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考点精练专题16.10《多体作用模型》(含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87738 上传时间:2021-05-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二轮考点精练专题16.10《多体作用模型》(含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物理二轮考点精练专题16.10《多体作用模型》(含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物理二轮考点精练专题16.10《多体作用模型》(含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物理二轮考点精练专题16.10《多体作用模型》(含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物理二轮考点精练专题16.10《多体作用模型》(含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二轮考点精练专题16.10《多体作用模型》(含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二轮考点精练专题16.10《多体作用模型》(含答案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练16-10第十六部分 选修3-5十、多体作用模型一选择题1下图是“牛顿摆”装置,5个完全相同的小钢球用轻绳悬挂在水平支架上,5根轻绳互相平行,5个钢球彼此紧密排列,球心等高用1、2、3、4、5分别标记5个小钢球当把小球1向左拉起一定高度,如图甲所示,然后由静止释放,在极短时间内经过小球间的相互碰撞,可观察到球5向右摆起,且达到的最大高度与球1的释放高度相同,如图乙所示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上述实验过程中,5个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来源:Z,xx,k.ComB上述实验过程中,5个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动量不守恒C如果同时向左拉起小球1、2、3到相同高度(如图丙

2、所示),同时由静止释放,经碰撞后,小球4、5一起向右摆起,且上升的最大高度高于小球1、2、3的释放高度D如果同时向左拉起小球1、2、3到相同高度(如图丙所示),同时由静止释放,经碰撞后,小球3、4、5一起向右摆起,且上升的最大高度与小球1、2、3的释放高度相同【参考答案】D二计算题1.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平板车P高h,质量为m的小物块Q的大小不计,位于平板车的左端,系统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地面上.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长为R,一端悬于Q正上方高为R处,另一端系一质量也为m的小球(大小不计).今将小球拉至悬线与竖直位置成60角,由静止释放,小球到达最低点时与Q的碰撞时间极短,且无能量损失,已知Q

3、离开平板车时速度大小是平板车速度的两倍,Q与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Mm41,重力加速度为g.求:图1(1)小物块Q离开平板车时速度为多大?(2)平板车P的长度为多少?【参考答案】(1)(2)mvmvmv解得:v10,vQv0来源:Z+xx+k.Com二者交换速度,即小球静止下来.Q在平板车上滑行的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则有mvQMvm(2v)解得,vvQ小物块Q离开平板车时,速度为:2v(2)由能量守恒定律,知FfLmvMv2m(2v)2又Ffmg解得,平板车P的长度为L.2.(2015重庆一中一诊)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种实验装置,用来研究碰撞问题,其模型如图所示,光滑轨道中间部分水平,右侧为

4、位于竖直平面内半径为R的半圆,在最低点与直轨道相切5个大小相同、质量不等的小球并列静置于水平部分,球间有微小间隔,从左到右,球的编号依次为0、1、2、3、4,球的质量依次递减,每球质量与其相邻左球质量之比为k(k1).将0号球向左拉至左侧轨道距水平高h处,然后由静止释放,使其与1号球碰撞,1号球再与2号球碰撞所有碰撞皆为无机械能损失的正碰(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1)0号球与1号球碰撞后,1号球的速度大小v1;(2)若已知h=0.1m,R=0.64m,要使4号球碰撞后能过右侧轨道的最高点,问k值为多少?【名师解析】(1)设0号球碰前速度为v0, 则有 0号球与1号球碰

5、撞过程: 解得: 。 来源:Zxxk.Com(2)同理 故: 4号球从最低点到最高点: 4号球在最高点: 解得: 。3(20分)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弹性小球A在长为的细轻绳牵引下可以绕水平轴O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圆周的最高点为P,P处有一个水平槽,水平地面距水平槽的高度恰好是1.8 m,槽内有许多质量均为M=3kg的弹性钢球,小球A每次转动到P点恰好与P点处的小钢球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钢球水平飞出做平抛运动。每次被小球A碰撞后,槽内填充装置可将另一个相同的钢球自动填充动到P点位置且静止。现将小球A在顶点P以v0=32m/s的初速度向左抛出(如图),小球均可视为质点,g取10

6、m/s2,求:(1)第一次碰撞后瞬间,小球A和第一个钢球获得的速度;(2)小球A能将钢球碰出去的钢球个数;(3)第一个钢球与最后一个钢球落地后的水平距离。【名师解析】(20分)(1)小球A在顶部与钢球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分) (1分) 联立解得: (2分)(3)第4个钢球碰后速度: (1分)由于两球是分别朝向左右两边做平抛运动的,所以水平距离是: (1分)平抛时间是: (1分)得: (2分)4.如图甲所示,ABC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BC段水平,AB段与BC段平滑连接。质量为m1的小球从高为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静止在轨道BC段上质量为m2的小球发生碰撞

7、,碰撞后两球的运动方向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在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求碰撞后小球m2的速度大小v2;(2)碰撞过程中的能量传递规律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探究这一规律,我们采用多球依次碰撞、碰撞前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且无机械能损失的简化力学模型。如图乙所示,在固定光滑水平轨道上,质量分别为m1、m2、m3、mn-1、mn的若干个球沿直线静止相间排列,给第1个球初动能,从而引起各球的依次碰撞。定义其中第n个球经过依次碰撞后获得的动能与之比为第1个球对第个球的动能传递系数a 求b 若m1=4m0,m3=m0,m0为确定的已知量。求m2为何值时,k13值最大。、式联立解得 来源:学科网将代入得

8、 (2)a. 由式,考虑到得=根据动能传递系数的定义,对于1、2两球 同理可得,球m2和球m3碰撞后,动能传递系数k13应为 依次类推,动能传递系数k1n应为来源:学科网解得 b. 将m1=4m0,m3=mo代入式可得为使k13最大,只需使= 最大,即m2+取最小值,由可知当m2=即m2=可得:m2=2 m0时,k13最大。5.雨滴在穿过云层的过程中,不断与漂浮在云层中的小水珠相遇并结合为一体,其质量逐渐增大。现将上述过程简化为沿竖直方向的一系列碰撞。已知雨滴的初始质量为m0,初速度为v0,下降距离l后与静止的小水珠碰撞且合并,质量变为m1。此后每经过同样的距离l后,雨滴均与静止的小水珠碰撞且合并,质量依次变为m2、m3mn(设各质量为已知量)。不计空气阻力。(1)若不计重力,求第n次碰撞后雨滴的速度vn;(2)若考虑重力的影响,a.求第1次碰撞前、后雨滴的速度v1和vn;b.求第n次碰撞后雨滴的动能vn2;第1次碰撞后 ,m0v1=m1v1, 解得 v1 = v1= 。b. 第2次碰撞前 v22 = v12+2gl,解得v22=()2 v02+()2gl。第2次碰撞后,m1v2=m2v2,解得v22= v02+2gl。同理,第3次碰撞后v32= v02+2gl。 第n次碰撞后,vn2=()2 v02+2gl。动能:mnvn2=( m02v02+2g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