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书的质量要求和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531454 上传时间:2021-05-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志书的质量要求和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志书的质量要求和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志书的质量要求和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志书的质量要求和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志书的质量要求和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志书的质量要求和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志书的质量要求和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志书的质量要求和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提 纲)王文恒山东省第二轮修志工作从2001年正式启动以来,全省规划编纂的17部市(地)志、139部县(市、区)志已全面展开编纂工作,目前已出版市地志2部,县(市、区)志35部,评议18部。从质量上看,较第一轮修志有明显提高,但对照中指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和第二轮志书应有的质量要求,我们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如对志书的指导思想认识不清,编纂意图不明确;有基础知识方面的,如对志书各种体裁的用途、框架结构的设置、层次划分的基本要求等不熟悉;有编纂技能方面的,如资料的选取和使用,内容重点的确立,如何反映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如何把握竖写的要求等等

2、。现针对我省志书编纂中的一些问题,结合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就志书编纂的基本要求,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一、 关于志书的体例体例,辞海的解释是著作的体裁和凡例。志书的体例,现在方志界很多人认为应当包括体裁、结构和章法。志书的体例,大的方面在凡例中都有所体现。我们先谈凡例,然后再分析志书的体裁、结构和章法。(一) 凡例1凡例的地位和作用。凡例是对著作的形式和内容所作的条文式的规定和说明,使著作的体例有所依据,取材有所凭借,行文有所遵从,撰写有所条规。凡例具有权威性和法则性。2凡例的内容。包括编纂志书的指导思想、原则、时空范围、体裁的采用、人物收录的标准、资料来源、行文规范、特殊问题的处理等方面。从其条文

3、规定的对象看,可分为通例、分例和特例。3凡例的要求。法则性,条文化;全面、简括,该说明的一定要说明;文字特别严谨。4目前我省志书凡例中存在的问题。不重视凡例;文字不严密,表述不清楚;凡例与正文脱节;不明白凡例的作用和读者对象。(二)志书的体裁通常包括述、记、志、传、图、表、录七种,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增加了索引,成为八种,就是说索引是第二轮志书编纂必须要有的。1述。包括全志的总概述和编章下的无题概述。总概述。总概述的设置是新编地方志的创新,其作用是弥补志书横排门类这种体例的不足,宏观反映地情,彰显地方特色,揭示事物发展规律。总概述的体裁或者说它的写法,有志体的(切块式),有史体的(纵贯式),有史志

4、结合体的,有政论体的。总概述撰写应该注意的几点:A:是对地情的概述,而不是对志书内容的概括;B:宏观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不能琐细;C:注意彰显地方特色;D:可以适当议论;E:语言要有文采。总概述可以反映整部志书记述的主线和重点,非常重要。无题概述。作用:反映一项事业的发展变化和整体概貌,彰显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设置:总的原则是根据需要设置。一般“编”下要设。“章”下是否设视情况而定。写法:写法很多,大致有纵述沿革、横陈现状,概述整体、展现形势,面中有点、揭示特色,前后对比、反映变化,略述源流、承上启下几种。注意:不要写成编章内容的简介和收录标准或类目层次划分的说明;不要全志只采用一种写法,使读

5、者久而生厌。2记。包括大事记、专题记述、附记和编后记。大事记。古已有之。其作用是展现当地总的历史发展脉络。纵贯与横排结合,使志书浑然一体。大事记的体裁。有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两种。一般以编年体为主,结合一定的纪事本末体。我省志书大事记存在的问题:A:大事不大,太过琐碎;B:大事记无重点,无主线;C:与正文重复;D:与正文抵牾;E:领导视察活动过多,无实际内容。专题记述(简称专记)。作用是解决重要内容但正文不便详记的问题,增强志书资料性和记述深度。专记的体裁。重大事件和重要工程是纪事本末体。调研报告和调查情况也要写明背景、原委和过程。专记的设置。一是是否值得设置。二是能否立得住。附记。是附属记载。

