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专题训练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九年级下册 人教版.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455468 上传时间:2021-05-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专题训练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九年级下册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专题训练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九年级下册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专题训练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九年级下册 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专题训练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九年级下册 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专题训练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九年级下册 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专题训练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九年级下册 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专题训练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九年级下册 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专题训练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九年级下册 人教版 201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专题训练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九年级下册 人教版 201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专题训练一、题型感受不知有花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

2、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忽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

3、,那是不算的。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花?哪有花?”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1、标题“不知有花”

4、是从反面落笔的,请从文中摘取关键语句正面解说它的主旨。2、文章前三个段落极写桐花之美,从下文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请简要说明。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第段中加点的词语“夷然”描写的是什么?4、第段写少年时候看晚霞落日,是否游离了主题?说说你的看法。5、第段和第段中,画线的两处“暗暗嫉妒”,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6、从文中自选一个写景的句子,品析它的妙处。句子:品析:散文阅读以简答题为主,另外,有时会出现填空题、标记题、判断题、选择题等。二、梳理考点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根据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可分为叙事类作品、抒情类作品和感悟类作品。散文的考点通常有:把握文章线索,理清写作层

5、次;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作者的感情变化要注意体会;3、理解重点词句的理解及含义的体会;4、体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妙处;5、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6、写出从文中得到的感悟、启示。三、答题指津阅读散文步骤如下:1、整体理解作品。辨清散文类型、写作的话题,理解作品的内容、主题。2、抓线索、理思路。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的红线,理清线索,也就是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散文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或是作者的感情、文章的标题。3、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从整篇文章的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一定要注意文章结尾议论抒情的句子,它可能就是点明中心的句子。4、揣摩词句、品味语言

6、。一方面要从语言本身去揣摩,另一方面也要了解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感情。四、实战演练江南陶公柳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江南陶公柳率先从严冬中苏醒过来,最早报送春的信息。江南陶公柳,生长在鄂州城区环洋澜湖畔,宛如一条柔媚的绸带缠绕在几千米的长堤上。早春时节,柳芽初萌,星星点点散落在大小树枝上,嫩芽在蒙蒙细雨里舒展,弥漫着别样的柔情;初生的柳叶,色泽嫩黄,渐变渐浓,变成翠绿色;柳叶细长,犹如美人的秀眉;柳条轻拂,表达出绵绵的情意。漫步在陶公柳林间,沉醉在圣洁的山水中,我仿佛看到晋武昌太守陶侃正向我们款步走来。他虽身居高位,但决不居功自傲、养尊处优,始终克勤克俭,以爱民和清廉流芳后世。他在征战生涯的41年

7、中,有30年是在鄂州度过的。在鄂州期间,他曾带领官吏和百姓植树造林,在武昌城四周广植柳树。“陶公柳”、“武昌柳之名由此而来。唐代诗人钱起在晚泊武昌中云:“晚泊武昌岸,津亭疏柳风。数株曾手植,好事忆陶公。”孟浩然在溯江至武昌中云:“残冻因风解,新正度腊开。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千百年来,陶公柳经南北隋唐之风,沐宋元明清之雨,绿染千年古城,焕发人文光芒。陶公柳,是坚韧的树木。它适应力强,不怕严寒酷热,不畏水涝干旱,即使被害虫咬光叶子,被烈焰烧焦树冠,甚至被雷电拦腰劈断,只要春风一吹,那深埋于地下的根须,便破土发芽。初春之际,冰冻刚解,春寒料峭,它顽强地吐露出芽苞,率先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临的消息。

8、陶公柳,是宽容的树木。在一棵棵、一排排陶公柳下,有草坪、月季、小黄杨等,它们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共同抗击严寒酷暑。陶公柳,是质朴的树木。它没有松柏之风、翠竹之节,也不像腊梅暗香浮动、牡丹婀娜娇艳。它质朴无华,恬静淡泊,不事张扬,默默奉献。它浑身是宝:枝条可制成柳篮、柳筐和柳箱等,树干可加工成桌、椅、床、柜等家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叶、茎、皮、根皆可入药,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它可以净化空气,绿化环境,使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具有良好的环保价值。陶公柳,本是一种很普通的大众树木,但它早已融合到中华历史文化之中,历尽千年沧桑却依然美丽。陶公柳是鄂州的象征,我爱江南的陶公柳。1、简述“陶公柳”这个名称

