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6.2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pptx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065006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PPTX 页数:66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6.2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6.2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6.2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6.2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6.2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6.2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人口的变化6.2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pptx(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考点一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基础知识过关测】 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图,回答问题。,1.人口变动: (1)人口_,取决于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 (2)人口机械增长,取决于人口_和_。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_在国际或 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自然增长,迁入率,迁出率,居住地,3.人口迁移的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 概念:人口_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 为1年)的迁移活动。,跨国界,流动方向。,欧洲,大洋洲,定居移民,短期流动,(2)国内人口迁移。 概念:在_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 区移居的现象。 古代人口迁移:受脆弱的农业经济、_、自然灾 害等影响而迁移。

2、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一国,战争,计划经济,改革开放,【高频考点互动研】 【典题升华】 (2016海南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思维流程】,【尝试作答】 (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

3、比例高。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知识详解】 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对迁出地、迁入地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上。,【解题技法】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

4、3)从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 影响。,(4)从具体方面。,【拓展提升】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就业结构的影响 (1)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活力,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但会使城市人口数量增多,住房、交通、就业、社会治安等问题加重。 (2)伴随着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师的师资力量。,【跟踪检测】 1.(2015北京高考)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据图可推断,甲

5、地人口迁出比例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解析】选C。结合图示及图例分析,前5名中有3个城市(深圳、上海等)位于南方地区,故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高;我国有4个直辖市,仅限于北京和上海的比例高;前5名的城市中有2个城市位于“珠三角”,相比成都所在的四川盆地,“珠三角”更高;样本城市多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低。,2.(2015广东高考)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 ) A.海南 B.四川 C.广东 D.浙江,【解析】选B。图示表明该省人口总数变化趋势

6、为减少,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向外迁移较多;海南、广东、浙江经济发达,人口迁入多。,【加固训练】 (2017保定模拟)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五,2013年人口约为2 305万。同时,澳大利亚生活水平相当高,人均寿命达到82岁。澳大利亚政府曾于2009年提出“大澳大利亚计划”,设想快速扩大澳大利亚的人口规模。这一计划受到多方关注并遭到反对,迫使新政府公开抛弃该计划。读澳大利亚近五年人口增长率图,完成(1)、(2)题。,(1)近年来,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人口基数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外来移民增长快 D.人口平均寿命长 (2)提

7、出“大澳大利亚计划”的主要目的可能是( ) A.改善人口结构 B.提高人口素质 C.提高人口寿命 D.均衡人口分布,【解析】(1)选C,(2)选A。第(1)题,影响人口增长的因 素有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五 年中澳大利亚的人口增长率超过1%,作为发达国家,澳 大利亚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因而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率高与外来移民增长快有关。 第(2)题,从材料中可知,澳大利亚的人均寿命高,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因而“大澳大利亚计划”的主要目的可能是通过大量接收海外移民,改善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考点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基础知识过关测】 1.影响人口

8、迁移的因素: 读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回答问题。,(1)自然环境因素。,东北部,逐水草而居,生态恶,化,(2)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可使人们获得更好的_、更高的 收入和生活水平。 _:其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 了妨碍人口迁移的障碍,促进了人口迁移。 (3)社会因素:政策、_、社会变革和战争。,就业机会,交通和通信,婚姻家庭,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1)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 境的基础上、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 的产物。 (2)对人口的影响。 对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 不同时代的婚恋观、家庭观、生育观对其影响较大。

9、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文化区”上。,【高频考点互动研】 【典题升华】 (2017南通模拟)“春运”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 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2012年从广东回原籍过春节的民工人数(单位万人)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1)流入广东民工超过500万人的省(区)有 ( ) 桂、湘 蜀、黔 豫、鄂 闽、琼 A. B. C. D. (2)春节期间,形成民工大规模流动的因素主要有 ( ) 环境质量 经济水平 社会文化 交通建设 A. B. C. D.,【思维流程】,【尝试作答】(1) C ,(2) B 。,【知识详解】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归纳

10、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从推力和拉力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如下:,【拓展提升】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1)社会经济因素已然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

