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之牛顿运动定律精讲.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522717 上传时间:2021-05-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之牛顿运动定律精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物理之牛顿运动定律精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物理之牛顿运动定律精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物理之牛顿运动定律精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物理之牛顿运动定律精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之牛顿运动定律精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之牛顿运动定律精讲.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网络: 第1单元 牛顿运动三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内容):(1)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来维持(2)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惯性的概念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惯性

2、应注意以下三点:(1)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跟物体的受力无关,跟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则惯性大,其运动状态难以改变(3)外力作用于物体上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但不能认为克服了物体的惯性3.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理想化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0时的特例。4、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

3、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例1】在一艘匀速向北行驶的轮船甲板上,一运动员做立定跳远,若向各个方向都用相同的力,则 ( )A向北跳最远 B向南跳最远C向东向西跳一样远,但没有向南跳远 D无论向哪个方向都一样远【例2】某人用力推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使小车开始运动,此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 ) A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

4、度的原因C力是使物体速度发生改变的原因 D力是使物体惯性改变的原因【例3】如图中的甲图所示,重球系于线DC下端,重球下再系一根同样的线BA,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线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CD线拉断B在线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AB线拉断C在线的A端突然猛力一拉,结果AB线拉断D在线的A端突然猛力一拉,结果CD线拉断二、牛顿第三定律(12个字等值、反向、共线 同时、同性、两体、)1.区分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共同点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有: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而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

5、是同种性质的力,而平衡力可能是不同性质的力;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而平衡力中的一个消失后,另一个可能仍然存在。2.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冲量和功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个过程中(同一段时间或同一段位移)的总冲量一定为零,但作的总功可能为零、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这是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时间一定是相同的,而位移大小、方向都可能是不同的。3、效果不能相互抵消【例4】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 )A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B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C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受到的阻力D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受到的阻力【例5】

6、甲、乙二人拔河,甲拉动乙向左运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匀速运动时,甲、乙二人对绳的拉力大小一定相等B不论做何种运动,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甲、乙二人对绳的拉力大小一定相等C绳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时,甲乙二人对绳的拉力大小一定相等D绳的质量不能忽略不计时,甲对绳的拉力一定大于乙对绳的拉力【例6】物体静止在斜面上,以下几种分析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反作用力是重力沿斜面的分力B物体所受重力沿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C物体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就是斜面对它的静摩擦力和支持力这两个力的合力D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的反作用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例7】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桌面对物

7、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的力三、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的表述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F=ma (其中的F和m、a必须相对应)特别要注意表述的第三句话。因为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它们的关系除了数量大小的关系外,还有方向之间的关系。明确力和加速度方向,也是正确列出方程的重要环节。若F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

8、有力的合力,那么a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2对定律的理解:(1)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在每个瞬时都有大小、方向上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现为:合外力恒定不变时,加速度也保持不变。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也随之变化。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2)矢量性: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是矢量式。公式只表示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大小关系.矢量式的含义在于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3)同一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及质量的关系,是对同一个物体(或物体系)而言,即 F与a均是对同一个研究对象而言.(4)相对性;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

9、惯性参照系3牛顿第二定律确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明确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的定量关系。联系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或纽带就是加速度。4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步骤明确研究对象。可以以某一个物体为对象,也可以以几个物体组成的质点组为对象。设每个质点的质量为mi,对应的加速度为ai,则有:F合=m1a1+m2a2+m3a3+mnan对这个结论可以这样理解:先分别以质点组中的每个物体为研究对象用牛顿第二定律:F1=m1a1,F2=m2a2,Fn=mnan,将以上各式等号左、右分别相加,其中左边所有力中,凡属于系统内力的,总是成对出现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其矢量和必为零,所以最后

10、得到的是该质点组所受的所有外力之和,即合外力F。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同时还应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画出来。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两个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解题;若研究对象在不共线的三个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注意灵活选取坐标轴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当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受力情况有变化时,那就必须分阶段进行受力分析,分阶段列方程求解。例9:如图,质量m=4kg的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在与水平成=37角的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起向右前进t1=

