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_20.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612997 上传时间:2021-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_2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_2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_2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_2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_2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_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_20.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年 级八年级课 题课 型新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能力。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原因,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4、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懂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等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

2、观念。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教学难点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教法设计读图观察法、启发式讲述法、学生活动、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集体议课、个人,二次备课批注新课导入(1) 课前预习朗读(2) 上次作业讲解(3) 新课导入师:各位同学,在上学期我们学过我国主要的地形区,我们回一下,我国四大高原分别是什么?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师:下面,我们看几幅图片:半坡遗址、黄帝陵、革命圣地延安 、窑洞、腰鼓、还有这幅地貌景观。大家猜猜看,这都是哪个高原的景观呢?生:黄土高原。新课讲授师:我们先来看一段短视频,直观上了解下黄土高原。师:好的,我们这节课,

3、就来学习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展示学习目标)1、能够阅读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结合教材及图片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详地之一,并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 3、运用地形图认识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说明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并解释黄土的成因。(过渡)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框题:1、 文明的摇篮1.位置与范围师:要学习黄土高原,首先我们应该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现在大家先看PPT,看下黄土高原属于我们四大地理区域中的那一个。生:北方地区。师:正确,黄土高原同我们上节课学的东北三省一样,也是属于北方地区的。师:现在,大家将书翻到P24

4、页,观察 6.25 黄土高原的地形图,结合文字部分,找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并用笔在图中圈出来。(活动1)学生在PPT中指出黄土高原的范围 东、西、北、南;强调错别字:乌鞘岭。师: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生: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等。2. 气候(过渡)接下来,我们通过几幅图,看观察下黄土高原地区的干湿区、温度带和气候类型。师:干湿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温度带:大部分位于暖温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3.灿烂的古文明(过渡)黄土高原也孕育着古代文明,考古学家首先找到了这样一份史料:播放视频。视频最后,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祖先

5、,问什么会在这里繁衍生息呢?师:同学们在书上24找一找,看看书上有没有?生: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 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4.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过渡)黄土高原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许多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师:大家打开地图册,观察黄土高原古文明遗址分布找找看黄土高原都有什么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生:甘肃麦积山石窟、黄帝陵、兵马俑、壶口瀑布5.黄土风情(过渡)灿烂的黄土文化有着独特的黄土风情,比如我们书上P25给我们列举的窑洞和信天游。师:下面,大家阅读书上P25活动部分,思考窑洞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信天游的歌声与地理环境有没有关系? (1)窑洞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黄土的属性

6、 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坍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当地的气候 降水较少(2) 信天游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民喜爱。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过渡)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 0002 000米,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师:这么多的黄土从哪里来的?师:对于黄土的来源,世界上很多科学家都有不同的看法,“风成说”“水成说”“风水相成说”19世纪时“风成说”占据主流,现在,更多科学家认为黄土是

7、风吹来的。师:接下来,大家自主阅读P26阅读材料部分,了解黄土“风成说”。师:小结:黄土由风从内陆干旱地区吹到这里,收到太行山和秦岭的阻挡,沉积,顺着风向,从戈壁沙漠黄土,颗粒越来越小。师: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风成说”呢,大家看P27页活动部分,并思考这些证据说明了哪些问题?1.顺着风向,从戈壁沙漠黄土,颗粒越来越小。 B.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2.黄土颗粒自西北到东南越来越细 C.黄土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与中亚、蒙古等地的矿物成分相同 A.黄土不是本地的,可能来自中亚、蒙古结论:风成说认为黄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过渡)黄土虽然现在

8、科学家更多的是认为风吹来的,但黄土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受到了流水的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了黄土塬 、黄土梁、黄土峁、黄土高原上的川。师:黄土塬 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壑 黄土梁 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山梁。 黄土峁 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黄土高原的川 沟谷进一步发育成川。川是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第二课时2、 严重的水土流失1. 地形形成的原因水土流失师: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师:黄土高原为什么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实验探究地表植被对水土

9、流失的影响土质(沙土、粘土)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降水强度(小雨、暴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坡度大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结论(图片展示)实验一:地表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二:土质(沙土、粘土)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三:降水强度(小雨、暴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实验四:坡度大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师: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1.过度开垦 2.不合理采矿 3.过度放牧 4.修路3.水土流失的危害师:推理水土流失危害水带走营养物质丰富的_表层_土(表层|深层)土壤肥力_,粮食产量_ 下降 降低水带着泥沙流向了_河的_游 黄 下河道_ 变宽流速_ 减慢泥沙_ 沉积 地上河遇暴雨形成_灾 洪师:读图说出:延安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师: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四、水土保持1.目的2.措施(1)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师:黄土高原是否应该全部退耕?黄土高原退耕的土地是否应该全部种树?师:采取任何措施都要掌握好“度”,对于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本课小结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作业布置课时1 优化设计 轻松尝试应用16题课时2 优化设计 P26轻松尝试应用 910题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