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1中图版1.4地球的圈层结构1教案.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37868 上传时间:2021-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1中图版1.4地球的圈层结构1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理必修1中图版1.4地球的圈层结构1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理必修1中图版1.4地球的圈层结构1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理必修1中图版1.4地球的圈层结构1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理必修1中图版1.4地球的圈层结构1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1中图版1.4地球的圈层结构1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1中图版1.4地球的圈层结构1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所需课时】2课时【课标要求及分析】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 通过相应图表或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 了解岩石圈的组成。3. 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结构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掌握大气垂直分层结构。【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教科书介绍地球最显著的结构特征具有圈层结构,从整体观念分析了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从地球内部探测的主要手段 - 地震波入手,讲解了地球内部三个圈层划分依据及主要特征,同时指出了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外部圈层主要介绍了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指出了每一个圈层的特点,包括范围以及与

2、人类的关系,并且重点介绍了大气的垂直分层。前三节的学习已使学生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运动等地球知识有了较好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读图、绘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并且根据已学知识,能够自我建构新的知识,高一的学生随着地理,物理课程的学习,已开始关注地球本身的结构,本节将内部圈层结构,外部圈层结构安排在同一章节,利于学生形成地球圈层结构的整体观念,同时,为下一章大气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有关地震波的基本知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2. 掌握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

3、(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3. 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及与人类关系。4. 掌握大气垂直分层结构。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教科书文字及相关图片,了解地震波的分类,特征及划分依据。2. 通过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3. 看图分析大气垂直分层结构及每一层特点。4. 通过表格分析总结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2. 树立“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思想,人们应当努力保护它。【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第三节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形成地球圈层的整体结构, 掌握各圈层的特点,

4、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读图并分析获取信息能力。1. 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 利用“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3. 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教学大难点高一的学生对地震波的有关知识不太清楚,如何利用其速度的变化来获取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应当是本节课的难点。1.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2.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本课专业性和理论性较强, 对学生读图, 析图能力要求较高, 教学时宜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尽量将复杂问题条理化,深奥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主要采用讲授法;

5、教师启发提问与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用图表形式把复杂关系条理化。【教学设计思路】情境导入教师创设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学生构建,生成新知识。本节内容多,图表多,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思路,积极灵活创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师生互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教学资源】多媒体软件,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地球各内部圈层对比表,地球的外部圈层示意图。【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1、 从“天高地厚” 的地理原理积 极 探 究 教 师 所 提 问

6、谈起,引入新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同2、 幻灯片展示“地球圈层结时观察图片, 积极思考,构”图片回答问题。设计意图直观,清楚的认识 地 球的 圈 层结构。大气物圈情生壳 圈 圈景地水导地幔入地核3、 提问:地球内部可分几层,外部结构包括哪几部分?4、 总结:外部:大气圈, 水圈,岩石圈;内部:地壳,地幔,地核;探索:获取地球内部信息的方法及地震波利用转承:人类通过改进钻探技术,阅读资料并从呈现材料火山喷发物质,温泉,遥感等中得出结论,同时在教手段来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师引导下获取新知识。1资料展示 : 人类挖井,钻探技术。A 人类目前最大的钻探深度是 14 公里;B 目前挖出来最深的井为 1

7、2000 米,还不到地球半径的 500 分之一;1 讨论地质工作者寻找石油的方法。2 幻灯片展示地震波波速变化示意图, 讲解地震波的定义,地震波分类及在不同介质波速变化。3 总结:地震波的利用- 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都会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发生变化。传物共同点播质速状度态纵较固在不同介波快液质中传播气速度不同横较固掌 握 获取 地 球内 部 信息 的 方法,认识地震波在 地 球内 部 的传播规律。波慢转承:我们现在利用地震波来深 刻 理解 地 球研究地球的内部圈层。内部圈层;1. 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通 过 阅 读 图 片 回 答 问通 过 师生 共 同设计问题:题;活动,训练学生a)地震波可分哪

8、两类?图文转换能力,哪种波速快?强 化 了地 图 知b)波速在什么地方发生识。突变?2讲解两个不连续面。在教师讲解中获取新知莫霍面 古登堡面识。3. 活动:黑板上画出莫霍面古登堡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文字通过教师设计的图形及要求完成:课本相关文字,积极思地地球内部可分几层?写出考,解决问题,同时图球每一层的名称。文结合,将地理知识转的地幔,地核又可分为?写出化为直观的地理图形。内每层名称。部指导学生上黑板画出软流圈层和岩石圈的范围。层 5、 总结转承:“入地”后,我们下来将“上天”,我们下来研究外部圈层的最外层 - 大气圈。1. 讲述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气,氧气臭氧,外二氧化碳),水汽,杂

