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延伸的“紧箍咒”.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556597 上传时间:2021-05-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外延伸的“紧箍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课外延伸的“紧箍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课外延伸的“紧箍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外延伸的“紧箍咒”.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外延伸的“紧箍咒”内容提要: 课外延伸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起着密切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联系的作用。但这一教学环节不可随意设计,而要把一篇课文的三维目标作为课外延伸设计的“紧箍咒”。 围绕三维目标展开设计,才能更好地使这一环节为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整体教学设计服务。本文就这一点从“抓住延伸的根本、瞄准延伸的靶心、 选好延伸的材料、拓宽延伸的途径”四个方面提出了在语文课外延伸方面的见解。新课标指出“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正因为如此,几乎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都设计一个课外延伸的环节。但因为生活的外延很广,所以有的教师在设计这一环节

2、时,有明显的“跑题”之感。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语文课外延伸也不外如此,也有着自己的度。那么该给它戴上什么样的“紧箍咒”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抓住延伸的根本:无论是哪类课文,我们在课外延伸时均应考虑如何使课外材料的拓展为达成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服务,否则,必然使语文课丧失语文的本质特征。“交叉、渗透和整合”时切记:实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和提高,语文学习态度和情感的积极形成,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全面优化才是语文教学之根本,而课外延伸作为语文课的一个教学环节自然要抓住这一根本,否则就“跑题”了。二、瞄准延伸的“靶心”:课外延伸的“靶心

3、”何在,我觉得也应围绕三维目标,抓住以下两个方面:(一)新的语言知识出现之处:语言知识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为特定的教学对象。为了促使学生掌握一种语言知识,我们不妨把新的语言知识出现之处作为课内外衔接的“靶心”,拓展相关材料,让学生学习表达。如夏感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描绘了春天、秋天的美。在品读这一句话后,可让学生学习文章写作中的语言之妙进行描摹,用美的语言尝试美的表达。(二)情感难以体会之处:有些课文所描写的场景与学生的生活极为遥远,学生不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就需要教师延

4、伸一部分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体会文本表达的情感。如阿炳在1950一课,对于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学生很陌生,难以达成情感共鸣,给学生创设情境,通过音乐的渲染和场面的想象逐步体会阿炳命运的坎坷,体会人物的精神内涵。学生是学习主体,他们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也才能使学生得以自主的发展。三、选好延伸的材料:面对众多的课外材料,我们只有挑选出能促进语文综合素养提高的材料作为延伸的对象,才能到达语文教学理想的彼岸。如落日的幻觉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尤其是课文中包含了许多描写太阳的语句,要求学生课外积累相关诗句,通过“对

5、诗”的形式激发学习兴趣,达到积累的目的,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四、拓宽延伸的途径课外延伸的途径有很多。从延伸的主体来说,可以是教师为了教学的需要,搜索有关材料,更不要忽视学习的主体-学生。课前,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材料,扩大阅读量;课中,唤醒相关积累,让它作为语言解读的原始材料,以提高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课后,学生可以继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展示自己的语言风采。从延伸的材料来说,可以是文字资料、音频资料、视频资料等;从资料的来源来说,可以是从网上下载而来,从图书馆查找而来,从不同学科借鉴而来等。不断拓宽延伸的途径,密切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总之,语文课的课外延伸环节不是随意设计的,不能盲目进行,而要把三维目标作为其“紧箍咒”,围绕三维目标展开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使这一环节为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和整体设计服务,真正密切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