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菜肴名称中的中国文化.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451415 上传时间:2021-05-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数字菜肴名称中的中国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数字菜肴名称中的中国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字菜肴名称中的中国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字菜肴名称中的中国文化.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数字菜肴名称中的中国文化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数字;菜肴名称;文化论文摘要:中国饮食闻名于世,中国饮食文化情调高雅,夸名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作为菜肴名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菜肴名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价值取向。这篇论文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入手,探讨了数字菜肴名称所蕴涵的中国文化。引言    中华民族文化悠久,源远流长,饮食文化当算是整体中国文化中最精粹的部分。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孔子曰:“食色,性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老子则说:“圣

2、人为腹不为目。”由此可见,中国人很早就了解饮食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把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从而造就了璀璨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情调高雅,氛围艺术化,夸名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没有无名的菜肴。中国菜肴的名称丰富多彩,数不胜数,命名也有很多特点。大量的菜肴名称,是从烹饪工艺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以料、味、形、色、器及烹饪方法命名;一些菜肴以比喻、寄寓、抒怀手法命名,体现意趣之雅;一些菜肴则以人名菜,以典名菜。中国菜肴名称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带有数字,这在其他国家的菜名中比较少见。“难怪一些美国人说,吃中国菜确实是一

3、大享受,既可慰劳自己,也可报答人情,还可欣赏菜名。”数字菜肴名称中的中国文化    数字菜肴名称是指含有数字的菜肴名称。在中国的菜名中,数字有不少妙用。这些数字菜肴名称具有久远的历史渊源,寓意深刻,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以下就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字进行分析。    “一”。“一者,数之始也。”“数始于一。”从中国古人这一常见说法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在自然数列中的生成、排列顺序。显而易见,这里的“一&rd

4、quo;指的是客观事物的一种数量关系。数字“一”的这种功能,在菜肴名称中也有体现,如一卵孵双凤、一鸭四吃等。而在其他一些含有数字“一”的菜名中,上述功能被弱化,被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    中国古代官制自魏晋以来实行九品官品制度,把官衔分为一至九品,一品为最高,九品为最低。历代官品等级的形态、来源,品官的数量、类别纷繁复杂并且因时而异。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任何阶层的人们对富贵都有一定的渴望。富是指对财富的积累,贵则是指对名誉和地位的获取,后者是通过升官来实现的。一些菜肴的名称表现了人们的这种求官心态。河南开封有一著

5、名面食—一品包子,民间称之为“发面包子”,是从宋朝的“太学馒头”发展而来的。明朝时,府邸在开封的周王朱木肃(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非常喜欢“太学馒头”,除自己经常品尝外,他还常用来招待过往的王公大臣。朱木肃身为藩王,官居一品大员,“太学馒头”就被更名为“一品包子”。由此可见,封建社会里人们以官为贵的人生价值取向和追求高官厚禄的心态。    2000多年来,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受到中国历代帝王的大力推崇。清朝把孔府列为当朝一品官的官

6、府。“孔府一品锅”是皇帝赐名的一款孔府名菜。孔府用鸡、猪蹄、鸭、海参、鱼肚等各种珍贵材料一起烹制成的汤菜被皇帝赐名为“当朝一品锅”,成为孔府及所有一品官府的一道名菜。孔府在封建社会里的权力和荣耀之高可略见一斑。    中国人想象力丰富,有时将普通的菜肴与某个重要的或有影响力的人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菜肴有了不同凡响的名字。“天下第一羹”原名为“锥羹”,是把野鸡煮烂与樱米一起熬制成的一种汤羹。相传是由彭祖(据古代典籍记载,彭祖是轩辕皇帝的第八代传人,传说中的烹饪鼻祖和养生家)

7、创制而成,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一羹”。    “三”。“三”几乎在所有的东西方国家都受到尊重,被视为神圣、尊贵和吉祥的象征。这也难怪含有“三”的中国菜肴名称比较多。山西的面食尤其著名,品种多,吃法别致,风味各异。其中,“三倒手”硬面模制作工艺复杂,系手工操作。在制作过程中,需经过三次倒手,故得此名。“三不沾”是北京的风味甜食,因吃后不沾盘、不沾牙、不沾调羹而得名。“三杯鸡”是江西宁都的传统名菜,因在制

8、作过程中加的三杯调料(一杯甜酒、一杯告油、一杯麻油)而得名。    我国民间历来有立夏之日尝三鲜的习惯,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觅菜、黄瓜(也有说是觅菜、元麦、蚕豆);树三鲜即樱桃、批把、杏子(也有说是梅子、杏子、樱桃);水三鲜即海蜘、河豚、细鱼(也有说是封鱼、鳃鱼、黄鱼)。三鲜菜肴也不少,如三鲜鹿茸羹、三鲜鲍鱼、三鲜莲花酥等。显而易见,菜肴中的“三鲜”与上述不尽相同,通常是指三种鲜美的材料,且此菜中的三鲜非彼菜中的三鲜。而在东北,“地三鲜”则是当地的一道名菜,是把辣椒和过油的土豆、茄子炒在一起。

9、    科举是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相应的功名得以升官进爵。古人云:“洞房花烛,金榜题名。”此乃人生两大喜事。通过科举考试求取功名这种人生价值取向,1000多年来一直成为中国传统社会读书人为之奋斗的重要目标。某些吉祥食物往往被人们作为标志会元、解元、状元三元的象征符号,以此鞭策人们在科举考试中为之奋斗。清代有的地方婚嫁过程中进“三元汤”,三元者,即鱼圆、肉圆、汤圆,科举考试时代取连中三元之意。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由大枣、莲子、桂圆三味药熬制成的一种药膳也被冠名为“三元汤”。古时邹州一个小酒店烧制的蹄膀风味独特,因得到在此地巡视的三个状元的交口称赞,取一吉祥名字“三元蹄膀”。在科举取仕时代,状元、榜眼、探花为殿试头三名,合称三及第。清朝林召棠中状元回乡,得知来访的老御史常常盼望他儿子能科场高中,因此便将熬粥用的猪肝、瘦肉、猪肚子三种猪内脏比作三及第,“三及第粥”由此而得名。由此可见古代人对官位的崇拜及追求的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