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初一数学《三角形的外角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10645279 上传时间:2021-05-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初一数学《三角形的外角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青岛版初一数学《三角形的外角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青岛版初一数学《三角形的外角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青岛版初一数学《三角形的外角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青岛版初一数学《三角形的外角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初一数学《三角形的外角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初一数学《三角形的外角和》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一数学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教学设计徐寨中学卢建文教学目标:1 .探索并了解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2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以及外角性质进行有关计算。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探索等数学生活,体验数学的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外角的三个性质教学难点:三角形外角性质的在做题中的应用。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知道三角形 的内角和为180。,三角形的外角与其相邻的内角是互补关系。这就为本节课的 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应注重渗透数学说理过程,从简单的问题中逐步培养学 生运用几何语言的能力。教学准备:三角板、小黑板,并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三角形纸片 教学方法:自主

2、学习,合作探究,精讲多练。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2、什么叫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外角和它相邻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3、猜想:三角形的外角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关系呢?(由学生回答上述问题,然后引入新课:板书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设计意图:承上启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容易启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和愿 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新知探究: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2、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以及外角性质进行有关计算。设计意图:简明扼要、1、学一学:揭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符合课标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具体,突出重点,便于检测 自学课本150页长方形框上面

3、的内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找出 ABC(如图)的外角,以及与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不相邻的内角。(2)外角与其相邻的内角之间的关系呢?(3)外角与其不相邻的内角又会有什么关系呢?这将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索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学生自学的形式,来掌握与本节课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并通过问题(3)进行设疑,引出这节课的重点内容2、做一做:(1)用剪刀分别将/ A、/B剪下拼到/ ACD。(2)用量角器分别量出/ AZ B/ ACD勺度数。比较/ A+/ B与/ ACD勺大小,你有何发现?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所得结论。说给同位听一听。设

4、计意图;学生动手大胆尝试,并总结出结论:/ ACD= A+Z B。从而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3、想一想你能否对你刚才发现在的结论加以说明呢?也即是:/ACD= A+Z B分析:(1)已知ABC勺内角和为180即:ZA+Z B+/ 1=180(2)外角与其相邻内角是互补关系即:/ACD4 1=180你能否由这两个等式推出刚才的结论吗?结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强调:“不相邻”设计意图:由学生写出推导过程及每一步的理由。渗透数学说理由学生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4、比一比:擅长画平行线小明用另一种方法解释了这个性质,看动画(多媒体演示:过点C作CE/ A

5、B,你知道他是怎么解释的吗?设计意图:渗透数学说理,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几何语言的能力5、你选谁?/ACD A(填、)/ACD B(填、)结论: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问题:三角形一个外角大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吗?设计意图:运用刚学的外角性质填空,并总结得出外角的另一性质。6、试试:1、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2、如图所示,/ CAD/B等于40 ,则/C的外角等于120 的度数是3、/ A+ / B+ / C+ / A / E+ / F=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以致用,练习学生的让用新知的能力。练

6、习后要求学生合作交流,优生辅导中下等生,发挥 “兵教兵”的优势,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7、例题解析:出示小黑板中的例题1、2带领学生分析题意,理清思路,然后让 学生试着写出步骤,小组交流,互相展示,自学教材。设计意图:学生积极参与对新问题的探究,培养了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巡视、指点,侧重于中下等生,促进这部分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让学会学习。8、能力提升:(1)如图,试计算/ BOC的度数.(2)如图,D是4ABC的BC边 /ADC= 8 0 ,/BAC=70 .求:(1) / B的度数;(2) /C的度数.点,/ B=/ BAD ,设计意图:意在加深拓宽学生的

7、知识面,再次巩固所学知识。9、当堂达标:(1)求下列各图中/ 1的度数/3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说明理由如图2, D是ABC勺BC边上一点,图2/B= /BAD / AD秘 80 ,/BAC=70 .求:(1) /B的度数;(2) /C的度数.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并灵活应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寻找多 种解题方法。灵活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进行计算。同时测试学生本 节课的学习效果。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呢?你学会了什么?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1、 三角形外角的三个性质。2、三角形内角和以及外角性质在计算中的应用。设计意图:系统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本节课的

8、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必做题P152 6、选做题P152 7、设计意图: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布置不同的作业,体现“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的理念.五、课后反思本节课是一节探究课,而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现义务教育普及性、基础性、 发展性;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熟悉情境出发, 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取知识和技能, 力 求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所以,我采用问题一探究一发现”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改变 结论一例题一练习”的传授模式。让学生投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 中去,在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展现思路和方法,学会学习。在上完这节课后,感觉有好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因此对本节课作如下反 思:一、成功之处:整体来说,本堂课的教学围绕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展开教学, 充分发挥教师的 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掌握方法,自主探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 习、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和练习的精 选精练,使本节课的重点得到了突出,难点得到了突破;并且对学生学习中的情 况进行了及时点评和分析。二、不足之处:1、过高估计学生的整体能力,以至于探究外角和定理时显得有些仓促。2、由于之前很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所以对这一教学模式的运用还不够好,因此没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