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050354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PPTX 页数:119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2019版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2019版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2019版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2019版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pptx(1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向标根据最新考试大纲,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文涉及“中外论述类文本”,包括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其中,“时评”与“书评”首次“现身”考试大纲和2018年全国卷,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考查重点上,除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外,应注重论述类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注重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聚焦逻辑推理。,-5-,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整体攻略 三遍阅读圈点、分析、判断,准确获取信息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高考的难点之一。主要原因是考生对这类文章没有读懂,没有形成对文章居高临下

2、的观照和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剖析能力,而是陷入庞杂的文字和繁乱的信息中,理不清头绪。因此,从整体读文的角度来把握文章的要点,强化信息的获取,就成了阅读过程中重要的一步。采用“三遍阅读圈点、分析、判断”的方法,能准确获取信息,提高阅读效率。,-6-,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第一遍:通读圈点观点材料,落实结构层次 不管哪一种形式的文章,通读全文是解答问题的前提。对论述类文本而言,通读就是要把握文章说的是什么事,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什么人、什么观点。阅读时可采用逐段“圈点法”,一标段落,二画观点,三标材料。 标段落,理清文章结构,搞清基本段落层次,为下步工作做好铺垫; 画观点,帮助理

3、解文意,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标材料,明确信息区间,便于寻找信息所在的位置。 阅读文本后,可提出如下问题: 本文一共几个段落,标题(引题、注释等)是什么? 本文说明或论述的对象是什么? 本文有哪些分论点?,-7-,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每一段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有什么最新成果或最新观点? 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 全文的脉络是怎样的? 圈点时,除圈画出论点(或分论点)、论据外,还要特别关注指示代词、关联词语(如“一旦”“如果”“因此”“但是”“然而”等)、副词(如“凡是”“全”“将”“基本上”“已经”“也许”“可能”等)、表次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等)以及一些修

4、饰性的词语,有时还要注意使用了一定修辞手法的语句。除此之外,还要高度关注文本的高频词、概念词,养成围绕高频词、概念词梳理文本结构,理清文脉的习惯。,-8-,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读文示范 (2018全国卷)论述类文本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

5、“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9-,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

6、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10-,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

7、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11-,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圈点理由 1.全文共4段。观点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8、:“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2.文章的总体结构呈现“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3.各段的主要内容: 第段,在阐释诸子之学的源头的基础上,对诸子之学从狭义、广义两个角度对其内涵和外延做了界定; 第段,阐释了新时代诸子之学应具有的品格,并着重从“照着讲”的角度分析了诸子之学的研究及其意义; 第段,阐释了新时代的诸子之学应具有“接着讲”的品格特点及其作用; 第段,分析了诸子之学“照着讲”与“接着讲”的辩证关系,指出“新子学”应追求的目标。,-12-,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4.全文结构图示:,-13-,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第二遍:精读分析题目,辨明八种关

9、系 对材料有了总体印象后,应仔细阅读试题,弄清题目要求,即从内容上弄清是有关什么的选择,从选择标准上看清是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选项与文本的哪一段、哪一句有大致的对应关系。在把握选项与文本的对应关系上,要注意以下八种情况。,-14-,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15-,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16-,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第三遍:研读紧扣绾结处,判断信息正误 第三遍阅读,是针对文章与题目的“绾结处”进行的,即精心研读选项和文本的对应处,相关信息的聚焦处,重要语句、标志词语的所在处,仔细比较,务必找出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确定排除依据。论述类文本阅读采用客观选

10、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这类题型,首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分析剩下的选项及与之相关的语言环境,寻找有效信息。具体方法如下:,-17-,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1.标注敏感点。选项中可能作为设误点出现的词语,表条件、因果、转折、顺承关系的词语,文本中出现的重要概念等,都可以作为敏感点标注出来。 2.找准对应点。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语句,筛选信息类题目要注意选项是否改变原文判断,理解分析类题目的选项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 3.落实设误点。根据内容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需要理解分析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例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11、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18-,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D,-19-,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满分解构,-20-,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21-,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2、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22-,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A,-23-,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满分解构,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

13、构。 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24-,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B,-25-,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满分解构,-26-,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27-,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28-,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它结合当前被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追溯其根源,不能不提及美籍奥

14、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他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单纯的发明创造不是创新,只有当它被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由此将生态创新定义为:“指包括生态系统本身的变革、创造新的人工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即社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再生产,各个环节生态化过程。”,-29-,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生态创新这一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当下的社会时代特点紧密相关。当前,由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日趋严重,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生态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在于取得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

