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12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第2讲动能动能定理.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10657517 上传时间:2021-05-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高考】2012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第2讲动能动能定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走向高考】2012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第2讲动能动能定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走向高考】2012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第2讲动能动能定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走向高考】2012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第2讲动能动能定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走向高考】2012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第2讲动能动能定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向高考】2012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第2讲动能动能定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高考】2012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五章第2讲动能动能定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KHQHZA课后强化作业、选择题1.在2010年亚运会田径比赛上,设某运动员臂长为L,将质量为 m的铅球推出,铅球出手的速度大小为 vo,方向与水平方向成 30。角,则该运动员对铅球所做的功是()2m gL+vo12A.2 B. mgLmv1 2 2C.2mivD. mg6 mv .答案A 一 1. 一 1解析设运动贝对铅球做功为W由动能te理VW- mgSin30 = 2mv ,所以WW= 2mgL+ 2mv2.2. (2010 陕西名校联考)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 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在02s内,合外力总是做负功023 %8 .在12s内,合外力不做功C.在03

2、s内,合外力做功为零D.在01s内比13s内合外力做功快答案CD解析根据物体的速度图象和动能定理可知在02s内物体先加速后减速,合外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A错;根据动能定理得 03s内合外力做功为零,12s内合外力做负功, C对,B错;在01s内比13s内合外力做功快, D对.9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 m的圆环套在一根固定的水平长直杆上,环与杆的动摩擦因数为科.现给环一个向右的初速度 v。,同时对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并使F的大小随环的速度的大小变化,两者关系为F=kv,其中k为常数,则环在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所做的功的大小不可能为()2mvA.-2-mv2 n3g2C. 丁充答案CB.

3、 0D.mv2n3g222k22解析若圆环最终静止,则 W= 0詈,w= mv-A可能;若圆环刚开始运动时,mg= F= kv0,圆环一直做匀速运动,克服摩擦所做的功为零,B可能;若圆环最终做匀速运动,mg= F= kv, v = p 则W= kmV mv2mvo2 n3g222kD可能,C不可能.10 (2010 西安地区名校联考)如图所示,一个滑雪运动员从左侧斜坡距离坡底8m处自由滑下,当下滑到距离坡底si处时,动能和势能相等(以坡底为参考平面);到坡底后运动员又靠惯性冲上右侧斜坡(不计经过坡底时白机械能损失 ),当上滑到距离坡底 S2处时,运 动员的动能和势能又相等,上滑的最大距离为4m

4、.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力对运动员所做的功等于运动员动能的变化B.重力和摩擦力对运动员所做的总功等于运动员动能的变化C. si2mD. si4m, S22m答案BC解析根据功能关系可知,重力以外的力 (摩擦力)做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故 A 项错;由动能定理可知,外力对运动员所做的总功等于运动员动能的变化,B项正确;若无摩擦力做功,运动员到距底端4m处动能与势能相等,由于摩擦力做功,重力势能一部分转化为动能,另一部分转化为热,所以si4m;同理,上滑过程中,动能的一部分转化为重力势能,另一部分转化为热,所以运动员上升超过一半长度时重力势能与动能才可能相等,C项正确.5.

5、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弹簧,一物体向右滑行,并冲上固定在地面上的 斜面.设物体在斜面最低点 A的速度为V,压缩弹簧至C点时弹簧最短,C点距地面高度为用心爱心专心9h,则从A到C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是()B.;mV- mghD. 一 (mglu/mV)12A. mgh- /mvC. 一 mgh答案A解析由A到C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可得:,、“,12mghb WW= 0-2mv12八所以WW= mgh- 2mv,所以A正确.6. (2010 马鞍山市质检)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速度v匀速运动,某时刻放上一个小物体,质量为 m初速度大小也是 v,但方向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反,最后小物体的 速

