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预习题:传染病学总论.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51085 上传时间:2021-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预习题:传染病学总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预习题:传染病学总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预习题:传染病学总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预习题:传染病学总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预习题:传染病学总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预习题:传染病学总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预习题:传染病学总论一、 A11、母婴传播不包括A、血液传播B、哺乳传播C、上行性传播D、经胎盘传播E、分娩引起的传播2、病原携带者不包括A、急性病原携带者B、慢性病原携带者C、健康病原携带者D、恢复期病原携带者E、潜伏期病原携带者3、感染根据病原体感染的次数、时间先后和种数,其分类不包括的是A、原发感染B、继发感染C、重复感染D、混合感染E、重叠感染4、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 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表现属于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

2、潜伏性感染5、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 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表现属于A、隐性感染B、显性感染C、重复感染D、潜伏性感染E、机会性感染6、不具有传染性的感染类型是A、显性感染潜伏期B、潜伏性感染C、隐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显性感染症状明显期7、感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A、机体的保护性免疫B、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D、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E、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与机体的免疫机能8、病原体被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属于A、显性

3、感染B、病原携带状态C、机会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隐性感染9、不属于传染病基本特征的是A、传染性B、流行性C、传染途径D、感染后免疫E、病原体10、在传染病的流行期间,为保护易感人群,下列哪项预防注射不合适A、高效价免疫球蛋白B、丙种球蛋白C、抗毒素D、青霉素E、类毒素11、目前对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A、加强营养B、锻炼身体C、注射丙种球蛋白D、预防接种E、预防服药12、对于肠道传染病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是A、隔离患者B、治疗带菌者C、预防性服药D、预防接种E、切断传播途径13、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属于甲类法定管理传染病的是A、鼠疫、霍乱B、鼠疫、 AIDSC、鼠疫、 SARSD、鼠疫

4、、炭疽E、鼠疫、结核14、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为A、潜伏期B、前驱期C、恢复期D、后遗症期E、症状明显期15、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的近几年发病率的一般水平称为A、散发B、暴发C、流行D、流行性E、大流行16、传染病病原学诊断的“金指标”是A、血常规检查B、大便常规检查C、分子杂交技术D、聚合酶链反应E、病原体分离培养17、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主要用的抗病毒药物是A、干扰素B、阿糖腺苷C、无环鸟苷D、利巴韦林E、核苷类似物18、对传染病预防起关键性作用的是A、尽早隔离患者B、儿童计划免疫C、必要的空气消毒D、坚决捕杀有害动物E、改善营养、锻炼身体二、 B1、A. 在感染某种病原体基础

5、上又被其他病原体感染B. 原发感染后出现的病原体感染C. 初次感染某种病原体D. 在感染某种病原体基础上再次感染同一病原体E. 人体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 、属重复感染的是ABCDE 、属继发感染的是ABCDE2、A. 病原体被清除B. 隐性感染C. 潜伏性感染D. 病原体携带状态E. 显性感染 、感染过程的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ABCDE 、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表现是ABCDE3、A. 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B. 病原体携带状态C. 隐性感染D. 潜伏性感染E. 显性感染 、人体与病原体处于相持状态,不出现临床症状,不排出病原体ABCDE 、感染病原体后不出现临床表现,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A

6、BCDE答案部分一、 A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传播; 上行性传播 ; 分娩引起的传播 ; 哺乳传播等。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病原携带者包括慢性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潜伏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等,是重要的传染源。3、【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根据病原体感染的次数、时间先后和种数,感染可分为原发感染、重复感染、混合感染、重叠感染四种。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病原体只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无临床症状,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 ( 临床最常见 )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

7、即传染病发病。感染后不但引起机体免疫应答, 还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6、【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潜伏性感染:是以病毒为代表的传染性病原体的一种特性。病原体在曾被感染过的机体内较长时间潜伏存在,常常在被感染者一生中均处于非活动状态。虽然机体内产生了针对该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且相应抗体仍能被检测到, 但病原体随时都可能复活而致病。但病原体的存在,却没有排出病原体,不具有传染性。7、【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作用、宿主的免疫功能和外环境三个因素。8、【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潜伏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于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的免疫

8、功能使其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也不能将病原体清除,一旦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才引起显性感染。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病等。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9、【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包括: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10、【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接种疫苗、菌苗、类毒素等可提高人群的主动性特异性免疫,接种抗毒素、 丙种球蛋白或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可使机体获得被动特异性免疫。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对易感人群按免疫程序实施计划免疫及必要时强化免疫接种,是降低人群易感性最重要的措施。人工自动免疫干预,可以阻止传染病的周期性流行,甚至可以消灭该传染病(如

9、天花)。1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切断传播途径通常是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对消化道传染病应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加强饮食、水源及粪便管理;对呼吸道传染病应搞好居室卫生并保持空气流通,必要时可进行空气消毒 ; 对虫媒传播的传染病应搞好室内外卫生,消灭动物媒介 ; 对寄生虫病应努力消灭中间宿主。1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甲类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两种。1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前驱期是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15、【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流行性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连续发生造成不同程度蔓延的特性。 散发: 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的近几年发病率的一般水平。流行: 某种传

10、染病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高于一般水平。大流行:某传染病流行范围广,甚至超过国界或洲界。暴发:某种传染病病例的发病时间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多是同一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导致的。16、【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病原体的直接检出或分离培养是传染病病原学诊断的“金指标”。17、【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抗病毒治疗:临床应用较多的有干扰素( 治疗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 、阿糖腺苷、无环鸟苷( 治疗疱疹病毒感染 ) 、利巴韦林 ( 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 、核苷类似物 ( 治疗 AIDS或乙型肝炎 ) 。18、【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儿童计划免疫对传染病预防起关键性的作用。二、 B1、【正确答案】D【正

11、确答案】B【答案解析】重复感染:在感染某种病原体基础上再次感染同一病原体。原发感染后出现的病原体感染称继发性感染。2、【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即传染病发病,故最易识别。感染后不但引起机体免疫应答,还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病原体只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无临床症状,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 ( 临床最常见 ) 。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潜伏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某些部位后,机体免疫系统将病原体局限化,但又不能清除病原体,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潜伏的病原体才引起显性感染。( 不能排出病原如:水痘、带状疱疹)。【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病原体只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无临床症状,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 ( 临床最常见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