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气体分析仪安全操作规程.doc

上传人:土8路 文档编号:10559321 上传时间:2021-05-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氏气体分析仪安全操作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奥氏气体分析仪安全操作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奥氏气体分析仪安全操作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奥氏气体分析仪安全操作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奥氏气体分析仪安全操作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氏气体分析仪安全操作规程.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奥氏气体分析仪安全操作规程 奥氏气体分析仪工作原理: 利用不同的溶液来相继吸收气体试样中的不同组分,用40的氢氧化钠吸收试样中的二氧化碳;用焦没食子酸钾溶液吸收试样中的氧气;用氨性氯化亚铜溶液来吸收试样中的一氧化碳。然后根据吸收前后试样体积的变化来计算各组分的含量。CH4和H2用爆炸燃烧法测定,剩余气体为N2。 分析步骤: (1)首先检查分析仪器的密封情况。关闭所有旋塞观察三分钟,如果液面没有变化说明不漏气。 (2)将样气送入量气管然后全部排出,置换三次,确保仪器内没有空气。准确量取样气100ml为V1。读数时保持封闭液瓶内液面与量气管内液面水平。 (3)第一个吸收瓶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因为

2、氢氧化钾溶液可以吸收CO2及少量H2S等酸性气体,而其他组分对之不干扰,故排在第一。将样气送入二氧化碳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如果两次度数一致说明气体完全吸收,吸收至读数不变记为V2。 (4)第二个吸收瓶的作用是吸收不饱和烃。不饱和烃在硫酸银的催化下,能和浓硫酸起加成反应而被吸收。将样气送入不饱和烃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12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吸收至读数不变记为V3。 (5)第三个吸收瓶的作用是吸收氧气。焦性没食子酸碱性溶液能吸收O2,同时也能吸收酸性气体如CO2,所以应该把CO2等酸性气体排除后再吸收O2

3、。将样气送入氧气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吸收至读数不变记为V4。 (6)第四,五,六个吸收瓶作用是吸收一氧化碳。氯化亚铜氨溶液能吸收CO,但此溶液与二氧化碳,不饱和烃,氧气都能作用,因此放在最后。吸收过程中,氯化亚铜氨溶液中NH3会逸出,所以CO被吸收完毕后,需用5%的硫酸溶液除去残气中的NH3,因为煤气中CO含量高,应使用两个CO吸收瓶。将样气送入第一个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18次,再用第二个CO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再送入硫酸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吸收至读数不变为V5。 (7)将样

4、气送入第六个吸收瓶,取剩余样气的1/3送入量气管,在中心三通旋塞处加氧气,将中心三通旋塞按顺时针旋转180,将氧气送入量气管,混合后量气管读数为100ml,将中心三通旋塞按顺时针旋转45?,把量气管内气体分四次使用高频火花器点火进行爆炸,第一次爆炸体积为10ml左右,第二次爆炸体积为20ml左右,第三次爆炸体积为30ml左右,第四次将剩余气体全部爆炸。冷却后将全部气体送入量气管中,记下量气管读数V6。 (8)将剩余气体送入二氧化碳吸收瓶,往返吸收最少8次,然后将样气送入量气管读数,再往返吸收两次后重新读数,吸收至读数不变记为V7。 (9)通过上述的吸收及燃烧法测定后,剩余的气体体积为N2。 5注意事项 (1)保持室内通风。 (2)分析室温度要保持15以上否则焦性没食子酸钾吸收率低,造成误差。 (3)发现吸收剂效率下降,应及时更换,正常情况下根据吸收频率更换吸收剂。 (4)各吸收瓶应注入液体石蜡,以隔绝空气。 (5)各吸收瓶液体不能冲出规定刻度而到梳形管,以免影响准确度。 (6)前后读数时间间隔应保持一致。 (7)爆炸瓶的铂金丝有油污时不爆炸应清洗或通电燃烧。 (8)爆炸实验时不要对着有人的地方以免发生危险。 (9)爆炸时用手固定爆炸瓶旋塞,防止爆炸时将旋塞冲开。 (10)爆炸时爆炸瓶和高频火花器接口处应保持有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