6、度与传送带相同.在小物体与传送带间具有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滑动摩擦力对小物体做的功为W小物体与传送带间摩擦生热为Q则下面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WW= m2/2 , Q= m2B. WW= m2, Q= 2mG221 . WW= 0, Q= mvD. WW= 0, Q= 2mv答案D解析小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时只有滑动摩擦力对其做功,W= A曰=0;小物体在与传送带相对运动过程中,设相对运动时间为t,则两者的相对位移 s相对=(v , g +万;)t v tv t 1 2 ,+ (v 2-2 2)= vt,由题息,小物体从 0反向加速到v时,Ff -, 2) =2mv,所以相对运动过程中小物体

7、与传送带间摩擦生热Q= R s相对=2mv ,选项D对.7 .如右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绳经过光滑小孔牵引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拉力为某个值F时,转动半径为 R当拉力逐渐减小到F时,物体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2R则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大小是()FRA. 一3FRB.-5FRC.TD. 0答案A解析设当绳的拉力为F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线速度为v1,则有2Vi F=咋当绳的拉力减为F时,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V2,则有1 V24F=n2R在绳的拉力由1F减为4F的过程中,绳的拉力所做的功为WW= ;mv2 -2mM =1-4FR1所以,绳的拉力所做功的大小为 4FR8 . (

8、2010 济南高三模拟)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固定的、高度相同的粗糙斜面甲和乙,乙的斜面倾角大,甲、乙斜面长分别为s、L1,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滑块A、B(可视为质点)同时由静止开始从甲、乙两个斜面的顶端释放,小滑块A一直沿斜面甲滑到底端 C,而小滑块B滑到底端P后沿水平面滑行到 D处(小滑块B在P点从斜面滑到水平面的速度大 小不变),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PD= L2 ,且s=L+L2.小滑块 A B与两个斜面和水平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A.滑块A到达底端C点时的动能一定比滑块 B到达D点时的动能小B.两个滑块在斜面上加速下滑的过程中,到达同一高度时,动能可能相同C. A、B两个滑块

9、从斜面顶端分别运动到C D的过程中,滑块 A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小于滑块B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D. A B滑块从斜面顶端分别运动到C D的过程中,由于克服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一定相同答案AC解析小滑块A、B都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设斜面甲、乙的倾斜角分别为a和3 , a Lcos 3 + L2, 则滑块A到达底端C时的动能一定比滑块 B到达D时的动能小,故选项A正确;两个滑块在 斜面上加速下滑的过程中,到达同一高度时,由动能定理有,对滑块A: E kA=mghHwmgcosa-l,对滑块B: E kB= mghn科mgpos 3天,可知滑块 A B动能不相同,选 sin asin p项B错误;A

10、B两个滑块从斜面顶端分别运动到G D的过程中,滑块 A重力做功的平均功-11率PA=2mgvsin “,小于滑块 B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PB = 2mgBSin 3,则选项 C正确;A B滑块从斜面顶端分别运动到G D的过程中,由于克服摩擦力而产生热量,对滑块 A Q=mgscos a ,对滑块B: QB=mgLicos 3 +mgL,可知两者一定不相同,故选 D错误.二、非选择题9. 如图所示,物体以100J的初动能从斜面的底端向上运动,当它通过斜面上的 M点时,其动能减少80J,机械能减少32J.如果物体能从斜面上返回底端,则物体到达底端时的动能为.答案20J解析因物体从斜面底端到达 M点

11、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少 32J,即摩擦生热32J,在斜 面上物体受的各个力的大小不变,所以从 M点到最高点,动能减少20J,摩擦生热8J,所以 上滑过程摩擦生热 40J,物体返回斜面底端时机械能损失也等于40J,此时动能应为100J-80J = 20J.10. (2010 福建模拟考试)如图所示,在一次摩托车飞越壕沟的表演中,摩托车车手驾驶一辆摩托车先在水平路面上加速至vo= 20m/s,然后靠惯性冲上斜坡并从斜坡顶部的平台上水平飞出,不计空气阻力,g=10m/s2,求:X吆(1)若已知平台高度为 5m,摩托车在冲上斜坡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7800J,驾驶员和摩托车的总质量为100kg,则从平台上