11、2.0s后撤去F,又经过t2=4.0s物体刚好停下。 求:F的大小、最大速度vm、总位移s。 F四、超重和失重问题升降机中人m =50kg,a=2 m/s向上或向下,求秤的示数 N 1、 静止或匀速直线 Nmg 视重重力 平衡 a = 0 2、 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a向上 N Nmgma a Nmgma 视重重力 超重 mg 3、 N 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a向下 mgNma Nmgma 视重重力 失重 4, 如果ag向下, 则N0 台秤无示数 完全失重 注意:、 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变化;、 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速度方向无关,只决定

12、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 在完全失重状态,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等。五、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 只适用于研究惯性系中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用于非惯性系;(2) 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3) 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微观粒子。例10、如图所示,升降机内质量为m的小球用轻弹簧系住,悬在升降机内,当升降机以a=加速度减速上升时,秤系数为( )A、2mg/3 B、mg/3 C、4mg/3 D、mg例10、如图所示,电梯中有一桶水,水面上漂浮一木块,其质量为m,静止时木块一部分浸在水中,当电梯以a加速上升时,问

13、木块浸在水中的深度如何变化?(不变)注意:、 电梯加速运动时,水也处在超重状态;、 物体所受浮力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差f=m(ga)V排 第2单元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牛顿运动定律在动力学问题中的应用1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动力学问题常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已知受力情况,要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如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2)已知运动情况,要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力的大小和方向)但不管哪种类型,一般总是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然后再由此得出问题的答案常用的运动学公式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等.2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搞清所求

14、问题的类型.(2)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同一题目,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4)当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去分别求合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的方向上.(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根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入公式,按代数和进行运算.(6)求解方程,检验结果,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3应用例析

15、【例1】一斜面AB长为10m,倾角为30,一质量为2kg的小物体(大小不计)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如图所示(g取10 m/s2)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求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B点时的速度及所用时间 【例2】如图所示,一高度为h=0.8m粗糙的水平面在B点处与一倾角为=30光滑的斜面BC连接,一小滑块从水平面上的A点以v0=3m/s的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运动到B点时小滑块恰能沿光滑斜面下滑。已知AB间的距离s=5m,求:(1)小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地面所需的时间;【例3】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2 kg,在水平恒力F推动下开始运

16、动,4 s末它的速度达到4m/s,此时将F撤去,又经6 s物体停下来,如果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不变,求F的大小。二、整体法与隔离法1整体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把所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方法称为整体法。采用整体法时不仅可以把几个物体作为整体,也可以把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采用整体法可以避免对整体内部进行繁锁的分析,常常使问题解答更简便、明了。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明确研究的系统或运动的全过程.画出系统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2隔离法:把所研究对象从整体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为隔离法。可以把整个物体

17、隔离成几个部分来处理,也可以把整个过程隔离成几个阶段来处理,还可以对同一个物体,同一过程中不同物理量的变化进行分别处理。采用隔离物体法能排除与研究对象无关的因素,使事物的特征明显地显示出来,从而进行有效的处理。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选择隔离对象.选择原则是:一要包含待求量,二是所选隔离对象和所列方程数尽可能少.将研究对象从系统中隔离出来;或将研究的某状态、某过程从运动的全过程中隔离出来.对隔离出的研究对象、过程、状态分析研究,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某阶段的运动过程示意图.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3整体和局部是相对统一的,相辅相成

18、的。隔离法与整体法,不是相互对立的,一般问题的求解中,随着研究对象的转化,往往两种方法交叉运用,相辅相成.4应用例析【例4】如图所示,A、B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A、mB,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匀加速向右运动,求A、B间的弹力FN。解析:这里有a、FN两个未知数,需要要建立两个方程,要取两次研究对象。比较后可知分别以B、(A+B)为对象较为简单(它们在水平方向上都只受到一个力作用)。可得点评:这个结论还可以推广到水平面粗糙时(A、B与水平面间相同);也可以推广到沿斜面方向推A、B向上加速的问题,有趣的是,答案是完全一样的。【例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