15、内公平包括一个国家范围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公平和国家之间的公平,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单位资源消费量为人口创造的福利最大化;同时,它又排斥平均主义,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代际公平涉及的是稀缺资源在不同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的问题,具体体现在数量上要至少保持稳定,在质量上要求不至于发生代际退化。,-30-,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单就环境与资源而言,不公平问题还可上升到更深的层次。首先,在不同阶层之间,一方面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会更多地关心生存问题,对保护环境资源认识不够,从而导致了广泛的掠夺性开发和普遍的短期行为。其次,发达国家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本质上是对其他

16、国家环境权益的剥夺,而发展中国家则陷入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两难之中。很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生态创新是重要的途径。当然,生态创新也并非万用万灵,需要决策者们依据现实情况灵活应对处理。,-31-,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统治了地球长达200多年。它是众多造成当代环境问题根源中的深层根源。所以,要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要任务就是重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伦理关系,改变传统的主奴关系,确立尊重与爱护自然的观念。其次,环境质量具有消费性,因此在评价生活质量的时候,必须要将环境质量考虑进去。对公众而言,除了学法、懂法、守法外,更重要的是建立社区公益性的环保组织

17、或协会,维护自身环境利益。最后,在生态创新前提下,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财富观也应更新为生态财富观。这是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价值财富观的本质区别。 (摘编自高文杰等生态创新的几个基本问题),-32-,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创新是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创建的新的社会理论。 B.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 C.平均意识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的代内公平排斥平均主义。 D.在稀缺资源配给的数量质量上,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有增长,就

18、是代际公平的底线。,A,-33-,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解析:B项,过于绝对。原文提及的是“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并不能得出“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问题”的结论。C项,扩大范围。原文是“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非“平均意识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D项,曲解文意。“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有增长”有误,结合文意应为“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持平”。,-34-,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熊彼特等人对“生态创新”的理解论证了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理论的观点。

19、B.文章认为生态创新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代内和代际公平。 C.文章从阶层、国家两个维度挖掘出了环境资源不公平问题的深层表现及相关后果。 D.重新认识和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进一步谈论生态创新具体做法的一个重要前提。,A,解析:A项,混淆关系。原文第一段中引述熊彼特等人的言论,主要是为了追溯“生态创新”的历史根源,而非论证“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理论”的观点。混淆了论据与观点的逻辑关系。,-35-,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理论”得以形成并最终提出的重要的社会时代特点是:生态环境愈发恶化。 B.生态创新理论并非

20、是“包治百病”的万能理论,需要依据现实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C.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包含了和谐伦理关系的构建、生活质量的评价等内容的系统。 D.是否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当下与工业文明时代在价值财富观中的重要区别。,D,解析:D项,偷换概念。原文是“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的本质区别”,意为“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本质区别”,而非“是否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重要区别”。,-36-,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学案一 细处攻坚洞悉命题手段与陷阱,学会三重比对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大部分题目是在把握观点的前提下筛选和整合信息。因命题方式是选择题,命题者在选项设置上有相对固定的六种命题手

21、段、八类设误陷阱。解答方法就是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找出这些“陷阱”。因此,“比对”验证是最为重要的方法,比对的角度有三:比对词语看用词有无差异;比对关系看逻辑判断是否严密;比对依据或结论看逻辑推理是否成立。,-37-,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一、洞悉命题手段与常设陷阱 (一)六大命题手段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项,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对原文语句进行一番改造,这种“改造”的方式就是“删”“添”“调”“改”“漏”“凑”。经过这种方式改造出来的选项,有的不改变原文意思,有的改变了原文意思。而改变了原文意思的,无疑就是“不正确的一项”。,-38-,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

22、难特训,-39-,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40-,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二)八大设误陷阱 被上述六大命题手段“改造”后的试题选项,就可能存在下面的八种错误类型。 1.偷换概念 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或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属性、表现、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或混淆,从而迷惑考生。,-41-,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例1,由原文“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可知,“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表述属偷换概念。,-42-,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2.张冠李戴 命题者将相关信息错置,把属于甲的特