12、飞出的初速度为多少?(2)在第(1)问中,若摩托车车身长约1.6m,问摩托车能否安全飞过10m宽的壕沟?答案(1)12m/s(2)能解析(1)设摩托车从平台上飞出的初速度为v,在冲上斜坡过程中,由动能定理:VF/+ VG 2mV 2mv2VG mgh将 W= 7800J代入上式,解得 v= 12m/sh=(2)摩托车从平台上飞出,做平抛运动2gt2x= vt将 h = 5m代入,解出 x=12m10mb 1.6m故摩托车后轮着地就能安全飞过10m宽的壕沟11. (2010 昆明模拟)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 30。的足够长光滑斜面 AB前,有一粗糙 水平面OA OA长为4m.有一质量为 m的滑块,

13、从O处由静止开始受一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F按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滑块与OA司的动摩擦因数 科=0.25, g取10m/s2.试求:甲(1)滑块到A处的速度大小;AB的长度是多少?(2)不计滑块在A处的速率变化,滑块冲上斜面答案(1)5 72m/s (2)5m解析(1)由题图乙知,在前 2m内,F1=2mg做正功;在第3m内,F2= 0.5mg做负功;在第4m内,F3=0滑动摩擦力R=mg= 0.25 mg 始终做负功.对OAi程由动能定理列式得F1X1+ Fm+ Ff x =mv2 0212即 2mgK 2- 0.5 mgx 1 0.25 mgx 4= 2mv解得 Va= 5 2m/s(2)冲

14、上斜面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12-mg- L - sin30 = 0 2mv所以冲上斜面AB的长度L= 5m.12. 一质量为 M= 2.0kg的小物块随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被一水平 向左飞来的子弹击中,且子弹从小物块中穿过,子弹和小物块的作用时间极短,如图甲所示.地面观察者记录的小物块被击中后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中取向右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g取10m/s2.求:M Ji图用国乙(1)传送带的速度v的大小;(2)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科传送带对小物块所做的功.答案(1)2.0m/s(2)0.2(3) 12J解析(1)小物块最后与传

15、送带的运动速度相同,从图象上可读出传送带的速度 大小为2.0m为.(2)由速度图象可得,小物块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为 ,2Av/ A t = 2.0m/s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科Mg= Ma得到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科=Ma= 0.2g(3)从子弹离开小物块到小物块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的过程中,设传送带对小物块所做的功为W由动能定理得:Mv2 Mv2W= A E=- 22从速度图象可知:Vi = 4.0m/s V2=v=2.0m/s解得:W= - 12J.13. (2010 湖北宜昌高三质检)如图所示是游乐场中过山车的实物图片及过山车的模型图.在模型图中半径分别为R

16、=2.0m和R= 8.0m的两个光滑圆形轨道,固定在倾角为 & =37斜轨道面上的 Q Z两点,且两圆形轨道的最高点A、B均与P点平齐,圆形轨道与斜轨道之间圆滑连接,现使小车(视做质点)从P点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下运动.已知斜轨道面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科=1/24 , g=10m/s2, sin37 = 0.6 , cos37 = 0.8.问:(1)若小车恰好能通过第一个圆形轨道的最高点A处,则其在P点的初速度应为多大?(2)若小车在P点的初速度为10m/s,则小车能否安全通过两个圆形轨道.答案(1)4.89m/s(2)能解析(1)设小车经过A点时的临界速度为 v1,则2Vi mg= %设Q点与P点高度差为h, PQ间距离为Li,则R _+ cos aL1=sin aP到A过程,对小车由动能定理得一科 mgos a Li = ;mv2-;mvi2得 voi= 26m/s = 4.89m/s(2) Z点与P点高度差为h2, PZ间距离为L2,则R 1+ COS aL2=Sin a 2V2小车能安全通过两个圆形轨道的临界条件是在B点的速度为V2且在B点时有mg= NR设P点的初速度为V02, P点到B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一mgcos a L2=:mv2:mv22解得 vo2= 446m/s = 9.80m/s显然,因vo2=9.8Om/s1Om/s ,故能安全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