11、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跟踪检测】 (2016浙江高考)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完成1、2题。 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城乡间人口流动 农业专业化发展 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 B. C. D.,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解析】1选D,2选C。第1题,解题需要理解三者的关系, 城

12、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导致 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农 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第2题,人口流 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我国目前人口流动来看,经济 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区域协调,发展会导致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口也属于城市人口,人口从小城镇流向大城市,都是城市人口的变动,没有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固训练】 (2017武汉模拟)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迁移与年龄段分布图,完成(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拆迁搬家在25岁以上的各个年龄段分布相对较均匀 B.工作

13、调动以4549岁年龄段为主 C.随迁家属以65岁及以上年龄段为主 D.学习培训以14岁以下年龄段为主,(2)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学习培训 B.随迁家属 C.工作调动 D.务工经商,【解析】(1)选A,(2)选D。第(1)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拆迁搬家在25岁以上的各个年龄段都占有一定比重,分布相对均匀;工作调动在2049岁都占一定比例,并非以4549岁年龄段为主;随迁家属以014岁年龄段为主;学习培训以1524岁年龄段为主。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务工经商的人口迁移数量最多。,热考图表系列十三 人口迁移坐标图的判读 【技法点拨】 人口迁移坐标图的判读方法 人

14、口迁移坐标图是根据人口迁移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 成的坐标图,主要的考查形式是点状图、线状图(曲线 图或折线图),即利用点、线的升降、起伏来显示人口,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在判读分析时,一般采用“读轴看线抓点”三个步骤:,第一步读轴:明确横轴(自变量)、纵轴(因变量)各是什么,弄清含义,做到读图识变量。如上图横坐标为年份,纵坐标为迁入、迁出人口所占比重,说明人口的迁入和迁出随年份而变化。,第二步看线:采用“先分后合”法,先看各曲线的变化趋势,弄清曲线表示的是什么?曲线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做到“看线理关系”。然后综合分析各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如上图中迁入率较高,随

15、年份的变化波动上升;迁出率较低,随年份的变化波动下降。对比二者,可以判断迁入大于迁出,净迁入率逐年上升。,第三步抓点:即抓曲线上的一些特殊点,如极值点、交点、起止点等,做到“抓点求突破”。另外,要注意把握纵、横坐标提供的单位数值,采取“垂线法”,即从某点向纵横坐标作垂线。如上图中,我们可以用“垂线法”判断出1997年的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数值(见图中A、B),用此法观察判断出净迁入率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年份,即1997年最小,2008年最大。,【对点训练】 (2017晋冀豫联考)读2010年三大城市群迁移情况对比图,完成1、2题。,1.三大城市群中 ( ) A.京津冀的人口增速最快 B.长三角的人口增

16、量最多 C.珠三角的人口净迁入率最高 D.长三角人口迁出率最高,2.导致京津冀和珠三角人口净迁入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产业结构 B.环境承载力 C.国家政策 D.科技水平,【解析】1选C,2选A。第1题,比较三地的人口迁入率与人口迁出率数值,即可判断答案。第2题,首先明确两地差异主要体现在人口迁入率上,人口迁出率都很低,则两地人口迁入率差异决定了人口净迁入率的差异。珠三角工业结构轻型化,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而人口迁入率较高。而京津冀工业结构主要为高技术类、重工业类,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故人口迁入率较低。,【加固训练】 (2014山东高考)改革开放

17、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1)、(2)题。 (1)下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解析】(1)选A,(2)选D。第(1)题,常住人口指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而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口。由图结合四个选项可知,常住人口最多,并多于户籍人口,说明迁入的暂住人口较多,应为粤(广东省);户籍人口最多,并多于常住人口,是我国的人口大省,迁出的人口多,为豫(河南省);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且高于渝,迁出的人口多,故为黔(贵州省);,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在粤、豫、黔、沪中人口总数最少,故为沪(上海市)。第(2)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由山区到平原、由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河北主要流向京津,安徽主要流向“长三角”,湖南、广西主要流向“珠三角”,主要以就近迁移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