19、个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即a=g,则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解法一:(隔离法)mg-Ff=ma FN -Ff-Mg=0 且Ff=Ff 由式得FN=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FN=FN =g.解法二:(整体法)对于“一动一静”连接体,也可选取整体为研究对象,依牛顿第二定律列式:(mg+Mg)-FN = ma+M0故木箱所受支持力:FN=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压力FN=FN=g.第3单元 解析典型问题问题1: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牛顿第二定律F=ma是矢量式,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

20、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在解题时,可以利用正交分解法进行求解。例1、如图1所示,电梯与水平面夹角为300,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梯面压力是其重力的6/5,则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300aFNmgFf图1xyxaxayx分析与解:对人受力分析,他受到重力mg、支持力FN和摩擦力Ff作用,如图1所示.取水平向右为x轴正向,竖直向上为y轴正向,此时只需分解加速度,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f=macos300, FN-mg=masin300因为,解得.另例: 如图所示,在箱内倾角为的固定光滑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细线固定一质量为m的木块。求:箱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箱以加速度a向左匀加速运

21、动时,线对木块的拉力F1和斜面对箱的压力F2各多大?FF2F1a vGvaaxayF2F1GGxGyxy解:a向上时,由于箱受的合外力竖直向上,重力竖直向下,所以F1、F2的合力F必然竖直向上。可先求F,再由F1=Fsin和F2=Fcos求解,得到: F1=m(g+a)sin,F2=m(g+a)cos显然这种方法比正交分解法简单。a向左时,箱受的三个力都不和加速度在一条直线上,必须用正交分解法。可选择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进行正交分解,(同时正交分解a),然后分别沿x、y轴列方程求F1、F2:F1=m(gsin-acos),F2=m(gcos+asin)还应该注意到F1的表达式F1=m(g

22、sin-acos)显示其有可能得负值,这意味这绳对木块的力是推力,这是不可能的。这里又有一个临界值的问题:当向左的加速度agtan时F1=m(gsin-acos)沿绳向斜上方;当agtan时木块和斜面不再保持相对静止,而是相对于斜面向上滑动,绳子松弛,拉力为零。问题2: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是表示力的瞬时作用规律,描述的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产生加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由该物体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决定的。当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它的加速度随即也要发生变化,F=ma对运动过程的每一瞬间成立,加速度与力是同一时刻的对应量,即同时产生、同

23、时变化、同时消失。例2、如图2(a)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L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L1L2图2(a)(l)下面是某同学对该题的一种解法:分析与解:设L1线上拉力为T1,L2线上拉力为T2,重力为mg,物体在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有T1cosmg, T1sinT2, T2mgtan剪断线的瞬间,T2突然消失,物体即在T2反方向获得加速度。因为mg tanma,所以加速度ag tan,方向在T2反方向。L1L2图2(b)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对该解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24、(2)若将图2(a)中的细线L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2(b)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求解的步骤和结果与(l)完全相同,即 ag tan,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说明理由。分析与解:(1)错。因为L2被剪断的瞬间,L1上的张力大小发生了变化。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a=gsin.(2)对。因为L2被剪断的瞬间,弹簧L1的长度来不及发生变化,其大小和方向都不变。问题3: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性。Mm图3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各力将独立地产生与其对应的加速度(力的独立作用原理),而物体表现出来的实际加速度是物体所受各力产生加速度叠加的结果。那个方向的力就产生那个方向的加速度。例3、如

25、图3所示,一个劈形物体M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水平面上放有光滑小球m,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C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抛物线 C竖直向下的直线 D.无规则的曲线。问题4:必须弄清牛顿第二定律的同体性。加速度和合外力(还有质量)是同属一个物体的,所以解题时一定要把研究对象确定好,把研究对象全过程的受力情况都搞清楚。图4例4、一人在井下站在吊台上,用如图4所示的定滑轮装置拉绳把吊台和自己提升上来。图中跨过滑轮的两段绳都认为是竖直的且不计摩擦。吊台的质量m=15kg,人的质量为M=55kg,起动时吊台向上的加速度是a=0.2m/s2,求这时人对吊台的压力。(

