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30145 上传时间:2021-05-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5 古诗两首教学时间 :2 课时课前预习1、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标:我会在生字表上给生字注音、组词。3、辨:文中的多音字有“重”,我要给他注音组词。4、释:我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批注诗句的意思。5、理:题西林壁主要讲了(),表达了(游山西村主要讲了(),表达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教学内容 :学习题西林壁教学过程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出示自学提示: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读通读正确。2 、了解

2、作者,理解读题(1)互相交流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3、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提示学法: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四、汇报交流1 出示生字卡,分学情抽学生认读组词2 多音字辨读3 抽查读诗的情况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五、品读悟意境(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

3、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从不同角度观察, 结果各不相同”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例说说(2)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六、品读诗名,读书读意1反复练习古诗。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3学生齐读。4熟读成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3背诵古诗,默写游山西村。一、复习第一首古诗1指名背诵读诗。2指名说诗句意思。3、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诗

4、的方法。二、学习游山西村出示自学提示:1初读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读通读正确。2 、了解作者,理解读题(1)互相交流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3、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提示学法: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三、学生自由阅读,自主思考,教师巡视辅导四、汇报交流1、指名读诗,正音。2、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不懂?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朗读。(1)汇报小组学习情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的情感。前两意思: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足了丰盛的饭菜。后两句写诗人的感觉:山峦重

5、重,水道弯弯,正怀疑前面无路时,忽然柳绿花红又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庄。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可以说是倒叙。3、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悟出道理。(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对农家款待客人的丰厚和热情,历久不忘。4、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请根据提示写话。(1)当你做一道应用题百思不得其解,正为此懊恼时,。(2)当你和小伙伴下棋,感觉无路可走,打算放弃时,。(“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以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5、这首游山西村里的“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明什么道理呢?五、品读诗名,读书读意1反复练习古诗。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3学生齐读。4熟读成诵。6 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2、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3、 背诵 3、4 自然段。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教学难点:图文结合教学,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课前预习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加字 ,读通课文。2、标:我会在生字表上给生字注音、组词。3、辨:文中的多音字有“重着空

7、”,我要给他注音组词。4、释:下面这些词语, 我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在课文中批注在它们的旁边: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蛟龙5、理: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读后使我体会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一揭题导入1、 出示图片,引入课题。2、板书课题,认识“虎”字:(板书课题)课题中有一个生字,这个字念 h,用手指跟老师一起在空中写这个字,一边写一边说笔画的名称。3、对课题表示质疑:看着课题,你有疑问吗?(学生质疑)4、导入:是啊,爬山虎怎么会长脚呢?它的脚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5

8、、出示自学提示:(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不丢字加字 ,读通课文。( 2)标:我会在生字表上给生字注音、组词。( 3)辨:文中的多音字有“重着空 ”,我要给他注音组词。( 4)释:下面这些词语,我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在课文中批注在它们的旁边: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蛟龙(5)思:想想课文的主要讲了什么?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汇报交流 (关注字、词、句、文意 )1、小组内互检。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1) 出示生字卡,分学情抽学生认读组词(2 ) 认读以下词语: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强调“均匀“是前鼻音,重叠的重念“ c

9、hng”,是多音字还念重量的重,叠字的下面是“且”,茎字的第四笔是横折撇。(3) 多音字注音组词(4) 检查读书的情况。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5)检查读文,正音:下面老师分别找几个同学读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大家认真听,听听他们有没有读得不准确的词语, 看一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呢?课文除了讲爬山虎的脚,还讲了什么?(叶子)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同学们看一看黑板上板书的每一自然段的段意, 把每一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你能用“课文先介绍了然后介绍了最后介绍了”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四、布置作业:抄写文中

10、生字词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2、 背诵 3、4 自然段。一 回顾内容,复习导入。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二、学习爬山虎的脚的部分1、出示自学提示:(一)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问题:(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叶?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默读,用“ - ”划出表示叶子特点的词句。(2)你从哪里体会到叶子的美,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二)默读课文 35 自然段,思考:(1)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句子,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说。(2)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得?画出相关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说说你

11、的理解。(3)爬山虎与墙的关系怎样,你从哪知道的?2、学生独自读文解决问题,教师巡视。3、汇报交流(一)汇报交流 爬山虎的叶, 同时指导朗读, 在引导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二)汇报交流 爬山虎的脚1)、我画的是第三段的第三句“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写出了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是茎上。(板书茎上)2)、我画的第三段第四句“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形状。(板书细丝)3)、我画的是第三段的第五句“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写出了脚的颜色。2、点拨写法、1)、教师出示对比阅读的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反面,是伸出

12、的六七根细丝,颜色也是嫩红的。)同学们看老师这里也有一段描写,对比刚才我们学习的书上的第三第四第五句,哪个好,好在哪 ?2)、学生说写法上的好处 : 第四句写出了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还写出了像蜗牛的触角。很具体,很生动。教师点拨:是的,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同学们知道了叶圣陶爷爷非常善于细心观察,不仅如此, 他还善于运用了生动具体的描写, 为我们展示了爬山虎脚的特点的,这种写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板书具体)3、指导朗读背诵。4、找学生读第四段第一第二句:大家认真听一听,我们来初步了解一下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触、巴、弯、拉、紧贴、爬。演示爬的过程: 同学们看这些动词, 再拿出

13、事先老师给你们的图纸, 跟老师一起来把这几个动词表示的动作画出来。1)、师生一起一边说一边画。导语:爬山虎就是这样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接着2)师生一起一边说一边画。导语:爬山虎就是这样长出一段茎,就长一片叶子,然后长出一只脚,接着3)学生说,老师画。5、理解动词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再看看这些动词,他们的顺序能互换吗?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师讲解:这些词是有先后顺序的,不能互换,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比如,正是细丝由直变弯曲,缩短了茎与墙的距离,产生了拉力,才使他在墙上贴得紧。现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细丝由直变弯曲, 就紧贴在墙上了吧是因为产生了拉力。叶圣陶爷爷运用了这些动词

