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品社五下《善待他人》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77558 上传时间:2021-05-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品社五下《善待他人》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鄂教版品社五下《善待他人》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鄂教版品社五下《善待他人》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鄂教版品社五下《善待他人》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鄂教版品社五下《善待他人》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品社五下《善待他人》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品社五下《善待他人》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 新鄂 教 版 品 社五 下 善待 他人教学设计电子教案单元备课(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下)册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第 一 单元本单元下设三个主题:即“善待他人”;“男生女生”和“与友同行”。 意在要处理好“我”与他人、“我”与同学、“我”与朋友的关系 , 以构建起和谐、友善的人际氛围。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 体验关爱他人能给自己带来愉悦和甜美, 具有宽以待人的广阔胸怀。2、行为与习惯: 能欣赏和尊重别人, 待人处事 , 将心比心 ,善于为他人着想 , 做到“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3、知识与技能: 知道男女同学各有优势 , 要相互尊重 , 友好

2、交往;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 学会化解朋友间的矛盾 , 知道用忠诚和原则去培植友情。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 , 对别人宽容。感受与同学的友爱之情 , 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主题 1善待他人3课时主题 2男生女生2课时主题 3与友同行3课时1 / 12实验小学电子教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下)册学科 : 品社班级 : ( 9)班授课人 : 陈俊时间: 2014 年 3 月1善待他人课型 : 导行课课题知识: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 , 真诚地为同学的成功喝彩 , 能够用恰当的方式去赞赏他人。教学能力:待人处事 , 将心比心 , 善于为他人着想 , 做到“己所不目标欲, 勿施于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和甜美 , 具有宽以待人的胸怀。使学生懂得欣赏和尊重他人, 学会真诚地为同学的成功喝彩。重点能够待人处事将心比心 , 为他人着想 ,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方法难点去赞赏别人。能体验到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和甜美。教师准备:课前准备1 、学生活动的图片。2 / 122 、情景剧场案例。3 、准备玫瑰卡。4 、收集相关的典型事例及故事。前置学习: 收集有关喝彩的文章及成功事例。情境剧场的表演。课时第一课时课时完成教材 P2-P4 页内容 , 话题为“为别人的成功喝彩”目标情1、谈话导入:在我们生活中有时一句鼓励的话, 一句境喝彩声

4、 , 不仅让人心情舒畅 , 给人带来力量 , 甚至可以改变一导个人的命运。教入2、板书课题:为别人成功喝彩请听故事掌声(教师放录音)学明确1、我们为什么要为他人喝彩?目标2、学会恰当的赞美方式。1、指导学生阅读掌声并思考:流尝(1)小兰在语文课上为什么会两次获得同学们的掌试声?程探(2)这两次掌声对小兰的命运起到了什么作用?究2 、讨论交流书中问题:别人为我们喝彩时, 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们为什么要为他人的成功喝彩?教学3、师小结:同学们 , 学会为他人喝彩 , 是一种人格修养 , 对于自己逐渐走向成熟和完美有着直接的影响。板书:修养活动一处处喝彩声1 、看活动 , 谈感受:3 / 12流程

5、交出示学校活动时或学生活动时的图片。流2 、讲经历 , 说心情:点拨学生谈自己获奖时的心情 , 听到别人的祝福后的心情。3 、写祝福、送喝彩:把自己真心的祝福送给别人我为 _同学的勤奋喝彩 , 他( 她 )_我为 _同学的爱心喝彩 , 他( 她 )_我为 _同学的机智喝彩 , 他( 她 )_我为 _同学的勇敢喝彩 , 他( 她 )_我为 _同学的细心喝彩 , 他( 她 )_我为 _同学的坚强喝彩 , 他( 她 )_4、学生交流送喝彩和得到喝彩人的感受。师小结:为别人喝彩 , 是一种胸襟、一种气度。这样 , 便会拉近自己与别人的心灵距离 , 增强自身的人际吸引力 , 为自己营造更好的环境 , 你

6、付出了赞美 , 一定会收获了友谊与合作。板书:气度4 / 12活动二喝彩有方1、 师:西班牙学者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在智慧书中写到:“一个人总能在某一处胜过别人 , 而在另一处上又总会有更强的人胜过他。学会欣赏每个人 , 会让你受益无穷。智者尊重每个人 , 因为他知道各有其长 , 也明白成事不易。”依此之见 , 为别人的成绩喝彩还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 , 其实就是做人的智慧 , 对生存能力、合作能力、发展能力的增强和提高 , 都是大有裨益的。师讲故事: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太空人 , 其实共有两位 ,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 , 还有一位是奥德伦。当阿姆斯特朗所说的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 , 是