6、一是相当典型的事物;二是不入正文,入另册。编后记。主要内容是修志始末。3志。是志书的主体。作用:分门别类,记述各项事物。体裁:横排竖写,这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分类原则:科学分类与社会分工实际相结合;按事物性质分类,事以类聚,类为一志。层次划分:依据事物发展的顺序和事物内部固有的联系,以形式逻辑的层次划分方法来区别各类事物的层次关系。4传。传是记述人物的一种体裁。志书中关于人物的记述除了传之外 ,还有略、简介、名录、表等。传,是记载人物一生事迹的文章。志书的人物是史传的写法,是纪实性的,以翔实的资料反映人物的事迹和影响。应当具备人物的生卒年月、籍贯、出身、重要事迹及影响,传世的遗迹、遗物、作品等,

7、去世的原因等要素,其中事迹是最重要的。目前志书人物传存在的问题是很多人物写得像悼词,没有人物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有的写成人物简历。略,是记载人物一生中某个重要片断或主要事迹,不完整地去记人物的一生。传和略可以合在一起,称人物传略。人物简介。现在我省很多志书为在世人物作简介,方法是只作简历式介绍。人物名录和人物表。主要用于记载烈士、英模、技术人才等。5图、照。即地图与照片。地图包括区域位置图、行政区划图、地形图、交通图等。地图采用国家测绘部门和有关部门绘制或者审定的。照片要求清晰规整,注意:A:资料性、代表性、对比性;B:说明文字准确,侧重资料性;C:无广告色彩;D:除人物传、人物简介外,无个人

8、标准像。6表。要加强表的使用,并注意采用不同形式的统计表或统计图。注意的问题:A:表的要素要全;B:数字准确,与正文一致;C:表要列序号。7录。即附录。是志书体裁的一种,要高度重视,充分运用。录的要求是原文照登。录的内容一般包括重要文献辑存、诗文选录、对前志的补遗考订。有的还有前志简述等。8索引。起指引查阅的作用,因此要名称概念清楚,标注页码准确。索引种类很多,志书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用哪几种索引。二、志书的体例形式(一)志书的体例形式有很多种,旧志中常见的有:1纲目体。先分大的门类,作为纲,纲下再分细目,以纲统目,目以类归。2平目体。多目无纲,平列门目,无所统属。3三书体。章学诚所创,由志、

9、掌故、文征三部分组成。4三才体。按天、地、人划分总纲,纲下分目。5三宝体。按孟子“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划分三纲,纲下分目。6编年体。以编年为主,不分门类。7章节体。按学科分类,按逻辑关系划分层次,确定排列顺序。8现在有的地方在尝试章节与条目结合体。目前,山东省的志书采用的只有章节体和纲目体两种形式。(二)志书的框架结构实际上是指“志”的部分的框架结构。一般有三种形式,即大编体、中编体、小编体。三种结构形式取决于大的类别的划分。分,即第一层次的划分,表现形式上是编(篇)的多少,其实是类别划分标准上的差异。一般讲,市县志宜采用中编结构。(三)篇目的布局与排列1整体布局是指多种体裁的综合

10、运用。主要是依据各种体裁的功用,确定各种体裁的位置,使之互为补充,互相配合,构成完整的架构。2志目的排列。应从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出发,在此基础上考虑事物的重要性、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等因素,确定某些事项的前移后置,升格降格等,使排列合理,特点突出。三、记述要求(一)时空界限明确1空间范围。以下限时的行政区域为准,注意跨区域横向发展、异地开矿办厂等情况,可以越境而书。2时间范围。总体上起于上限,止于下限,但为说明事物的发展脉络、背景原委以及与前志衔接,可适当上溯。下限应该严格控制,最好不要突破。3续修志书要处理好与前志的衔接。除正文衔接外,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方式,如前志简述、大事摘要等。要有对前志

