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脾胃论》有感.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83853 上传时间:2021-05-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脾胃论》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读《脾胃论》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读《脾胃论》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读《脾胃论》有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读《脾胃论》有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脾胃论》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脾胃论》有感.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读脾胃论有感庄子云 “鸟影不移 ”,是说鸟飞过时速度很快,其影在人的视野中好像是在一瞬间出现,又在同时消失。如此即生即灭,顿生顿灭的存在,反而造成了一种错觉,就好像是没有移动一样。而事实上,正是一种连续的、快速的移动才能够形成这种效果。一旦这种连续的移动停止,即使是在瞬间,才会令人意识到原本应该是运动的。李东垣著脾胃论 ,始终贯彻着 “发明脾胃之病,不可一例而推之,不可一途而取之,欲人知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脾胃论 脾胃盛衰论 )的原则。因此,其说以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为起点,徐徐展开,在内经的基础上全面而精致地论述了脾胃衰而五脏病,他脏病必累脾胃的过程。他以黄帝内经为旨,引述了

2、多篇论述,并阐述了他的观点: “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 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这便是著名的李氏脾胃元气论,粗解之,似乎唯重元气,然而究竟何为李氏学说中脾胃元气的盛与衰,实在应当探究其中的 “鸟影不移 ”。李东垣用药特点十分鲜明,他在脾胃论 脾胃盛衰。1 欢迎下载精品文档论当中指出: “今所立方中,有辛甘温药者,非独用也。复有甘苦大寒之剂,亦非独用也。以火酒二制为之使,引苦甘寒药至顶,而复入于肾肝之下,此所谓升降浮沉之道,自偶而奇、奇而至偶者也。 阳分奇, 阴分偶,泻阴火。 以诸风药,升发阳气,以

3、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生,上出于阴分。末用辛甘温药接其升药,使大发散于阳分,而令走九窍也 ”。这段文字言简意赅地阐述了 “升降浮沉 ”和 “风药升阳 ”这两大用药法则,是李氏用药法的重要纲领。可以说,李东垣十分重视脾胃气机的动态平衡,以动制静,辛甘温药也好,甘苦大寒之剂也好,即便是不擅升降流动的药物,也要用火制或者酒制的方法,让它既能上行至顶,又能下达肝肾。他使用“升阳 ”之法,而非补阳,利用辛甘温药与升散药物相结合的方法,使阳气得以生发之后, 又能够借升药之力发散于阳分,如此精妙的用药法度,体现了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炉火纯青的临床技巧。由此可见,理法上,李东垣提出了 “脾胃元气 ” 说,而方药上,他重视解决 “动态 ”中的阴阳平衡。我们可以将 “元气充足 ”视为鸟影不移,那是气机通达,阴阳调和,一种动态的平衡, 升降浮沉, 连续不断, 未尝移也, 未尝停也。而由各种原因导致脾胃之气受伤,元气受损,气机的升降浮沉受制,原本未尝间断的流动状态出现了停滞,一停即病。2 欢迎下载精品文档鸟影不移,实为人身阴阳平衡的生动写照。李东垣的用药法也提示我们,人身各部毫无停滞,方为平衡,元气乃充。治病亦当于停滞处求病机,用药当于升降中求精妙。3 欢迎下载精品文档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 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4 欢迎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