

4、地告诉学生改写的规则和要求呢?还是让学生自学、组织讨论交流,然后试着改写呢?如果说让学生自己试着改写的话,又怕学生写不出来,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觉得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因该有充分的估计,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然后教师再引导学习。这样,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孩子们的自学水平;另一方面能够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让优生自主地去学习,再让他们来协助一些学困生;而且,我在讲解的时候轻松很多,很多问题能够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而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三、因势利导,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传道授业时,要善于点拨疏导,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探索精神

5、,特别是在教学时,要创设丰富的智力开发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深化教学内容,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像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水平。就如本节课教学,我特意安排了一个判断题“1.2米=1.20米,对吗?”学生们众说纷纭,于是,我就带领他们探讨“1.2米中的2表示什么含义?”(2分米,即20厘米);“1.20米中的20表示什么含义?”(20厘米,即2分米)通过比较,学生们得出了准确的答案。如果老师不让学生拓展视野寻找生活中小数的其他应用,孩子们就会认为小数只表示价格;如果老师不教孩子们准确地读小数的方法,孩子们就会用以前的读法来读小数;如果孩子们自学后不作必要的讲解,就会有学生把8厘米写8/800米。所以,无论什么课,老师的穿针引线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