9、质部( 2)幻灯片展示“大气垂直分层”图圈层大气引导学生读图:圈 观察对流层的位置; 提问:我们周围大气的热量来源 ? 由此推出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的变化规律;观察平流层的范围,通过曲线图, 推出平流层大气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规律;比较对流层, 平流层的天气状况;观察高层大气的范围;平流层顶到3000 千米高度;思考高层大气与人类的关系?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3. 列表总结对流层,平流层的热状况和与人类关系理解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图形,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根据已学知识,自我建构,得出结论。快速,准确的从图 形 中获 取 大气 圈 分层 的 知识,清晰的理解每 一 层的 热 状况 及

10、 与人 类 的关系。学 会 用图 表 归纳知识要点。高度气温垂直变化对流层与人类关系先自己尝试总结,再认真对照教师总结,加深对此点知识的理解。6、 总结平流层高度气温与人类关系垂直变化对地面温度天 气复杂 多流至随高变 ,与人 类层12km度增关系最密切加而递减平对流温度天 气晴朗 ,流层顶随高有 利于航 空层至度增飞行50-5加而5km增加外转承:水的存在,是地球与其理解水圈组成,他星球的本质差别之一,然而,分布及作用。部我们究竟对水了解多少呢?1 通过图片, 文字资料分析水圈圈的特点。阅读,理解层1 归纳水圈的特点。2 提问:水圈的作用?水 3 总结:水圈: 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圈作用:塑

11、造改变地貌;影响理解气候,自然带;输送物质,讨论归纳能量等。转承:大气圈在我们外围,水理 解 生物 圈 的圈主要在地表,生物圈呢?位置及作用外 1 幻灯片展示“地球外部圈层”部图,引导学生寻找生物圈的位理解并回答问题圈置。层2 讲解生物圈的概念。生3 讨论生物圈在地球各圈层中物的重要性(即地位)圈 7、 总结:生物圈指生物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存在于大气圈下层, 整个水 讨论,归纳并提出看法圈和地壳上层;特点:特殊,重要。总结本节知圈 层 不 连 续深 度学生归纳,加深对本节学 会 用图 表 归识结构( km特征知识的印象纳知识,巩固课名称面)堂所学知识。分布特与 人 类 关范围点系大气圈水圈岩

12、石圈设计表格,根据课堂时间及不同班级学生接受情况灵活安排。【板书设计】地壳岩石 厚度不均内部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外部圈层结构【课堂评价】地幔地核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垂直分层连续不规则特殊活跃本节课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把课堂交给学生,让思想升华,让个性张扬,让思维和创新成为自觉” ,学生在教师设疑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主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课堂检测:1. 关于软流层的错误叙述是(C)A. 位于地幔的上部B. 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C.由于呈熔融状态,所以不能传播横波D.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本题需要学生根据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仔细辨别每

13、一选项,得出正确选项,牢记软流层的位置,并能在图上准确标出。2. 读下图,完成(1) (3) 题。(1)B 圈层的主体是()A.河流B.湖泊C.冰川D.海洋(2) 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A.大气B.水C.岩石和土壤D.生物(3)A 、 B、 C、 D 四圈层中处于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的是()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D.生物圈点拨: (1)B 圈层是水圈,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其水量占地球水量的 97%以上。 (2)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了地球环境中非常活跃的特殊圈层生物圈。同时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生物作为除非生物环境以外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4、,构成生态系统的主体。 (3) 水圈中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水在该系统中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和更新。答案 (1)D (2)D (3)B 3、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 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的臭氧层位于(A. A层B.B层C.C层D.D层)(2) 以下对于 A 层叙述正确的是()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增加一般高度每上升1000 米,气温就平均下降主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 和几乎整个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A. B.C.D.6 以平流运动为点拨:本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的相关知识,臭氧层位于平流层,故第(1) 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第(2) 题主要对流层大气特征。对流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地面,所以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递减,错误。一般高度每上升100 米,气温就下降0.6 o, 故正确。对流层由于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故错误。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 3/4 和几乎整个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该层,与人类的关系也最为密切,故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