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5、平均数练习》培优课教案_12.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534005 上传时间:2021-05-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5、平均数练习》培优课教案_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5、平均数练习》培优课教案_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5、平均数练习》培优课教案_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5、平均数练习》培优课教案_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5、平均数练习》培优课教案_1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5、平均数练习》培优课教案_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5、平均数练习》培优课教案_12.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求平均数问题教学案例教学目的:1、 在具体情况下理解平均数的范围。2、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由怀疑到猜想,到验证再下结论的思考过程3、 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体会一组数据平均数的范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今天我们学习关于什么的知识?生:平均数师:你们有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希望带着你们善于探究的心,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平均数的内容。老师板书求平均数问题二、探究新知,合作学习师:老师要你算平均身高,你会收集哪些信息?生:总身高,总人数板书:总身高总人数=平均身高课件出示 平均身高142厘米师:看到这个数据你能想到什么?生

2、:师:我告诉人数就能求总身高,告诉总身高就能求总人数。师:告诉你142厘米,会不会每个人比142厘米高呢?会不会每个人都比142厘米矮呢?那会怎么样呢?生:有的人比142厘米高,有的人比142厘米矮,有的人正好是142厘米。师课件出示男生平均身高142厘米,你很快想到什么?生:女生的会是多少?师课件出示女生平均身高140厘米师:这是2组数据,我告诉你这2组数据你会想到什么?生:男女的平均身高算出来。师课件出示环保小队共有10名同学,这个小队学生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同桌讨论生:10个人数据还不够,还应知道男女生个几人。生2:(142+140)2=141师:赞同141厘米的举手师:为什么还有同学

3、不赞成141呢?生:如果男生6人,女生4人,平均身高就不会是141厘米师:有没有可能是141厘米生:有师:什么情况下是141厘米生:男生5人,女生5人师:还有是情况?生:男生6人,女生4人男生7人,女生3人男生8人,女生2人师:平均身高要保证男女至少2人师:男生多,猜平均身高应该比141高,高到什么程度?会不会比142高?生:不会师:那么平均身高是在141142之间,我们叫做第2种情况。有没有第3种情况?生:女生多,平均身高应在140141之间,第3种情况.师:还有人认定一定是141厘米吗?我们讨论了3种情况,有了猜想还不是结论,我们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出示工作纸老师分配研究情况,男生6人,女生

4、4人;男生8人女生2人;男生4人女生6人;男生2人女生8人明确猜想填写数据,验证写整个计算过程哪个小组研究最厉害写出来,把结论写清楚。请写字漂亮的书写。有问题的可以叫老师。师:在小组合作中,你参与了什么?交流下结论,同桌交流下各组汇报1、 请人数一样多的。2、 男生多的。男生越多,平均身高就越高。男生最多是8人,最大的可能性就141.6厘米3、 女生多的。女生越多,平均身高就越低。师:回顾8个小组汇报,题目中10个人不变,男女生平均升高也不变,为什么大家的得数不同呢?生:男女生人数变了师:这受到什么影响?生:男、女生的人数三、巩固练习1、 第一小学五(3)班有男生15人,平均体重34千克,女生

5、21人,平均体重32千克。全班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能判断出在什么范围之间吗?2、 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前2天平均每天看25页,后5天平均每天看23页,小明这一星期平均每天看多少页?3、 和平桥敬老院,老奶奶11人,平均年龄80.5岁。有老爷爷12人,平均年龄73.6岁。全院老人平均年龄多少岁?A(80.5+73.6)(11+12)B.(80.511+73.6)12(11+12) C.(80.5+73.6) 24 超市有巧克力糖每千克60元,水沟糖每千克40元,混在一起卖,价格应在什么范围之间?师:什么情况卖50元?生:一样多师:巧克力多一些生:比50元多师:水果糖多一些生:比50元少课件出示3

6、种情况 每千克44元 50元 54元师:为什么会出钱价钱不同,什么影响价钱?四、总结师:今天我们经历了怎样一个学习过程呢?生:从猜想、验证到结论,再运用于生活。 教学反思:这节课不是任何版本教材的内容,是黄爱华老师凭着多年教学经验和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把握,而精心设计的一节课。教学主要内容是稍复杂的平均数的意义,揭示加权平均数的本质问题,也就是权数对平均数的影响。整节课数学味十足,数学的理性思考、数学思维活动的多样性、经历探索数学本质的体验在本节课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我在这借鉴黄老师的课来探讨探究性学习的“真”与“深”。在课的开始,老师带学生直奔主题:平均数会求吗?全班同学的身高怎么求?老师顺着

7、平均身高继续提问题:“环保小队共有10名学生,男生平均身高142厘米,女生平均身高140厘米,你能求出环抱小队的平均身高吗?”黄老师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学生们齐声说“能”!有学生这样做:(142+140)2=141(厘米)“真的能吗?”教师来了个反问。学生进入了思考状态,“没办法求平均身高,因为男女人数不知道”,学生找到问题所在了。 “身高可能是141厘米吗?”“在怎样的情况下平均身高是141厘米?”在老师巧妙的启发下学生对平均身高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是一种变量的认识,在男女生人数相等的情况平均身高等于141厘米,当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时,平均身高就会比141厘米高,在141厘米142厘米之间

8、,当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少,平均身高就会比141低,在140厘米141厘米。学生们通过思考和大胆地猜想,把身高平均数的范围确定了下来,然后通过全班小组的合理分工,按照猜想的三个类别进行科学的验证。课堂静下来了,没有了学生响亮的回答声和老师富有激情的讲解,取而代之的是小组分工合作中的分配任务、计算验证猜想、讨论结果、填写实验发现等,老师忙碌地穿梭在学生之间,倾听学生的做法,帮助需要帮忙的小组成员。这个过程很缓慢,很安静,可学生收获没有停止,学生的思维泛起了阵阵波澜。学生进行了紧张地讨论和积极地计算后,得出了重要而精确地发现:当男女生人数相等时,平均身高用(142+140)2计算最简单,当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时,平均身高越接近142厘米,反之,当女生人数多于男生人数时,平均身高越接近140厘米。再通过老师提问“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么重要的结论的?”将学生验证的过程娓娓道来,生动地理解了平均数的深层含义及学习知识的过程的积淀。整堂课流淌着教师教的智慧,散发着学生学的智慧,师生共同分享着学习的收获很多老师都明白,猜想、实践、验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但真正在教学中扎实地落实却不是容易的事情,黄老师带给我的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他的敢于实践的精神也感动着我。记得黄老师在课始说过,他不是来教数学的老师,而是教小朋友学数学的老师,确实,教学生学数学的是教书匠,而引导学生学数学的是教学智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