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第二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圈层相互作用教师配选作业.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0657121 上传时间:2021-05-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第二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圈层相互作用教师配选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维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第二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圈层相互作用教师配选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维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第二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圈层相互作用教师配选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维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第二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圈层相互作用教师配选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维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第二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圈层相互作用教师配选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维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第二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圈层相互作用教师配选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维设计】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三单元第二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圈层相互作用教师配选作业.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第三单元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圈层相互作12题。上博、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右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 .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D.2 .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34题。3 .判断方框I、n、出、IV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土壤水增多库区蒸发量增大蒸腾加强 植被覆盖率增加A.B.C.D.4 .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土壤肥力下降产生土壤盐碱化洪涝灾害

2、加剧渔业产量下降三角洲面积扩大A.B.C.D.“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地球运行轨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2010年10月29日联合国宣布在全球延缓实施“地球工程”。据此回答 56题。5 . “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哪种环境问题恶化的趋势()A.大气污染B .湿地丧失C.物种灭绝D .全球变暖6 .依据整体性原理,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理由不可能是()A.影响生物多样性B.增强太阳辐射强度C.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D.增强自然灾害风险78题。下图为“CO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 CS动植物遗体分解呼吸I作用大气中光合作用 健色性%

3、ca |ca- 1 植防 | “1化石燃料7.近百年来大气中A.植物的光合作用C.燃烧化石燃料CO含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B.动植物的遗体分解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8.有关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A.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分B.大气中的氮全部来自生物的作用C.参与了岩石的形成过程D.现今地球大气的成分主要是生物参与的结果卜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林地梯田9 .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沙尘暴频发洪涝灾害增多A.B.C.D.10 .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产生的问题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

4、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读“人民币版面图案(部分)图”,回答1112题。11 .该地貌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流水的搬运作用B.流水的冲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流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12 .图示地貌景观的形成与下列哪种条件关系不大()A.岩石条件B.生物条件C. 土壤条件D.气候条件二、综合题(共40分)13 .某校探究性学习小组对附近滨海地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并绘制了该地区自然环境剖面图(图1)和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示意图(图2),读后回答下列各题。(18分)地下轻流 E区新;积岩图1图(1)研究发现滨海地区是四大圈层互相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图中 A为 圈,B

5、为 圈,C为 圈,D为 圈,E为土壤。(8分)(2)图2中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性,其中,和的交换是通过 作用进行的。(4分)(3)近几年来,海边工厂抽取的地下水盐分含量越来越高,目前已不能饮用,原因是,控制措施有 、等。(6分)14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材料1:甲、乙两幅区域图。材料2: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 的水位上涨现象。(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6分)区域甲:江汉平原乙:宁夏平原自然带类型草原、荒漠过渡带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根据当地自然、社会等特点,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

6、课题X X地区酸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2)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6分)(3)试解释黄河在乙图所示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的原因。(4分)(4)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列表格中。(6分)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B.地面变干燥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降低详解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解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 而这些方面与河流流域内的气候密切相关。松花江地处东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而珠江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两条河

7、流由于气候不同,水文特征差异很大。答案:A2 .解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图中表 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答案:B3 .解析:修建水库一方面导致土壤水增多,给植被生长提供更多水分,植被覆盖率增 加,进一步导致蒸腾作用加强,水库周围降水增多;另一方面导致库区蒸发量增大,水库周围降水增多。答案:C4 .解析: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 可以调节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同时大坝修建之后,径流趋缓,携带的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有减少的趋势。答案:D5、6.解析:“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太空挡走阳光、造云阻挡阳光、人工制 造巨型“树木”用以过滤二氧化碳、

8、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用以反射阳光,减弱太阳辐射强度。答案: 5.D 6.B7解析:从图中可知CO2 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使用化石燃料,二是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而近百年来,大气中CO含量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答案: C8解析:大气中的氮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还有一部分氮是从原始大气的氨中分离出来的。答案: B9解析:从南方山丘的变化图中可以看出,由林地转变为梯田,森林减少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增多。答案: D10解析:该地一种要素的变化而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牵一发而动全身, 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答案: B11、 12 解析:该图景观为广西桂林山水,属于喀

9、斯特地貌,此地貌的形成主要是流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与岩石条件、生物条件、气候条件关系密切,与土壤条件关系不大。答案: 11.D12.C二、综合题 ( 共 40 分)13解析:第(1) 题,读图 1 可知, A 处于陆地上空,属于大气圈; B 处于森林带,应属于生物圈; C 处于海洋中,属于水圈; D 处于沉积岩中,属于岩石圈。第(2) 题,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反映植物与A(大气)圈之间的物质联系, 具体表现为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 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第 (3) 题,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 可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严重的可导致地面下沉, 地面建筑

10、塌陷以及海水入侵,地下水质变坏。答案: (1) 大气 生物 水 岩石(2) 整体 光合(3) 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海水倒灌合理开采地下水雨季人工回灌14解析:第(1) 题,两地中甲为江汉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农作物为水稻;乙为宁夏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荒漠化明显,研究性学习针对当地情况,合理选择即可。第 (2) 题,湖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有:调节气候( 对气温和降水都有明显的影响) ,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能净化水体,影响水生生物生存,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的作用。湖泊减小, 湖泊变为陆地, 气候大陆性增强,洪涝灾害多发,水体净化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

11、,体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 (3) 题,河流出现凌汛现象的原因是:有结冰期的河流, 自低纬向高纬流动, 结冰和融冰期都有可能出现。 该河段自南向北流,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因此可能出现凌汛现象。第 (4) 题,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减少,蒸发增强,地面变得干燥,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弱,空气的湿度降低,降水减少,会加剧荒漠化。答案: (1)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水稻 铁路沿线固沙植被的研究等 (只要符合当地情况即可 ) 、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2) 气候大陆性增强 ( 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 任答三点 ) 。(3) 冬季气候寒冷,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4) 从上至下依次为A、 B、 C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