26、g=9.8m/s2)aFFNMg图6(m+M)gFF图5分析与解:选人和吊台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5所示,F为绳的拉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F-(m+M)g=(M+m)a则拉力大小为:再选人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如图6所示,其中FN是吊台对人的支持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N-Mg=Ma,故FN=M(a+g)-F=200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对吊台的压力与吊台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人对吊台的压力大小为200N,方向竖直向下。问题5:必须弄清面接触物体分离的条件及应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可能存在弹力相互作用。对于面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间弹力变为零时,它们将要分离。图7例5、

27、一根劲度系数为k,质量不计的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量为m的物体,有一水平板将物体托住,并使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如图7所示。现让木板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ag匀加速向下移动。求经过多长时间木板开始与物体分离。分析与解:设物体与平板一起向下运动的距离为x时,物体受重力mg,弹簧的弹力F=kx和平板的支持力N作用。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kx-N=ma得N=mg-kx-ma当N=0时,物体与平板分离,所以此时因为,所以。F图9例6、一弹簧秤的秤盘质量m1=15kg,盘内放一质量为m2=105kg的物体P,弹簧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为k=800N/m,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9所示。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

28、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最初02s内F是变化的,在02s后是恒定的,求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各是多少?(g=10m/s2)分析与解:因为在t=0.2s内F是变力,在t=0.2s以后F是恒力,所以在t=0.2s时,P离开秤盘。此时P受到盘的支持力为零,由于盘的质量m1=15kg,所以此时弹簧不能处于原长,这与例2轻盘不同。设在0_0.2s这段时间内P向上运动的距离为x,对物体P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F+N-m2g=m2a对于盘和物体P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令N=0,并由述二式求得,而,所以求得a=6m/s2.当P开始运动时拉力最小,此时对盘和物体P整体有Fmin=(

29、m1+m2)a=72N.当P与盘分离时拉力F最大,Fmax=m2(a+g)=168N.图10问题6:必须会分析临界问题。例7、如图10,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着紧靠在一起的两物体,的质量是的2倍,受到向右的恒力B=2N,受到的水平力A=(9-2t)N,(t的单位是s)。从t0开始计时,则:A物体3s末时的加速度是初始时的511倍; Bts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t4.5s时,物体的速度为零; Dt4.5s后,的加速度方向相反。分析与解:对于A、B整体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A+FB=(mA+mB)a,设A、B间的作用为N,则对B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N+FB=mBa解得当t=4s时N=0,A、B两

30、物体开始分离,此后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而A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当t=4.5s时A物体的加速度为零而速度不为零。t4.5s后,所受合外力反向,即A、B的加速度方向相反。当tg时,则小球将“飘”离斜面,只受两力作用,如图13所示,此时细线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45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cos=ma,Tsin=mg,解得。问题7:必须会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解题。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有时为了方便,可以取一组物体(一组质点)为研究对象。这一组物体一般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但也可以有不同的速度和加速度。以质点组为研究对象的好处是可以不考虑组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图14FmM例9、用质量为m、长度

31、为L的绳沿着光滑水平面拉动质量为M的物体,在绳的一端所施加的水平拉力为F, 如图14所示,求:(1)物体与绳的加速度;(2)绳中各处张力的大小(假定绳的质量分布均匀,下垂度可忽略不计。)图15FxmxM分析与解:(1)以物体和绳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m)a,解得a=F/(M+m).(2)以物体和靠近物体x长的绳为研究对象,如图15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x=(M+mx/L)a=(M+) .ABLm图16由此式可以看出:绳中各处张力的大小是不同的,当x=0时,绳施于物体M的力的大小为。例10、如图16所示,AB为一光滑水平横杆,杆上套一轻环,环上系一长为L质量不计

