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考点精练专题17.6《分类讨论问题》(学生版).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490482 上传时间:2021-05-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二轮考点精练专题17.6《分类讨论问题》(学生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物理二轮考点精练专题17.6《分类讨论问题》(学生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物理二轮考点精练专题17.6《分类讨论问题》(学生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物理二轮考点精练专题17.6《分类讨论问题》(学生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二轮考点精练专题17.6《分类讨论问题》(学生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二轮考点精练专题17.6《分类讨论问题》(学生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练17- 6第十七部分 物理思维方法六、 分类讨论问题一选择题1.(2018海南物理) 如图,用长为的轻绳悬挂一质量为M的沙箱,沙箱静止。一质量为m的弹丸以速度水平射入沙箱并留在其中,随后与沙箱共同摆动一小角度。不计空气阻力。对子弹射向沙箱到与其共同摆过一小角度的过程来源:Z|xx|k.ComA. 若保持m、v、不变,M变大,则系统损失的机械能变小B. 若保持M、v、不变,m变大,则系统损失的机械能变小C. 若保持M、m、不变,v变大,则系统损失的机械能变大D. 若保持M、m、v不变,变大,则系统损失的机械能变大2.(2014年四川)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1匀速运动。小物体P,Q由通过

2、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0时刻P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2,P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t=t0时刻P离开传送带。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摩擦。绳足够长。正确描述小物体P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二计算题1(2016大连联考)如题图所示,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两斜面光滑,斜面倾角分别为60和30,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固定在斜面顶端的光滑定滑轮连接着两个小物体,物体B的质量为m,起始距地面的高度均为h,重力加速度为g。(1)若A的质量也为m,由静止同时释放两物体,求当A刚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2)若斜面体不固定,当斜面体在外力作用下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水平向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要使

3、A、B两物体相对斜面都不动,分析物体A的质量和加速度a的关系。2(2012广东)图(a)所示的装置中,小物块A、B质量均为m,水平面上PQ段长为l,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其余段光滑。初始时,挡板上的轻质弹簧处于原长;长为r的连杆位于图中虚线位置;A紧靠滑杆(A、B间距大于2r)。随后,连杆以角速度匀速转动,带动滑杆作水平运动,滑杆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18(b)所示。A在滑杆推动下运动,并在脱离滑杆后与静止的B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1)求A脱离滑杆时的速度v0,及A与B碰撞过程的机械能损失E。(2)如果AB不能与弹簧相碰,设AB从P点到运动停止所用的时间为t1,求得取值范围,及t1与的关系式。(

4、3)如果AB能与弹簧相碰,但不能返回到P点左侧,设每次压缩弹簧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p,求的取值范围,及Ep与的关系式(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3(2007广东)如图(a)所示,一端封闭的两条平行光滑导轨相距L,距左端L处的中间一段被弯成半径为H的1/4圆弧,导轨左右两段处于高度相差H的水平面上。圆弧导轨所在区域无磁场,右段区域存在磁场B0,左段区域存在均匀分布但随时间线性变化的磁场B(t),如图(b)所示,两磁场方向均竖直向上。在圆弧顶端,放置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ab,与导轨左段形成闭合回路,从金属棒下滑开始计时,经过时间t0滑到圆弧顶端。设金属棒在回路中的电阻为R,导轨电阻不计,重力加

5、速度为g。(1)问金属棒在圆弧内滑动时,回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是否发生改变?为什么?(2)求0到时间t0内,回路中感应电流产生的焦耳热量。来源:学科网(3)探讨在金属棒滑到圆弧底端进入匀强磁场B0的一瞬间,回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来源:Z|xx|k.Com4(2015西安联考)重物A和滑块B用细线跨过定滑轮相连,A距地面高为H,B可在细线牵引下沿水平足够长的木板上滑动,如图(a)所示滑块B上面固定了了一个力传感器,可以测定细线对滑块的拉力,C为运动传感器,可以测定滑块运动的-t图像从某时刻起释放滑块B,测得滑块B所受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和滑块B的-t图像,如图(b)所示(取g10m

6、/s2)(1)由图可知,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2)试通过分析讨论,当增大滑块B的质量时,它的-t图像可能如何变化并在-t图中用铅笔线画出来源:Zxxk.Com5.(2011广东)如图所示,以A、B和C、D为端点的两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于竖直平面内,一滑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左端紧靠B点,上表面所在平面与两半圆分别相切于B、C。一物体被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E点,运动到A时刚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然后经A沿半圆轨道滑下,再经B滑上滑板。滑板运动到C时被牢固粘连。物块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滑块质量为M=2m,两半圆半径均为R,板长l=6.5R,板右端到C的距离L在RL5R范围内取值

7、,E距A为s=5R。物块与传送带、物块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重力加速度取g。(1)求物块滑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2)试讨论物块从滑上滑板到离开滑板右端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1与L的关系,并判断物块能否滑到CD轨道的中点。6(2009安徽)过山车是游乐场中常见的设施。图是一种过山车的简易模型,它由水平轨道和在竖直平面内的三个圆形轨道组成,B、C、D分别是三个圆形轨道的最低点,B、C间距与C、D间距相等,半径R1=2.0m、R2=1.4m。一个质量为m=1.0kg的小球(视为质点),从轨道的左侧A点以v0=12.0m/s的初速度沿轨道向右运动,A、B间距L1=6.0m。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0.2,圆形轨道是光滑的。假设水平轨道足够长,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重力加速度取g=10m/s2,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试求:(1)小球在经过第一个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时,轨道对小球作用力的大小;来源:Zxxk.Com(2)如果小球恰能通过第二圆形轨道,B、C间距L应是多少;(3)在满足(2)的条件下,如果要使小球不能脱离轨道,在第三个圆形轨道的设计中,半径R3应满足的条件;小球最终停留点与起点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