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阅读25 杜甫诗三首春望》赛课导学案_7.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627886 上传时间:2021-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阅读25 杜甫诗三首春望》赛课导学案_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阅读25 杜甫诗三首春望》赛课导学案_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阅读25 杜甫诗三首春望》赛课导学案_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阅读25 杜甫诗三首春望》赛课导学案_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五单元阅读25 杜甫诗三首春望》赛课导学案_7.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春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春望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2深切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忧国、思家、感时、悲己的感情。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美点”。【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的思想内容。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美点”。【教学难点】1、深切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忧国、思家、感时、悲己的感情。2、品味诗歌的“美点”。【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加强朗读教学,以读激情,让学生进入诗歌氛围,体会诗歌的意境。2、问题探索法。在整体感知诗歌的基础上,重在品味诗歌的精妙之处。3、小组讨论

2、法。小组讨论,归纳要点,抒发感想。【教学过程】一、导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是现代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一句话,在那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诗人艾青借助一个鸟的形象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而在几千年前,同样是在战乱的环境中,同样有一位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今天,我们就穿过历史的烟云,回到唐朝,走进杜甫的春望,去感知一种苦难,体验一种伤痛。二、朗读及了解写作背景:1、教师配乐朗读,带领学生读准读音。2、首先请看到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为何作者会白头?今天我们就在诗歌中一起寻找答案。3、相信同学们对于杜甫的了解还是比较多

3、的,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圣”,他写的是被称为“诗史”,安史之乱之后,756年7月,唐肃宗即位于灵武,忠君爱国,矢志不渝的诗人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今陕西延安地区),去投奔肃宗,不料为贼兵所俘虏,押至长安,757年四月才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临时朝廷所在地凤翔县其实,他当时不过是一个为太子看守仪仗和兵器的小官。春望写于这年三月。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1.诗人在长安的街头看到的是什么景象呢? 师:这是诗人在长安街头看到的景色。“国破”是什么意思?师:国家破亡,这里的“国”,他理解是国家,大家想想诗人现在身在何处?恩,长安城,长安城是当时唐朝的

4、国都,所以这个国字在这里理解为国都更恰当,国都破亡,破还可以说成破败,国都破败不堪。虽然大好河山还在,但是国都长安城被叛军烧杀抢掠之后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眼前的景象是一片凄凉,破败不堪。破败到什么程度呢? 看第二句 师:这里的“深”是什么意思? 师:“深”指茂盛,草木长得茂盛就是草木深。如果跟前面的破败联系起来,这里的“深”“草木深”还可以解释成什么? 师:只看到草木,看不到人呀,人到哪里去了? 师:有同学说逃难去了,也有同学说被杀死了,长安城的百姓如今死的死,逃的逃,放眼望去长安街上空无一人,满目凄凉。 师: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人民流离失所,长安城一

5、片残破景象。“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看到这样的景象作者如何不会为国家的命运感到担忧、感到忧愁呢?(板书:忧国)2、师:现在请大家想象一下,和平年代繁华的国都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师: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当他孤身一人走在破败不堪的长安街头,满目凄然,是否也会透过这些画面看到昔日繁华长安城中熟悉的家呢?那时的他还和家人在一起,幸福的生活着,而如今,妻儿身在遥远的鄜州,生

6、死不明,战争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如果能收到一封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的家书,虎互报平安,该有多么好啊!站在破败不堪的长安街头的杜甫,除了为国家忧愁,也在思念着远方的家人。(板书思家)(2分半)四、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1面对此景,诗人内心有忧愁有思念,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颔联,小组讨论一下,这两句诗歌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时”应该怎么理解?师:本来春天的花鸟,给人带来的是什么感觉? 师:“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杜甫以乐景表现哀情,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诗人感伤于战败的时局,不禁对花落泪。(板书:感时)除了忧国、思家

7、,作者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师:24岁的杜甫过着“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曾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37岁的杜甫写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是他一生执着追求的理想,辅佐君王成为尧舜那样的人,使社会风俗再次归于醇厚朴实。然而数十年没有得到重用,碌碌无为,在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临时朝廷所在地凤翔县后,他也只是当了一个为太子看守仪仗和兵器的小官。诗人在为自己感到苦闷,悲叹。(板书:悲己)45岁的杜甫,正值壮年却满头白发,“白头”二字刻画了一位满头白发,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他苍老的这么快,完全是忧国、思家、感时、悲己,种种情绪交织在内心所致。古人借诗言志,今人论诗识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到了一位诗中圣哲,用他那诗史般的笔触道出了民间的疾苦。最后,让我们怀着崇敬、感激,齐声诵读诗歌,表达敬意。5、 作业假若杜甫跨越了1000多年时空来到我们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