23、点或行为说成是乙的特点或行为,或者前面的条件、原因属于甲而后面的结果却属于乙,等等。,-43-,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例2,该项张冠李戴。原文“夏历是既参照了对月亮的观察,又参照了对太阳的观察而制定的”,而选项却说“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44-,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3.无中生有 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命题者故意在干扰项里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45-,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例3,该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这种观点不可信”的相关信息,原文只是说“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更”字说明谷鲁斯的观

24、点也有可信之处。,4.混淆因果 混淆因果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46-,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47-,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例4,强加因果。“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的史学价值没有被史学界认识,而不是因为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48-,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5.以偏概全 有时命题者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条件、数量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语进行干扰。主要有空间错位、以部

25、分代全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49-,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例5,以偏概全。比对用词可以发现,原文有“一般”而选项中缺少该词,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50-,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6.断章取义 命题者故意把某一个限制条件漏掉,孤立地截取某一个意思来表达,造成考生对某个意思的片面理解。,-51-,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例6,断章取义。比对关系发现,选项只截取了“但是”一词以前的内容,没有关注“同样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52-,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7.混淆时态 就是指故意把原

26、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使未然和已然混淆。要重点关注的词语有: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53-,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例7,-54-,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该项混淆时态。“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条件”错误,原文是“经学出现的前提是汉王朝运用国家力量将民间流传的文化经典宣布为国家经典”。,-55-,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8.主客颠倒 就事物而言,有主体和客体;就事物变化发展的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因和次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者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体

27、”和“客体”、“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56-,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例8,主客颠倒。由第一句话可知,应是:“仰韶彩陶纹样反照了母系氏族社会氛围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57-,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二、学会使用三重比对法 (一)比对词语 因为命题者在命题时采用删词、添词、改词的手段来设置干扰选项,所以我们抓住选项或原文中的这些词语比对,就能迅速地排除干扰选项。,-58-,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59-,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例1,选项“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而原文是“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删掉了“初”字,扩大

28、了范围。“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原文是说“明初文化的兼容性”,偷换概念。,-60-,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二)比对关系 比对关系就是比对选项与原文语句时注意信息间的联系,既要注意选项句与句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也要注意原文在表述相关意义时句与句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61-,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62-,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例2,“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说法错误,原文是“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曲解文意。,-63-,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三)比对依据和结论 比

29、对依据(论据)和结论,看内容是否符合、推理是否严密、推断是否成立。论述类文本是议论文,所以就有说理的依据和结论,命题者就会在分析文意或内容推断方面设题。,-64-,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例3,曲解文意。原文是说淮南子中“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而不是选项中说“某些节气有不同的名称”的记载。,-65-,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越文化是一种半农耕半海洋的文化。越地先民是中国境内最早致力于农业生产的人群之一,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先民已开始种植水稻。同时,越人又是中国乃至世界都罕见的海洋性族群。据分子人类学的研

30、究成果,古越人曾沿中国东部海岸线北上,活跃于两广、福建、江浙、山东乃至东北的沿海地区,他们的后裔成为现在这些地区汉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对外港口便分布于古越人最先开拓的海岸沿线。此外,广泛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的马来人群及波利尼西亚人群,他们实际上是距今12 000年左右才与中国境内的百越族群分道扬镳的。,-66-,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越人习水便舟,文献多有记载,越地是中国航海技术的发源地。2002年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了一条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独木舟遗骸,距今约7 0008 000年。据吴春明先生研究,它有可能是一艘适于海上航行的边架艇独木帆舟,可与波利尼西亚人

31、群的舟船相联系。在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的遗址中,还发现有不少的舟船遗物,如近来在宁波余姚田螺山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了一件距今7 000年的完整独木舟模型器,可以看出当时的独木舟已经脱离简陋的原始状态。越地的航海传统延续至今,其孕育的先进航海技术影响了中国沿海乃至整个环太平洋地区,为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奠定了技术基础。,-67-,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一般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源起于汉代,但是,越地在汉代甚至更早便已经开展对外贸易。秦汉会稽郡下属的贸阝县(在今浙江宁波),一般认为即因海外贸易而得名。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期是在唐、宋、元。唐开元二十六年(738),以贸阝县为中心的明

32、州,从越州独立出来,自此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门户。“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对西域失去控制,陆上丝绸之路逐步走向衰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海上贸易的发展。越地商贸的发展以及交通的便利,既给越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无限活力,也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奠定了重要基础。越地出产的优质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走出国门,中国文化也通过越地这一重要窗口向周边地区尤其是日本列岛扩散。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对中国文化的吸收以及东亚文化圈的最终确立,与越地这一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环节密不可分。,-68-,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越文化的海洋性特征,不但要求“引进来”,还要求“走出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海上丝绸之

