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奖学助学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536547 上传时间:2021-05-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奖学助学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校奖学助学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奖学助学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奖学助学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奖学助学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高校奖学助学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摘 要】贫困生问题已成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为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我国实行了以“奖、贷、助、补、减”为基本内容的助学政策。本文分析了高校奖学助学工作体系的特点并探索了如何构建和完善高校奖学助学工作体系。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 奖学助学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招生数量、办学规模越来越大,高校中贫困生的比例也随之增加。为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同时出台了以“奖、贷、助、补、减”为基本内容的助学政策。一方面,减轻其经济负担,缓解他们的家庭困难;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道

2、德修养、知识能力和团结合作等各方面素质。 一、高校奖学助学工作体系的特点 当前,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的深化,高校奖学助学工作也发生着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由劳动服务型向智力专业型转变 目前,许多高校勤工助学活动层次不高,大多停留在单一的劳动服务型上,如打扫卫生、收发报纸信件、食堂帮厨、临时搬运、维护校园治安等。劳动服务型勤工助学活动虽然能增强贫困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务实精神,取得一定的劳动报酬缓解经济压力,但是对培养贫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不大,实现贫困生勤工助学由劳动服务型向智力专业型的转变势在必行。智力专业型勤工助学岗位要求贫困生

3、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相关素质,在工作中必须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解决问题。能够实现贫困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培养、经济资助和成长成才有机结合起来,更能体现学以致用,并可以为贫困生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勤工助学向智力专业型的高层次拓展,这是勤工助学自身完善、发展的需要。 (二)由自发分散型向团队协作型转变 当前,勤工助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个人自发行为,呈现出自发性、分散性、盲目性等特点。这种自发分散型勤工助学方式由于缺少学校的统一组织和管理,贫困生寻找岗位的盲目性大,成功率低、成本高,且合法权益和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时,由于缺少有效的指导和培训,贫困生只能通过自我摸

4、索来积累社会工作经验,自身的能力素质提高不快。因此,高校勤工助学的组织形式必须实现由自发分散型向团队协作型转变。 (三)由学校内在型向社会外向型转变 学校是勤工助学活动的主要基地,学校要力争在校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但是,高校内部所能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毕竟是有限的,还要向校外辐射和拓展,在充分挖掘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基础上,大力开拓社会勤工助学资源,搭建多渠道助学平台。高校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积极为学生到校外勤工助学创造条件,当好他们的参谋、中介人和监护人。 (四)由福利资助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 勤工助学活动是一种教育经济活动,需要讲究经济效益。当前,一些高校在校内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时,单纯以福利化方式运作,缺乏市场经营的理念,缺乏效益观念和成本意识,导致勤工助学工作部门处于“亏损”状态,缺乏竞争力与活力。福利资助型模式容易使贫困生滋生“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不利于培养贫困生的自立自强精神和竞争意识,不利于贫困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健康。要实现高校勤工助学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革勤工助学运行机制,由福利资助型向市场经营型转变,走产业化、实体化、基地化道路。高校勤工助学工作部门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改革内部结构,实行市场化运作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