32、的细绳,绳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现将绳拉直,且与AB平行,由静止释放小球,则当细绳与AB成角时,小球速度的水平分量和竖直分量的大小各是多少?轻环移动距离d是多少?分析与解:本题是“轻环”模型问题。由于轻环是套在光滑水平横杆上的,在小球下落过程中,由于轻环可以无摩擦地向右移动,故小球在落到最低点之前,绳子对小球始终没有力的作用,小球在下落过程中只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小球的运动轨迹是竖直向下的,这样当绳子与横杆成角时,小球的水平分速度为Vx=0,小球的竖直分速度。可求得轻环移动的距离是d=L-Lcos.AB F例11. 如图所示,mA=1kg,mB=2kg,A、B间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是5N,水

33、平面光滑。用水平力F拉B,当拉力大小分别是F=10N和F=20N时,A、B的加速度各多大?解:先确定临界值,即刚好使A、B发生相对滑动的F值。当A、B间的静摩擦力达到5N时,既可以认为它们仍然保持相对静止,有共同的加速度,又可以认为它们间已经发生了相对滑动,A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加速运动。这时以A为对象得到a =5m/s2;再以A、B系统为对象得到 F =(mA+mB)a =15N当F=10N15N时,A、B间一定发生了相对滑动,用质点组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而a A =5m/s2,于是可以得到a B =7.5m/s2 问题8:必须会分析与斜面体有关的问题。(系统牛顿第二定律)例12. 如图,倾

34、角为的斜面与水平面间、斜面与质量为m的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木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加速下滑时斜面始终保持静止。求水平面给斜面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解:以斜面和木块整体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仅受静摩擦力作用,整体法:FN=Mg+mg(cos+sin)sinxyV0Mm图17例13、(难)如图17所示,水平粗糙的地面上放置一质量为M、倾角为的斜面体,斜面体表面也是粗糙的有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以初速度V0由斜面底端滑上斜面上经过时间t到达某处速度为零,在小滑块上滑过程中斜面体保持不动。求此过程中水平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与支持力各为多大?分析与解:取小滑块与斜面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受到的外力有重力(

35、m+M)g/地面对系统的支持力N、静摩擦力f(向下)。建立如图17所示的坐标系,对系统在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f=0mV0cos/t, N(m+M)g=0mV0sin/t所以,方向向左;。问题9:必须会分析传送带有关的问题。图18SPQV例14、如图18所示,某工厂用水平传送带传送零件,设两轮子圆心的距离为S,传送带与零件间的动摩擦因数为,传送带的速度恒为V,在P点轻放一质量为m的零件,并使被传送到右边的Q处。设零件运动的后一段与传送带之间无滑动,则传送所需时间为 ,摩擦力对零件做功为 .分析与解:由于f=mg=ma,所以a=g.加速时 加速位移 通过余下距离所用时间 共用

36、时间 摩擦力对零件做功 A N a1 N f2 B a2 f1 mg mg 图19图20(a)(b)例15、(难)如图19所示,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37,从A到B的长度为16,传送带以V0=10m/s的速度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无初速的放一个质量为0.5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5,求物体从A运动到B所需的时间是多少?(sin37=0.6,cos37=0.8) 分析与解:物体放在传送带上后,开始阶段,传送带的速度大于物体的速度,传送带给物体一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物体由静止开始加速下滑,受力分析如图20(a)所示;当物体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由于tan,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将

37、继续加速,此后物体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传送带给物体沿传送带向上的滑动摩擦力,但合力沿传送带向下,物体继续加速下滑,受力分析如图20(b)所示。综上可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在获得共同速度的瞬间发生了“突变” 。 开始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sincos=a1;所以:a1=sincos=10m/s2;物体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需要的时间1a11s;发生的位移:a112/2516;物体加速到10m/s 时仍未到达B点。第二阶段,有:sincosa2 ;所以:a22m/s 2;设第二阶段物体滑动到B 的时间为t2 则:LABS2a22/2 ;解得:t21s , 2/=-11s (舍去)。故物体经历的总时间=t1t 2 =2s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