9、的来历。2、文章第段引用古人吟咏“陶公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3、“陶公柳”具有怎样的品格?请简要概括。4、请你从语言方面对文章第段进行简要赏析。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被遗忘的稻草那码得整整齐齐的一垛稻草被人遗忘了,堆在田埂上,像一只浇了冰后丢在堤岸上的桶。收完了谷,那堆在田里的捆捆稻草就被人们拖回家去,垫栏或者喂牛,灶里的湿柴燃不着时,也会抽一把塞进去,然后哄的一声蹿出火苗但是这一垛稻草却被人们遗忘在田埂上了。或许是一板车拖不下了,那板车上的稻草已经装得像一座山。人们预备着过几日再来将这些稻草挑回去。但是那块田已耕好,油菜也栽上了,人们该忙的已经忙完,那一垛稻草却仍然堆在田埂上。在

10、清寒的晨气中,秋天的阳光抹在田野,也抹在这一垛稻草上,于是那枯黄的稻草透出一层明黄,像已经熟透了的季节。耕牛从田埂上一路啃食而来,这一垛稻草就会兴奋地在微风中颤动她的枯草,似蜻蜓抖动金色的翅膀。然而那耕牛的嘴一路啃来,对着那颤栗的稻草望也不望,因为堤旁地上的黄草比她有汁浆。田里的油菜栽上了,又一天天地生长,枯瘦的油菜叶渐渐丰腴而肥硕,田里的草也长了出来。终于盼来人们到田里为油菜除草说不定人们会发现这一垛被遗忘的稻草。人们歇息时,会从稻草堆上抽一把稻草垫在堤上,坐下来抽一根烟,或者吃着送到田里的午饭,这时才突然记起来似的说:“噢,还有一垛稻草!”稻草便会为人们记起她而高兴,垫在堤上的稻草会咔咔作

11、响,让人们垫坐得更舒适一些。然而人们留下一些烟灰,撒下几粒米饭,散着一团稻草,走了就再也不见踪影。那一垛稻草已为人所遗忘。风吹,雨淋,金黄的稻草渐渐变得灰白。夜降的霜突然而至,那堆稻草仿佛一夜间白了须眉。无遮无拦的稻草,就在田埂上腐烂。高高的如盼望着什么的稻草堆也消磨下去。一场大雪,欲将大地履如平地。然而那一堆尚未被消磨尽的稻草,却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个曲线,如一颗不屈的心,欲破雪而出。冰雪消融,堤土长出了如针的新草。春天到了,田野还是一片淡青色,但在那堆着稻草的地方,腐草中已伸出了一朵油菜花,像一只金色的喇叭,高高地昂向天空,报晓这春天的到来。1、文中的哪些具体内容可以说明稻草被人遗

12、忘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第段中加点的词语“颤栗”在文中是什么意思?3、大雪之后,稻草“将压了厚厚一层雪的田埂撑起一个曲线”说明了什么?4、文章第段写道:“高高的如盼望着什么的稻草堆也消磨下去。”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稻草都在盼望些什么。5、作者在文章结尾写“腐草中己种出了一朵油菜花”的目的是什么?西风胡杨胡杨生于西域。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奋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曲英雄逐霸的故事,一

13、支飘忽在天边如泣如诉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一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40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脑的层层风沙,它是神树,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血脉贲张。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它们为精神而从容赴义,它们为理念而慷慨就死。虽断臂折腰,仍死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痕伤累累,仍显现着那一腔硬朗朗的本色。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身后的芸芸众生,是它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它们不在乎,它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它们,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