14、, 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 这种准确表达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学习最后一段: 爬山虎的脚还有哪些特点呢?谁来告诉我们, 没触着墙的脚怎么样了?(萎了)触着墙的呢?(变成灰色,牢固地巴住墙。)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 体会写作方法1 、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 (1)观察细致。( 2)要抓住特点观察。( 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4)连续观察。五、知识延伸 (关注课外知识积累):1、进行小练笔,如,用第一人称写写“爬山虎脚的自述”,或是自己观察一种植物后写一写

15、。 提出练笔要求:我们可以这样的顺序写: 我的名字叫爬山虎,我长在。我的叶子的特点是。我的脚的特点是。我爬的时候,脚先,然后,最后。2 、课后可以布置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如,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并做记录;或是做个小实验,连续观察实验中的变化。在开展活动之前,要认真读读“阅读链接”的内容,使学生体会到观察特别是连续观察是一种好习惯,并能有意识地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也能留心观察、写观察日记。6 爬山虎的脚7 蟋蟀的住宅【教学目标】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2正确

16、、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课前预习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加字 ,读通课文。2、标:我会在生字表上给生字注音、组词。其中“蔽、搜”应提醒学生把笔顺写正确,“倾、抛”要提醒学生注意安排好间架结构。3、辨:文中的多音字有“差藏弹”,我要给他注音组词。4、释:下面这些词语,我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在课文中批注在它们的旁边:住宅、隐蔽、随遇而安、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宽敞5 理: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 ,表达了作者()。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7、: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了解课文内容。一 、切题导入,激发兴趣。1、交流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法布尔( 1823 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喜爱昆虫。他十分勤勉,自学了高等数学,并考取了大学教授的资格。法布尔十分喜爱文学,酷爱诗歌。在他的昆虫学著作里,常常出现大诗人的诗句。他的主要著作是 10 卷昆虫记,也译作昆虫的故事。第一卷于1878 年问世,最后一卷在他 87 岁( 1910

18、年)时出版。这部杰作把科学知识和文艺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用一种富有诗意的笔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蟋蟀 又名蛐蛐,是一种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尾部有尾须一对,善于跳跃。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对农业有害。雄的蟋蟀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出声音。课文中提到蟋蟀会唱歌,实际上蟋蟀是不会鸣叫的,那“口瞿口瞿口瞿”的声音是依靠翅膀摩擦发出来的。雄蟋蟀的右翅覆盖在左翅上面,细细观察它背上的翅膀, 下面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翅球。 如果把翅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上面有锯齿状的突起,这个突起叫做“弓”。蟋蟀举起背上的左右翅,用右翅上的 “弓”摩擦左翅上的细脉, 便发出悦耳的鸣声, 这

19、就是蟋蟀 “唱歌”的秘密。2、出示自学提示:(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不丢字加字 , 读通课文。( 2)标:我会在生字表上给生字注音、组词。其中“蔽、搜”应提醒学生把笔顺写正确,“倾、抛”要提醒学生注意安排好间架结构。( 3)辨:文中的多音字有“差藏弹”,我要给他注音组词。( 4)释:下面这些词语,我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在课文中批注在它们的旁边:住宅、隐蔽、随遇而安、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宽敞( 5)理: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 。二、 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关注字、词、句、文意)1 多音字辨读2 出示新词卡,认读以下词语: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

20、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相机理解词语意思,择重点新词听写。3 检查读书情况4 出示预习题 5,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把握,整体感知。三 再读课文,梳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读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概括出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介绍的方法。3、积累好词佳句, 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一 回顾内容,复习导入。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蟋蟀的住宅的?2、

21、出示导学提示:( 1)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提示:读课文 26 自然段,用“”画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句子,并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2)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的?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提示:认真读课文 79 自然段,找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句子, 抓住重点词语概括。 )( 3)蟋蟀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二、学生精读课文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三、相互交流,突破重难点。1、小组讨论交流。2、全班交流:问题一:(一)蟋蟀的住宅特点(随机出示课件:显示蟋蟀住宅的特点。) 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隐蔽) 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会干的。(干燥)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

22、,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有平台)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光滑)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简朴、清洁、卫生)(二)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房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 找出有关写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段落和句子, 读一读,说一说你的体会。(1)蟋蟀建房子是 * 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 2)蟋蟀的工具是那么柔弱:自己的前足、钳子、后足、后腿人类要用很多先进的建筑工具来修建房屋。(师板书:工具那样柔弱) 蟋蟀会长时间整修住宅;人类的住宅一般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板书:长时间修整)(三)交流问题三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的柔弱, 用

23、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 与要完成的挖土、 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 这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四)、请你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句, 用“” 划出来,自己轻声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课件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的句子)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 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指名读,鼓励把自己独特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再齐读。四、体会写作方法 (关注怎样写)、为什么作者会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怎样修建的过程介绍得这么详细具体呢?(作者对蟋蟀亲自实地观察,从外到内,观察仔细,坚持不懈,一连好几个钟头。)、为什么我们在读作者的这篇文章时会觉得很有趣味,一点也不枯躁呢?(作者在介绍蟋蟀特点时,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又恰当地运用了比较、列举数字、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 所以使课文生动而富儿童情趣。 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四、知识延伸 (关注课外知识积累) 。1、抄写文中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2、推荐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3、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板书设计:蟋蟀的住宅(伟大的工程)不肯随遇而安自己一点点挖掘勤劳、能吃苦工具那样柔弱长时间的修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