7、全人类的一大步。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会中 , 有一个记者突然问奥德伦一个很特別的问题:“由阿姆斯特朗先下去 , 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 , 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在全场有点尴尬的注目下 , 奥德伦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 , 千万別忘了 , 回到地球时 , 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著说:“所以我是由別的星球來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笑声中 , 都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2 、根据奥德伦的回答 , 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3 、讨论为别人的成功喝彩的方法并完成书上第3 页的友情发言。4 、行为辨析(1)情景 A:祝贺你 , 小东 ,

8、你这次“运气”真好 , 被大家评为学习标兵了。5 / 12板书设计课时情景 B:哈哈 , 你也得了“第一”喽!( 2)学生根据情景辨析对错, 并加以说明 , 谈感受。5 、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有关喝彩方面的成功事例。6 、师总结:为别人喝彩 , 是对别人的成功及其艰辛的过程予以肯定和鼓励 , 也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无私的美的展示。人生需要掌声 , 这掌声来自自己和别人, 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为为别人喝彩 , 击响你真诚的弦 , 奏出一曲无私的赞歌。板书:真诚有方1、 把自己真心的祝福送给别人我为_ 同学的勤奋喝彩,他练 ( 她)_测我为_ 同学的爱心喝彩,他反 ( 她)_馈我为_ 同学的机智喝彩,

9、他( 她)_我为_ 同学的勇敢喝彩,他( 她)_我为_ 同学的细心喝彩,他( 她)_我为_ 同学的坚强喝彩,他( 她)_2、学生交流送喝彩和得到喝彩人的感受。修养为别人的成功喝彩气度是一种美德真诚有方第二课时6 / 12课时完成教材 P5-P6页内容 ,话题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目标情谈话导入:境教师讲述孔子的简介: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时早的, 也是导 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说过“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教入(板书主题)这句话几千来不仅铭刻在人的心中, 而且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同 , 也是待人处世的“黄金法则”。学明1、知道“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的含义。确2、学会待人处世要将

10、心比心 , 换位思考问题。目3、怎样做到“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标尝 1、感悟名言:从买屋让屋这个故事中, 你领悟到了试 苏轼的道德心境了吗?通过这个故事 , 你对”己所不欲 , 勿施探 于人”是怎么理解的?究2、小组讲故事 , 讲一些你所知道的有关“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的故事。3、教师对小组学习评价。流程1、交流对“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的理解。2、讲故事:各组推举代表讲述有关“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故事。3、师生互动:有人说:做到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 最关键的是要将心比心 , 学会换位思考 , 你是怎么看的?在生活中 , 待人处世 , 你是否做到了“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11、?4、充当角色 , 换位思考:先感受教材P6 页案例中的人事情景 , 了解胡文、赵磊、王晶三人之间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 再设身处地思考三人的言行 , 他们的做法怎么样 , 如果是你 , 你交 会怎么做?(板书:换位思考)流5、将心比心:先在教材P6 页左边轴心圆内填写自己不点拨 喜欢别人的行为内容 , 然后按照“我不喜欢别人”“我7 / 12板书设计课时课 时目 标教学就应该”的思考方式 , 将心比心 , 推己及人 , 在右边的五个空白圆内写出自己所应表现的行为内容。6、学生交流。 ( 板书:将心比心 )7、师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从自己的内心出发 , 推及他人 , 去理解他人 , 对待他人。让

12、我们每个人都播种善行 , 收到善果 , 赢得尊重与信任吧。练 舍身处事地为他人着相 ,还要做到“成人之美”。测1、弄清“成人之美”的含义。反2、讲一个“成人之美”的故事给同学听。馈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第三课时完成教材 P7-P9 页内容 , 话题为“赠人玫瑰 , 手有余香”。故事导入 :1出示“瞎子点灯白费蜡“的谚语。学生谈自己的情 理解与思考。境2师讲故事:书上第七页的故事。导3 问:“大家还认为瞎子点灯是白费蜡吗?这则故事给入 了我们什么启发?”4学生表演书上的另一个故事。5学生交流:从这两个故事中,你有什么感想?师小结:帮助别人同样也是在帮助自己。瞎子点灯既帮助别人照亮了

13、路 ,同时也使自己避免了被撞到的危险,薛大伯给乡亲们送西瓜良种,获得了双赢。看样子真诚的帮助别人,对8 / 12流程人对己都有益。 (板书:真诚的帮助 )明1、体验关爱他人 ,帮助他人 ,能给自己带来愉悦和甜美。确2、感受“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的含义。目3、拟定个人“玫瑰行动”计划并认真实施。标活动一共享快乐1 、游戏:快乐传递。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昨天的 , 今天的;家里的、学校里的;小小的、也会是很多很多的快乐 , 你曾有过这样的快乐吗?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 我们先把快乐和自己的同桌分享吧?赶快把你的快乐传递给你亲密尝的伙伴你的同桌吧 , 可要注意一下他的表情。试探2

