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体质的形成(20201126170334).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38935 上传时间:2021-05-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体质的形成(2020112617033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体质的形成(2020112617033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体质的形成(2020112617033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体质的形成(2020112617033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体质的形成(2020112617033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体质的形成(20201126170334).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体质的形成先天因素:先天因素,又称禀赋,是指小儿出生以前在母体内所禀受的一切特征。 先天因素是体质形成的基础,是人体体质强弱的前提条件。在生命形成的过程中,男主阳施,女主阴受,男女媾精,胎孕乃成。父母生殖之精气的盛衰,决定着子代禀赋的厚薄强弱,从而影响着子代的体质。在体质形成过程中,先天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先天因素、人体的遗传性状是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它对于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对于人体体质的强弱,具有重大的影响。但是,先天因素、遗传性状只对体质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体质强弱的现实性,则有赖于后天环境、营养和身体锻炼等。后天因素:后天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之前的生命历程。

2、后天因素是人出生之后赖以生存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后天因素可分为机体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两方面。人的体质在一生中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后天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变化着的。 良好的生活环境, 合理的饮食、起居,稳定的心理情绪,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反之则会使体质衰弱,甚至导致疾病。人以水谷为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 故脾胃为后天之本。 饮食营养是决定体质强弱的重要因素。劳逸适度,劳而不倦,可增强体质。一般来说,适当的体力劳动对体质的增强有积极的作用。 反之,过度安逸又可使机体气血运行迟缓,气机阻滞,脏腑功能减弱,正气不足,而致体质虚弱多病。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可使神经系统更

3、为活跃和灵敏, 增强肌肉的耐力与收缩强度,调整内分泌系统的平衡,改善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更为旺盛, 废物的排泄更为顺利, 这样就可使病理体质向正常体质转化。在生长、发育、壮盛以至衰老、死亡的过程中,脏腑气血由盛而衰,影响着人体生理功能,决定着人体的体质,从而决定着各年龄期对致病因素反应的能力与类型。这里应当强调两个环节, 一是青春期,二是更年期。以性成熟过程为特征的青春期是人体内机能、代谢与结构急剧变化的时期, 是人生中第一个转折时期, 体内各种生理活动进行着整体性的调整。 更年期则是从成年期转入老年期时,全身各系统的功能与结构渐进性衰退的过渡阶段,是一生中第二个转折时期。若能处理好这两个时期

4、,则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目的。男为阳,女为阴。男性多禀阳刚之气,体魄健壮魁梧,女性多具阴柔之质,体形小巧苗条。男子以气(精)为本,女子以血为先,女性又有经带胎产的特点。所以说,男子以肾为先天,女子以肝为先天。男女性别不同,其遗传性征、身体形态、脏腑结构与生理功能、物质代谢乃至心理特征等都有所不同,体质上也必然存在着性别差异。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受着不同水土性质、气候类型,以及由水土和气候而形成的生活习惯等的影响而形成了不同的体质。运气学说,详细地论述了气候和气象因素的变化规律对人体的影响,以及气候和气象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的关系,强调“因时制宜”。风、寒、暑、湿

5、、燥、火六气,是构成各种气象变化的基本要素,其运动变化构成了自然界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形成季节岁时的变迁。人与天地相应,四时六气万物为一体。人的体质寿天与人所处地域的气候条件、 气象因素也密切相关。 一般地说,恶劣的气候环境培养了人的健壮的体魄和强悍的气质, 舒适的气候环境则造就了人的娇弱的体质和温顺的性格。 我国的地理条件, 南方多湿热,北方多寒燥,东部沿海为海洋性气候,西部内地为大陆性气候。因此西北方人,形体多壮实,腠理偏致密;东南方人,体型多瘦弱,腠理偏疏松。心理为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性格、能力等的总称。气质是个体心理特性的总和, 它规定或影响着个体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过程

6、。 情绪和情感,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中医学的情志,泛指人的情绪、情感活动。七情的变化,每每伴随着脏腑形体的变化,从而给体质以影响。情志活动感物而发,既不可不及,又不可太过,“贵乎中节”。否则,不仅影响体质,还会导致疾病。体质学说的应用由于体质的特异性、 多样性和可变性, 形成了个体对疾病的易感倾向、病变性质、 疾病过程及其对治疗的反映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因此,中医学强调“因人制宜”,并把体质学说同病因学、病机学、诊断学、治疗学和养生学等密切地结合起来,以指导临床实践。体质决定对某种致病因素和某些疾病的易感性。 由于脏腑组织有坚脆刚柔之别,不同体质的人发病情况也各不相

7、同。肥人多痰湿,善病中风;瘦人多火,易得痨嗽;年老肾衰,多病痰饮咳喘。 凡此种种,均说明了体质的偏颇是造成机体易于感受某病的根本原因。正气虚是形成疾病的内在根据,而邪气只是疾病形成的外在条件。人体受邪之后,由于体质不同,发病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立刻发病的,有不立刻发病的,也有时而复发的。体质健壮,正气旺盛,则难以致病;体质衰弱,正气内虚,则易于发病。在中医学中,病情从体质而变化, 称之为从化。体感受邪气之后,由于体质的特殊性, 病理性质往往发生不同的变化。 如同为感受风寒之邪,阳热体质者得之往往从阳化热,而阴寒体质者则易从阴化寒。又如同为湿邪,阳热之体得之,则湿易从阳化热,而为湿热之候,阴寒之体

8、得之,则湿易从阴化寒,而为寒湿之证。因禀性有阴阳,脏腑有强弱,故机体对致病因子有化寒、化热、化湿、化燥等区别。患者体质不同,其病变过程也迥然有别。在中医学中,传变是言疾病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传变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因人而异。体质强壮者或其邪气轻微,则正能敌邪而病自愈。体质是辨证的基础, 体质决定临床证候类型。 同一致病因素或同一种疾病,由于患者体质各异, 其临床证候类型则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不同。异病同证亦与体质有关。 即使是不同的病因或不同的疾病,由于患者的体质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点, 常常会出现相同或类似的临床证型。体质是治疗的重要依据。 临床所见同一种病, 同一治法对此人有效,对他人则不但

9、无效,反而有害,其原因就在于病同而人不同,体质不同,故疗效不一。体质与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质决定着治疗效果。因人论治:阳盛或阴虚之体,慎用温热伤阴之剂;阳虚或阴盛之体,慎用寒凉伤阳之药。 在治疗中还应重视年龄、 性别、生活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造成的体质差异。 由于体质的差异, 即使同一疾病也可出现不同的证候,故其治则异。另一方面,即使病因或疾病不同,由于患者的体质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点,往往可出现相似或相同的证候,故其治则同。由于体质有阴阳偏颇的差异, 临证应视体质而用药。其一,注意药物性味,一般来说,阴虚体质者宜甘寒、酸寒、咸寒、清润,忌辛热温散、苦寒沉降;阳虚体质者宜益火温补, 忌苦寒泄火;气虚体质者宜补气培元,忌耗散克伐等。其二,注意用药剂量,一般说来,体长而壮实者剂量宜大,体瘦而弱者,剂量宜小。急躁者宜大剂取其速效,性多疑者宜平妥之剂缓求之。疾病初愈或趋向恢复时,中医学很重视善后调理,以促其康复。这也属于治疗范畴。此时常需多方面措施的配合,包括药物、食饵、精神心理和生活习惯等。这些措施的具体选择应用,皆须视患者的体质特征而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