33、路在新时代转向的结果,越文化仍是重要的参与者。越文化欲续写辉煌,也离不开对其精神特质的发扬。在立足于本民族文化之根的同时,以包容的心态拥抱世界文明这对于今天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无启示意义。 (摘编自光明日报越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69-,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越地先民是中国最早致力于农业生产的族群,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海洋性族群之一。 B.如今分布在太平洋诸岛屿的马来人群及波利尼西亚人群,原本和中国境内的百越同属一个族群。 C.2002年杭州出土的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独木舟遗骸,证明当时的独木舟已经脱离简陋的原

34、始状态。 D.越地出产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走出国门,影响了中国沿海乃至整个环太平洋地区。,B,解析:A项,表述绝对,原文是“最早致力于农业生产的人群之一”,而不是“海洋性族群之一”。C项,张冠李戴,可以看出独木舟“已经脱离简陋的原始状态”的是宁波发现的独木舟模型器。D项,应为“影响了周边地区尤其是日本列岛的文化”。,-70-,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列举了翔实的数据,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来证明观点,观点鲜明突出,有说服力。 B.文章从越文化的海洋性特征、古越人的冒险精神、越地的重商传统等方面阐述了越文化对海上丝绸之路的

35、影响。 C.对越地的航海传统和航海技术的考证,是文章论述越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关系的前提。 D.文章最后指出,发扬越文化的精神特质对于今天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有现实意义。,B,解析:B项,文章并未具体阐述“古越人的冒险精神”。,-71-,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越人最先开拓的海岸沿线,分布着后来海上丝绸之路的许多对外港口,这说明越地航海传统影响着海上丝绸之路。 B.以贸阝县为中心的明州,一直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门户,由此可见越地在汉代甚至更早就已开展对外贸易。 C.如果不是“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走向衰败,那么海上

36、贸易可能不会发展得这么迅速和兴盛。 D.越文化要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续写辉煌,就要继续发扬其“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精神特质。,B,解析:B项,曲解文意,强加因果。由文章第三段可知以贸阝县为中心的明州是自唐时“从越州独立出来”后开始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门户,不是“一直是的重要门户”,而且不能因此得出“越地在汉代甚至更早就已开展对外贸易”的结论。,-72-,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学案二 重点突破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方法 考试大纲要求“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凸显了论述类文本注重说理性和逻辑性的文体特征。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在论述类文本中

37、,论点就是文章的主旨,是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态度。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即文章中运用到的支撑观点的材料。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其实质是逻辑思维和判断推理过程。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重点是确认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把握论点与论据的关系,辨明论证的结构与方法。,-73-,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一、准确把握论点与分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或主张。它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一篇文章往往有几个这样表达论点的句子,其中表明主要见解

38、,能统率全篇的观点,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而只能统率局部的观点,则是文章的分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 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议论文的论点?须理解并掌握以下“三个明确”。 1.明确论点的内容特征 论点是议论文的统帅与主宰,文中的所有材料、结构和方法都是为了论述它而选择和安排的,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只有一个,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的基本观点。,-74-,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2.明确论点的表达形式 在各种句式当中,最能表达鲜明态度的,往往是判断句、感叹句和反问句。因而,文章论点的表述通常由这样的句子来承当。它必须是一个明确的论断,或是虽然以疑问句、反问句表达,但有着强

39、烈的肯定或否定倾向的语句。,-75-,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3.明确论点常在的位置 看文章的标题。议论文的标题一般有两个作用:一是点明论题,二是点明论点。有的标题本身就是论点。 看文章的开篇。有的文章往往开门见山、要言不烦、一语破的,开篇提出论点,从而引导读者把握全篇。 看文章的结尾。卒章显志的文章往往到篇末才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这个结论是作者归结出的中心论点。 看文章的思路。有的议论文出于说理的需要,往往是在初步展开议论之后,才提出论点的。这样的文章,需要把握每层的中心句,然后再找出论点。 看文章的独立成段句或置顶句。有的文章为强调文章论点的重要性,常常将其设置为独立成段,有时

40、甚至设置为篇章或段落的置顶句。,-76-,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读文示范,(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了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

41、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77-,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

42、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78-,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

