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指与所指.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71277 上传时间:2021-05-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指与所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能指与所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能指与所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能指与所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能指与所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能指与所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指与所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能指与所指索绪尔认为,任何语言符号是由 “能指 ”和 “所指 ”构成的, “能指 ”指语言的声音形象, “所指 ”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符号的任意性就是说,所指与能指的联系是任意的,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内在的、自然的联系。索绪尔把符号看作是能指(signifiant,signifier,也译施指)和所指( signifi ,signified)的结合,所谓的能指,就是用以表示者,所谓的所指,就是被表示者。拿玫瑰花来说,玫瑰的形象是能指,爱是其所指,两者加起来,就构成了表达爱情的玫瑰符号。“能指 ”和 “所指 ”都是索绪尔语言学的术语。索绪尔认为,任何语言符号是由“能指 ”和 “所指”构成的,

2、“能指 ”指语言的声音形象, “所指 ”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比如英语的 “tree ”这个单词,它的发音就是它的“能指 ”,而 “树 ”的概念就是 “所指 ”。 “能指 ”和 “所指 ”是不可分割的, 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但是,索绪尔认为,某个特定的能指和某个特定的所指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约定俗成的。比如在“树”这个词中,树的概念和“树”的特定发音不是必然结合在一起的, “树 ”在英文中的读音和在法文、拉丁文中的读音明显不同,但却都能表达了“树 ”的意思。这就是符号的任意性原理。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是索绪尔语言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它支配着索绪尔的整个语言的语言学系统,是头等重要的。索绪尔把符

3、号看作是能指 (signifiant,signifier )和所指(signifi ,signified )的结合,所谓的能指,就是用以表示者,所谓的所指,就是被表示者。拿玫瑰花来说,玫瑰的形象是能指,爱是其所指,两者加起来,就构成了表达爱情的玫瑰-可编辑修改 -。符号。索绪尔所认为的所指是:提到一个符号后你头脑中的印象,比如提到“书”,“书”字在你脑中的印象。而能指则是:提到的那个符号。比如我说书(汉语) , book (英语), Buch (德语),提到了不管哪一个,只要懂这门语言的都会有一个关于 “书 ”的印象,而上面的书、 book、Buch 都是能指,而印象则是所指。那关于书的印象,

4、为什么中文中是“书”,而英语则是book ,德语就变成了Buch 呢?这就是索绪尔认为的 “所指和能指的关系是任意的”, 当中国这边最早的一个人做出了一本书后,他就会将它命名为 “书 ”,而英国那边或许就有人将其命名为book ,而德国人或许就会命名为 Buch ,(这里不考虑语言的变迁) 。这和书的印象是没有关系的,与之相关的是语言习惯以及个人喜好。汉语的方块字就决定了那个人不管怎样都不可能将书命名为book ,但是有可能命名为 “睡 ”或者 “塔”等等。对于象形文字, 则是一个语言系统, 我还记得当时学习古代文字的时候,老师说:你看休息的 “休 ”,就像是一个人(立人旁),在一棵树(本)旁

5、边休息,于是这就是“休 ”,可即便是从甲骨文上, 我也没有发现这个字像是一个人在休息,所以如果是我创造这个字,或许就是另一个形态了, 所以象形文字的所指与能指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任意的,当然这个任意不能超出这个语言系统习惯,也就是即便我创造,我也不可能创造成为“Buch ”。怎么理解任意性,很简单。中文中,树的形象被叫做“shu ”,英语中叫做“tree ”日语中 itsuki 。在这里,我们发现在每一个语言中树的所指和能指(shu ,tree , itsuki )是的链接是没有-可编辑修改 -。必然联系的。而我们现在之所以把树这种心理形象与shu 这个读音联系起来, 完全是因为 “社会契约 ”。

6、即,约定俗成。在我们的交流系统中如果不去遵守这种规则,你就无法交流,同样,当你试图和别人交流,这种规则就会根深蒂固在你的脑海里。但问题是,这种规则,联系,并非是基于理性上的原因(比如很多社会规定是基于理性原因,比如三权分立,是为了遏制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权力等等,但是树之所以叫shu 是没有原因的,纯粹是因为大家这么叫),因此,语言算是一中社会契约,只能是社会性,群体性的。另外一方面,是关于所指的问题。因为语言符号联系的是能指与所指,前者是读音,后者是心理形象, 而不是事物本身, 而这种联系又不具备任何理性原因,因此,从这点上来说,人和人是没法完全同过语言来沟通的。所谓的理解, 多半是基于个人的主

7、观想象之上。当我们在说“树” ,你的所指和我的所指大致一样,我们可能看上去可以理解对方。但是当我们提到 “爱 ”的时候,会有以下三点产生。1 :你对 “爱 ”的心理形象和我对爱的心理形象就有差别所指的差别。但是他们却拥有同一个能指。2 :通过能指,唤起了你我心中“爱 ”的形象。但是这却是误解的产生。3 :由于符号的任意性,我们根本无法拟向推出“爱 ”所指涉的真正事物。因此我们会发现,基于符号任意性的交流是非常荒谬的。而人类的整个价值体系,就是建立在语言之上。我们也会发现, 这个价值体系中的许多事物,都可以用能指与所指的方法来分析 这就是符号学了。-可编辑修改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 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