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 糖类 油脂》教案_2.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37589 上传时间:2021-05-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 糖类 油脂》教案_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 糖类 油脂》教案_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 糖类 油脂》教案_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 糖类 油脂》教案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 糖类 油脂》教案_2.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淀粉和油脂教学目标:1 认识葡萄糖、淀粉和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2 知道自然界中葡萄糖、油脂的来源,葡萄糖和淀粉的转化关系。3 知道油脂的元素组成,了解油和脂肪在常温下的状态差异能力目标: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检验淀粉和葡萄糖。情感目标:认知到糖类和油脂对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酿酒过程2淀粉的检验3葡萄糖的检验探究实验:1用碘酒来检验淀粉的存在;2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葡萄糖的存在。知识整理:一、淀粉和葡萄糖1淀粉的来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在光照及叶绿素的共同作用下,能生成氧气和葡萄糖 6CO2 + 6H2

2、O C6H12O6 + 6O2 2C6H12O6 C12H22O11(蔗糖)+H2O nC6H12O6 (C6H10O5)n(淀粉或纤维素)+nH2O2淀粉的检验:使用碘酒(或碘水) 淀粉与碘作用后使之变为蓝色。 实验:用碘酒检验淀粉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红薯土豆面包粉条滴少量碘酒于以下几种物质上,观察现象变蓝变蓝变蓝变蓝物质中含有淀粉 注意:我们用碘单质来鉴别是否存在淀粉,这个是特性反应。3淀粉的存在:大米、面粉、玉米、土豆等食品中,富含淀粉。4淀粉的转化:淀粉、纤维素等经过在酶等物质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逐渐转化为葡萄糖,如: (C6H10O5)n + nH2O nC6H12O6(葡萄糖

3、) 葡萄糖的水解 葡萄糖:是一种有甜味、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固体。 葡萄糖在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热量,提供人体活动的能源。180g葡萄糖完全氧化,可以产生大约为2804kJ热量。C6H12O6 + 6O2 6CO2 + 6H2O;酿酒的过程: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C6H12O6 2C2H5OH(乙醇) + 2CO2;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或C2H6O),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和实验室燃料。75%酒精是常用的消毒剂。酒精在空气中燃烧或者在体内完全氧化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4、C2H6O + 3O2 = 2CO2 + 3H2O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的甲醇(CH4O),有毒,少量使人失明,较多会致人死亡。5糖类物质的作用: (1)糖类: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有机物,称为糖类,习惯上称为碳水化合物。 单糖:不能水解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如葡萄糖、果糖等。 (2)糖类 二糖:水解后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如蔗糖、麦芽糖等。 多糖:能水解生成许多分子单糖的糖。如淀粉、糖原、纤维素等。 (3)糖类常根据其来源而用俗名,糖类不一定都有甜味。 正常人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淀粉等化合物,在血液中也要维持一定浓度的葡萄糖。如果摄入的这些化合物不够,就会造成血糖含量太低(医学上称为“低血糖”),出

5、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葡萄糖在体内代谢不正常,会造成“糖尿病”。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6葡萄糖的检验:(配制氢氧化铜时,要注意氢氧化钠溶液要大大过量,使溶液呈碱性) 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滴加至待测溶液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如果看到红色沉淀(氧化亚铜,Cu2O),则说明原来溶液中含有葡萄糖。如果没有产生红色沉淀,则原来溶液不含有葡萄糖。现象可能会生成黑色物质Cu(OH)2=CuO + H2O, 二、油脂1油脂的存在:猪油、牛油、奶油、花生油、豆油、菜油、椰子油等。2油脂的作用:油脂在人体内被消化,氧化分解,释放出热量。等质量的油脂,放热量是淀粉等的2倍以上。人体中的脂肪储存丰富的热能。

6、如果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糖类)过多,会使之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可能造成肥胖,堆积在肝脏中可能会造成脂肪肝,甚至是肝硬化。 减肥的最佳方法是:坚持锻炼,消耗热量。3油脂与淀粉的区分: 油脂的组成元素与淀粉相同,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但是它们的分子组成及结构不同,所以其性质也有所不同。4油脂的分类: 动物性油脂:如牛油、猪油等来自动物体的脂肪层,常温下通常呈固态; 植物性油脂:如花生油、豆油等来自于某些植物种子的油脂,常温下呈液态。5油脂的溶解性: 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如汽油、己烷、氯仿等)6大豆中提取油脂(1)用研钵将大豆碾碎,放入试管中,加入10mL己烷,振荡后,静置一段时间

7、;(2)过滤;(3)将滤液转移至烧杯中,用热水浴蒸发己烷;(4)得到的液体便是大豆油注意: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过程。 典型例题:例1 用简单可行的方法鉴别下列物质(1)牛奶和米汤(2)葡萄糖和可溶性淀粉(3)蚕丝和棉纱线分析:(1)米汤中含有淀粉,牛奶中没有,所以可以用碘酒鉴别,加入碘酒后变蓝的是米汤,不变的事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遇到酸、碱后,会发生变质而沉淀。红糖质地较粗,含非糖类物质较多,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草酸和苹果酸等。若在牛奶中加入红糖达到一定含量时,其中的酸就会使牛奶变质淀粉。故加入较多的红糖并煮开,能产生沉淀的是牛奶,没有的是米汤。(2)也可以用碘酒,变蓝的是可溶性淀粉,不变的是葡萄糖

8、。不能采用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的方法,因为葡萄糖可以和新制的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而可溶性淀粉在加热时可会分解,产生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故无法鉴别葡萄糖和淀粉溶液。(3)灼烧时有羽毛烧焦味的是蚕丝,棉纱没有这种气味。故答案:(1)加碘酒; (2)加碘酒; (3)灼烧例2 在全球性减肥热潮中,脂肪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每况愈下,甚至“谈脂色变”别说摄取了,就连身上的脂肪都“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这种说法科学吗?请说说观点分析:这种说法不科学;脂肪是人体必需的一种提供能量的物质,因此每天应吃点含脂肪的物质,否则就会对身体造成的很大伤害。点拨:脂肪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能为身体提供热量。在正常情况下,每日需摄入5060g油脂,它提供人体日需能量的20%25%,是重要的供能物质,同时它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起到保护人体内脏器官的作用。例3 要洗净沾附油脂的试管或烧杯,可以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用汽油、洗洁精来洗涤。你知道所用的这些洗涤用品,在洗涤中各起到什么作用?洗涤时,是否有化学变化发生。分析:作用依次是:反应物、溶剂、乳化剂。其中用氢氧化钠洗涤时发生了化学变化。作业:p79练习与实践1、2、3、4、5、6、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