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含解析.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75644 上传时间:2021-05-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含解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含解析我们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 古代的工匠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令国人自豪、 让世界惊叹的精品之作。而当下 ,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中, 我们却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我们必须()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汲取营养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守自强不息这一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A. B. C.D.2.(2017 河北邯郸模拟 ) 中国菜肴流派众多, 极具代表性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八大菜系从味型、选材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2、具有的特点是()A. 薪火相传 , 一脉相承B. 一方水土 , 一方文化C.独树一帜 , 独领风骚D.百花齐放 , 推陈出新3. 筷子 , 古称箸 , 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 , 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 , 使得人们在用筷子品尝珍馐美味之时 , 还得承担一份严格的道义责任。 就考古学而言 , 成千上万种箸文物 , 可谓洋洋大观, 通过小小的筷子 , 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 由此可见()箸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箸文化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箸文物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A. B. C.D.4.(2017 河南焦作质检 ) 旗袍

3、 , 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 , 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 , 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 , 被视为 20 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 B. C.D.5. 出门在外 , 最难改的是乡音 , 最亲切的是方言。 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 ,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 , 方言却日渐式微 , 流失严重。一些人士疾呼 , 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我国方言 ()魅力独特 , 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因时而变 ,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绚丽多彩 , 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

4、运用广泛 , 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A. B. C.D.6.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 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 具有独特魅力。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 : 音美以感耳 , 形美以感目 ,意美以感心。汉字之美在于“三美”的统一与和谐。 由此可见 , 汉字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中华文化优越性的集中展示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A. B. C.D.7. “孝”的字形 ( 如下图 ): 从老 , 表示长者老人 ; 从子 , 在老之下 , 意谓顺从、侍奉长辈。从汉字“孝”的由来我们可以领悟到()A.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 中国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

5、作出了贡献C. 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D.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 博大精深8.“中华文化在起源上是多元的 , 并非只有黄河文化一源 , 长江文化同样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源头 , 但二者具有不同的特征。 ”“中华文化在学术思想上也是多元的 , 儒、释、道三家并存 , 就是学术思想多元的体现。 ”这两段文字最能够体现中华文化()A. 源远流长 , 历久不衰而有时代性B. 具有包容性 , 兼收并蓄而富有活力C.博大精深 , 在世界文化中独具特色D.具有地域性 , 多元一体而各有特色二、非选择题9.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大型历史古装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这个“芈”(m)字夺人眼球 ,该剧中大量的生僻

6、字更是引发网友热议。对待生僻字, 人们的看法存在差异。甲方认为 : 生僻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当代人的历史文化素养,因为在生僻字中往往蕴含着历史文化信息, 或是有着时代的印记, 可以勾起人们的历史记忆。 乙方认为 : 语言的意义在于运用, 文字用于交际追求的是简捷和效率, 而生僻字影响了文字交际的使用价值, 这些不常用的汉字已经没有意义了。对于生僻字的上述观点, 你赞同哪一种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明理由。参考答案考点规范练 26我们的中华文化1.A正确且符合题意 ,“古代的工匠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令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的精品之作”, 这启示我们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我们必须向源远流长、博大精

7、深的中华文化汲取营养; 正确且符合题意,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 所以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 , 我们必须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 ; 错误 , 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 错误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故选A 项。2.B不同地域的菜系体现了文化的地域性, 故排除 A、C、D 三项 ,答案为 B 项。3.D说法错误 ,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不符合题意 , “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的说法夸大了箸文化的作用; 符合题意 , “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 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

8、流长; 符合题意 , “通过小小的筷子 , 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 这说明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本题选D 项。4.A中西文化的不同与借鉴, 体现了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故正确。旗袍融合西式服装文化, 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性, 故正确。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 排除。否认了文化的多样性 , 观点错误。 5.B 我国幅员辽阔 , 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 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 符合题意; 不能构成本题的原因 , 应排除。故本题答

9、案选 B 项。6.D错误 , 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错误 ,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正确且符合题意,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正确且符合题意 , “音美以感耳 , 形美以感目 , 意美以感心” , 这表明汉字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故选D 项。7.D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 , 并且是唯一延续至今的文化 ,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 汉字内涵丰富 , 文化色彩浓厚。所以 , 从汉字“孝”的由来我们既可以领悟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也可以领悟到其博大精深,D 项

10、当选;A 、B、 C三项本身说法正确 , 但与题意无关 , 均排除。8.B “中华文化在起源上是多元的 , 在学术思想上也是多元的” ,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 兼收并蓄而富有活力 , 故 B 项当选 ;A 、C、D三项不符合题意 , 均排除。9. 答案 赞成甲方观点 , 支持“使用生僻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 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历史见证。生僻字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使用生僻字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 生僻字中往往蕴含着历史文化信息 , 可以勾起人们的历史记忆。生僻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使用生僻字有利于表

11、达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赞成乙方观点 , 反对“使用生僻字” 。语言和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媒介 , 生僻字不利于文化的传播。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 与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时代变迁 , 一些生僻字被淘汰符合文字发展的规律 , 过度推崇生僻字有悖于现代汉语的规范和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 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 , 生僻字阻碍人们之间的交际、沟通和了解。解析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 可以任选一个观点进行分析 , 如果赞成甲观点 , 可以从汉字本身的作用 , 文化的传承 ,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传统文化的特点等角度来分析。 如果赞同乙的观点 , 则应该看到生僻字在阻碍文化交流与传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