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阅读22 .五柳先生传》研讨课教案_16.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630753 上传时间:2021-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阅读22 .五柳先生传》研讨课教案_1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阅读22 .五柳先生传》研讨课教案_1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阅读22 .五柳先生传》研讨课教案_1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阅读22 .五柳先生传》研讨课教案_1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阅读22 .五柳先生传》研讨课教案_1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阅读22 .五柳先生传》研讨课教案_1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阅读22 .五柳先生传》研讨课教案_16.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教材版本:人教版3、年级及单元章节: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第22课4、课时:2课时,录课为第一课时。5、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认读生字、生词,阅读助读资料。(2)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3)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有关陶渊明的生平事迹。(4)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教材分析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文章主体部分着重写了五柳先生的生活和性格,刻画了一位抱朴守真、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赞语部分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增加的评论性文字,再度赞扬了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了解陶渊明的

2、生平事迹;通过作品,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2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词语,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3多种方式读课文至当堂初步成诵,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2)过程与方法目标1注重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2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资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节操。2通过本文的学习,正确看待陶渊明的现实意义。(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本文多用否定句的特点。2重点词语的古今含义。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提问法3、自读法4、提示诵读法四、教学过程(一)由归园田居(其三)引出作者,并对作者进行简介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

3、陶渊明的一首诗,那就是归园田居(其三),现在,我们就来复习一下这首诗。(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复习之后,马上引出对陶渊明的介绍)对陶渊明介绍如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陶渊明大约生于董纪哀帝兴宁三年(约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因家中长有五棵柳树,被人称为“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死后由朋友私下起的,并非朝廷颁布,故称私谥),

4、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普遍认为是星子县)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后世称靖节先生。有陶渊明集。(二)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要学习陶渊明的另外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下面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1、教师范读、正音。性嗜酒 造饮辄尽 环堵萧然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晏如也黔娄之妻 俦 衔觞赋诗2、 分段梳理文义,指导学生朗读。(由课件投影)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有

5、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造饮辄尽:造,到;辄,就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衔觞赋诗:酒杯3、分段提示诵读4、在学生初步成诵的基础上进行提问(1)文中哪几个句子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文中哪几个句子表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3)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一是好读书,二是性嗜酒,三是著文章。(4)赞语部分用了几个典故进一步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三个:黔娄、无怀氏、葛天氏(5) 通过学习本文,你认为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设置游戏,穿越到东晋采访陶渊明。)5拓展延伸师: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谈谈你眼中的陶渊明 。6总结,教师展示自己写的赞陶渊明寄语同学。7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文言文的学习,要注重学生的朗读。在“读”中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乃至通过提示当堂成诵,在读诵中让学生增强语感。教师讲授本文时,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会品评人物。本文难度不大,只要教师做好引导,学生就能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知识,理顺文章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