14、 、学生游戏后汇报自己的感受。究3 、出示“人”字 , 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人”字的含义。4 、出示“玫瑰花” , 同时出示“赠人玫瑰 , 手有余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 , 会和很多很多的人相处 , 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 , 需要帮助 , 因此就有了“赠人玫瑰 , 手有余香”的比喻 , 这个比喻很形象 , 很美。给予是快乐的 , 助人不仅是付出 , 也是收获。 ( 板书:快乐 )活动二玫瑰行动1 、感受玫瑰话语交师小结:在与人沟通时 , 凡属热情的、友善的、关切流9 / 12点的、祝福的、鼓励的、礼貌的话语都称为“玫瑰话语”。拨读: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书上第8 页的“玫瑰话语”。想:这些话语

15、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会起什么作用呢?写:你还知道那些玫瑰话语, 写在书上留白处。2 、建立玫瑰愿望(1)师:玫瑰话语是美好的 , 你送给别人过吗?感受到玫瑰的余香吗?学生填写玫瑰卡并交流。(2)师:的确 , 玫瑰的芳香让我们意犹未尽, 相信你们还会不断地送出玫瑰 , 如果没有送出过的同学 , 你现在想送给谁 , 想怎么送?学生填写我的“玫瑰愿望”。(3)全班交流。3 、采取玫瑰行动(1)师:美好的愿望伴随着行动散发着芳香。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2)阅读志愿者和高尔基的信, 学生谈自己的感悟。(3)学生填写自己的“玫瑰行动计划”并交流。4 、师总结:其实 , 能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16、 , 不是吗?首先 , 你能帮助别人这就证明你有这个能10 / 12力和优势 , 这也是你自我肯定的一种方式;其次, 如果你的帮助可以使得别人脱离困难、获得快乐 , 那么你自己心里也会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好好享受帮助别人时的那种快乐 , 品味玫瑰的芳香。 ( 板书:收获 )练 测1、记诵歌词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反 馈2、针对自己的“玫瑰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写一篇日记。板书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真诚的帮助设收 获计快 乐教本主题下设三个小话题 , 即“为别人的成功喝彩”、 “己所不欲 ,学勿施于人”和“赠人玫瑰 , 手有余香”。反1 、为别人的成功喝彩。为别人的成功喝彩, 是学生

17、成长进步思的阶梯。诚然 , 一起学习、生活的同学进步了、获奖了 , 我们相信 , 这些同学总有他的过人之处 , 或是付出了更多的辛劳 , 或是能力素质略胜一筹。如果我们能学会为别人的成功喝彩 , 就会看到别人优长的一面 ,看到他人成功背后付出的努力 , 从而增加自己学习和赶超的动力 , 也就自然搭就了自己走向成功的阶梯。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们采用的策略是, 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让学生有能为别人的成功喝彩的心态和胸怀。教学中借助于引领的作用 , 让学生感知到 , 学会为别人的成功喝彩, 是争取个人进步的明智之举。为别人的成功喝彩, 还要多分析别人的优长 , 多反思自己的不足 , 努力寻找改进和超越

18、的方法 , 并立即付诸实践。那种仅仅停留在观望中喝彩 , 不是真正为别人的成功喝彩。因为只有相互鼓励 , 相互促进 , 发自内心的喝彩 , 才能真正成为在让自己也进步的原动力。2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11 / 12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 , 凡是自己不希望别人做的 , 自己也不应该去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 , 这是尊重他人 , 平等待人的体现。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因此 , 我在教学时既紧扣名言的要义 , 又尊重学生自己的体悟 , 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如何实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

19、定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 并激励学生勇于反思 , 寻找到自己在善待他人方面存在的不足, 以此作为思考和操作的支架去凭心而论地交流感悟直至提升。3 、赠人玫瑰 , 手有余香。其实 , 许多事情很简单 , 并不需要我们刻意去做 , 有些只是举手之劳。送人玫瑰 , 手有余香。一句关心的话语, 一个温柔的眼神 , 一种会心的微笑 , 都能给他人极大的帮助。温暖他人的心灵 , 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快乐。因而 , 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 , 采取的教学策略 , 一是从实践性亲历中引发体验(角色扮演活动获得) ,二是从心理性亲历中引发体验 , 进行回味。让学生从中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参 考教参及有关优秀案例。资 料12 /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