43、上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79-,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把握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全文共三段。从选文的出处看,谈论的中心是“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第一段结尾,在分析了青花瓷和郑和下西洋的巧合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第二段论述的重点是:原料本土化带

44、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使青花瓷进而成为世界时尚。 第三段论述的重点是: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文章最后,以“可见”引领的句子,总结强调了中心论点。,-80-,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例题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

45、影响。,A,解析:A项,原文比较元明两代瓷器的目的是论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这一观点。,-81-,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浅阅读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目的的阅读形式,是流于文本浮表、感受愉悦的过程;而深度阅读以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工作能力为目的,是对文本蕴含的思想、知识、智慧、情感及其艺术韵致乃至语言品位进行体悟和摄取的审美进程,是读者与作者心与心之间的深入沟通,是对社会与人生意义的探寻和追问,是激发想象和创造活力的情感活动。,-82-,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深度阅读”,

46、它和浅俗化阅读相对,不仅阅读对象不同,而且使用的终端也不尽相同。阅读本如听歌、看画一样,怎样做是个人的自由。但在拥抱数字媒体,浅俗化阅读、碎片化阅读和快餐式阅读渐趋弥漫的当下,“深度阅读”关系到重大的社会问题,也就是说,深度阅读的提倡,阅读习惯的培育和阅读体验的重建,不仅关乎个人的命运,还直接影响到社会风气、民族前途和国家未来。正如作家贾平凹所说:“现在,人们为了生计,整天忙忙碌碌,读书成了一种奢侈。如果人人都不爱读书,国家的发展就没后劲了。”,-83-,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深度阅读通常意味着对书籍、期刊等纸媒的阅读,所包含的内容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的精华宇宙的奥秘、历史的反复、

47、世界各地文化差异的比较、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乃至小说诗歌等表现人性的文字有深度的、优质的文章,虽然读起来吃力,却使大脑处于一种安静的、思维高度集中的活跃状态,不仅可以丰富头脑、增强智慧,还能安宁地和自己相处,与灵魂对话,进行终身学习,为个人的精神成长和人生境界提升提供充分的养料。,-84-,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我国古代有“多而不求于心,则为俗学”“读书不向自家身心做功夫,虽读尽天下书无益也”之说,就是在说,浅俗化的阅读不能滋养身心,经世致用,往往会造成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化没教养的状况,同时窒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焕发。“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刻苦读书的优良传统,也警策人们努力抵御

48、各种诱惑,用顽强的意志养成静心阅读的习惯。“读书当读全书,节抄者不可读”“读书无源委,有如断港流,濡润涔蹄间,不能溉田畴”,是在告诫人们,断章取义、掐头去尾的读书,肢解扭曲的名著讲授,就像把河水截断,用牛蹄窟里装的水灌溉庄稼,怎么能滋润心田呢?,-85-,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在严肃作家和学者眼中,数字化阅读危害极大。很多读者渐渐认识到八卦、段子、社会新闻无法填补精神空洞,不能够提升自我,反而无谓地浪费时间和精力,慢慢地趋向于读一些有系统知识、有深度的文章和书籍。比较经典的著作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在今年举办的上海书展上,我们也看到了深度阅读复苏的迹象。由元史专家蔡美彪撰写的中华史

49、纲,是一本比较偏学术的著作,不想发行量却达到5万册。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报纸纷纷转型创办网络版和手机版,而书籍的数字化趋势,也有助于在电子终端上拓展深度、冷静和理性的阅读。一个国家,需要的是有远大理想、有创造激情、有头脑且精神高扬的国民,而不是拾人牙慧、思想浅薄和充满低级趣味的民众。推进全民阅读,倡导深度阅读的好风气,是当前我们社会建设、国家发展所迫切需要的。,-86-,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浅阅读与深阅读有很大不同,浅阅读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目的,深度阅读则是以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工作能力为目的。 B.深度阅读关系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培养阅读习惯,重建阅读体验,不仅关乎个人的命运,还影响到社会、民族和国家未来。 C.深度阅读是指对书籍、期刊等纸媒的阅读,是对人类文明的精华进行体悟和摄取的过程,它可以为个人的成长提供充分的精神养料。 D.在浅阅读弥漫、深阅读有所缺失的背景下,提倡深度阅读,认识其重要性,读起来,深下去,这是个人、社会、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D,-87-,整体攻略,学案一,学案二,重难特训,解析:结合全文看,本文主要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