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练习试题1.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643041 上传时间:2021-05-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0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练习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练习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练习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练习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练习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练习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练习试题1.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练习题默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措施一、单选题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2图中甲、乙两河段突出的特征分别是A含沙量大、“地上河”B落差大、“地上河”C水能丰富、汛期长D含沙量大、结冰期长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艺术作品可以深刻反映当地自然特征和人文习俗。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一幅具有典型代表的民居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幅剪纸作品中的民居景现最可能分布于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4形成该民居景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降水稀少

2、B山高坡陡C冻土层深厚D土壤直立性强5该民居的主要优点是A冬暖夏凉B保护耕地C防御猛兽D收集雨水下图是我国境内沿38N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图中甲地形区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水体污染C土地沙漠化7造成甲地形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自然原因是破坏植被该地区夏季多暴雨D土地盐碱化土质疏松距海遥远,气候干旱ABCD“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搭配正确的是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B“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C“腹泻”地表植被

3、破坏退耕还林、还草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9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A地处我国地势的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C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D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固定表土减少径流沉积泥沙降低风速ABCD11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

4、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地区,郁郁葱葱的森林中,常有光秃秃的山坡裸露着红色的岩石,远远望去,像一片片“红色荒漠”。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2“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A昼夜温差大B多大风天气C雨水侵蚀强烈D蒸发旺盛13与“红色荒漠”形成有关的人类活动是A坡地垦荒B过度捕猎C修建道路D不合理灌溉14治理开发“红色荒漠”可行的措施是A修建梯田,种植水稻B发挥特色,开发旅游C开山取石,生产建材D封山育林,恢复植被“黄土坡、黄土塬,沟里头望不到外头的天”歌词中的“黄土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开阔,周边

5、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黄土塬地貌等高线图,回答下列各题。15下图为该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图,图中自然因素中的动力是()A冬季所刮的西北风B植被破坏C人类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D夏季的暴雨16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甲处打坝淤地乙处整修梯田丙处修建水库丁处平整土地ABCD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7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A海拔、降水量B土质、地形C降水量、地形D风力、海拔18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19为防治土壤侵蚀

6、,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ABCD20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修水县地处江西省西北部,属国家级贫困县,自古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历史上,受片面追求农业“以粮为纲”观念的影响,修水县水土流失面积由上世纪五十年代的30余万亩,增加至八十年代的170余万亩。左图为修水县地图,右图为1980年代修水县水土流失情况统计图。(1)概括1980年代修水县水土流失的特征,并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形成的主要原因。俗话说“雾芽吸尽香龙脂,峻山秀水出好茶”。茶树适宜种植在雨量充沛、土壤偏酸性的低山丘

7、陵缓坡处。修水县自唐代以来就是著名的产茶地,该县的“宁红茶”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分析修水县茶叶生产的优势条件。修一个熟练的采茶工需一周时间才能采完一亩鲜茶。水县目前有茶园约8万亩,每年34月与910月为采茶高峰期,近年来面临采茶工短缺的问题。(3)从茶叶生产角度,说出采茶工短缺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2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黄河流城年降水量分布图(下图)材料二:黄河流域部分站点的暴雨频数材料三:陕西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产业结构(1)与上游地区相比,从降水的角度说明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更严重的原因。(2)依据陕西省北部某县产业结构的特点,推测其可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8、3)任选该县一种环境问题,提出两项具体防治措施。参考答案1A2B3C4D5A6A7C8C19A10A11D12C13A14D15D16A17C18B19B20(1)特征:水土流失面积广(或面积增大);主要集中分布在丘陵、低山地貌区;以轻度流失为主,其次是中度和强度流失;植被覆盖率越高,流失程度越轻。主要原因:地势起伏较大;降水量大,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坏严重。(2)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所以空气湿度大/多云雾;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利于排水;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土壤偏酸性,适宜茶树生长;历史悠久,茶叶生产经验丰富。(3)原因:茶叶采摘时间集中;人工采摘效率较低,耗时长;种植规模大(3选2)措施:培训采茶工人,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采茶机械化水平;提高采茶工的工资待遇。(3选2)21(1)与上游地区相比,中游地区年降水量更大,暴雨频数更高,雨水对地表的侵蚀更强烈。(2)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中重工业比重大,可能造成环境污染;重工业中有采掘业,可能造成资源短缺;第一产业中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大,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和荒漠化。(3)(针对相应问题回答相应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