11、的补遗和纠误。(二)述而不论1志体坚持寓观点于资料记述之中,尽量不做评论。2述体可以有议论,但要适度。3议论主要是由事实引发出来的结论性的语言,并且要站在编纂单位的立场上,而不是个人立场上。不能夹杂个人感情。(三)生不立传1坚持“生不立传”的原则。这是历代修志人经验的总结,不要随意打破。2人物简介,是否记述在世人物,需慎重考虑。如果为在世人物作简介,一是明订标准,执行要严;二是简历式的,不作评价。(四)处理好交叉重复1一部志书内容的交叉是正常的,从不同侧面反映事物,要选准角度。重复是不必要的,要避免。2续志对前志内容的复载。重复的部分应简括凝炼,重点记变化。如建置区划、地理环境、地方特点和方言

12、、风俗等。四、资料志书对资料的要求是真实、准确,全面、系统。(一)真实、准确资料要经过反复的考订、核实,做到真实可信。核实的方法有人证、物证、书证、理证等。是一项费时费力的艰苦工作,但这也是志书的生命所系。(二)全面、系统全面是指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人物各部类的各项事物的资料齐全,没有大的缺漏;系统,是指所记的每一项事物发展过程的资料连贯,没有中断。即所谓的“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资料的全面、系统是志书质量最重要的基础。目前我省志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资料不系统不完整,有价值的资料较少,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1、资料缺失。(1)不系统。断限内历年资料不全,断断续续,有的只有很少几

13、个年份或一个年份的资料。“缺苗断垅”的现象比较严重。(2)不完整。人、事、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等要素不齐备。(3)不准确。有的史实错误,有的明显有水分,有的自相矛盾。2、有价值的资料很少。(1)反映总量的资料多,反映效益和人均占有量的资料少;(2)常规性的资料多,典型性、代表性的资料少;(3)大面上的资料多,深层次的资料少。五、内容和竖写(一)内容1记述主要事项的主要方面、主体工作、主要业务。内容全面不是全部。目前志稿中部门志拼凑的痕迹较重。2记述内容有重点,有详略,不平均用力。记述重点应当是当地战略目标的实施,不同时段的中心工作,重点发展的事业或产业,工作中具有创造性的经验和做法,能够彰

14、显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和行业特点的内容。总之是对当地经济社会建设影响较大的事物。目前,志稿中存在的问题是主线不清,重点不明,把很大的注意力放在寻找、挖掘地方特色上,其余篇章泛泛一般。其实各地的发展轨迹、重点工作和亮点、特点,在总概述中都有反映,但正文的记述都往往与之脱节。概述中所讲的重点、亮点、特点,在正文中得不到反映,该详的不详,该略的不略。(二)竖写竖写是志书记述的开始。志书的质量水平主要取决于竖写的水平。竖写的基本要求是完整系统地记述一项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注意以下几点:1按时间顺序记述。按事物发展的前后顺序记述。不能采用插叙、倒叙的手法。2记事单一。一事一记,保持记述的单一性。切

15、忌把几件事物交叉记述,齐头并进,或旁及其他,横生枝节。3记事完整。写清事物发生(或上限时)、发展、转折、起伏、终点(或下限时)的基本情况,记事完整清楚。4点、线、面结合。先找出事物发展轨迹,作为一条主线,沿着这条线找出事物上限时的情况、中间较大的转折变化、下限时的情况等若干个点。把这几个点写清楚,也就展现了事物发展的整体面。目前山东的志稿,在竖写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记事不完整,有始无终,有终无始,或无始无终;虚写条目,基本无资料,一段空话;总结式写法;流水账式写法。竖写是资料和记述方法的综合运用。上述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有资料的缺失,但有时资料比较齐全,掌握不好记述方法,就可能写成流水账。地方志书的质量要求还有语言文字的使用、印制出版等方面,各地在这些方面一般都制订了相关规定。不再多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