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中图版.docx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0660718 上传时间:2021-05-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中图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中图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中图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中图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中图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中图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中图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必修1 (中图版)复习提纲课标: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1)天体系统的级别:填空1 :地画三还“_其他怛星系(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一(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右H目而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其原因是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 ,质量和体积适宜(有大气层),有液态水(有原始的海洋)课标: 阐述太阳对

2、地球的影响 |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氨,”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地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活动周期为11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和两极的极光。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3、(1)对比自转公转力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巴司也 北逆和IL一个恒星日 一个太阳日除两极点外, 都是15。/小时规律

3、: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的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1/2公转自四司业一个恒星年大约1。/天。大约30km/s逆时针回归年规律:近日点(1月初)较心远日点(7月初)较鱼(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 0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典 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3)时间计算:东加底减.(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 1度,时间相差4min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

4、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心北半球右偏,U道不偏。(5)黄赤交角为23 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 34,(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自转或公转)运动。节气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对应点春分3月红日赤 道向韭B夏至6月空日北回归线向电C秋分9月_23_日赤 道向直A冬至12月祖日南回归线向北D(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夏至H冬至日春分或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 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 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 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 到全年最大值;南半球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 最小值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 递

5、减南.回归线及其以 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 到全年最大值;北半球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 最小值由赤道向南北两侧 递减赤道地区正午 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 大值昼夜长短4匕丰球昼取k夜取短 南牛球昼取短夜取k4匕丰球昼取短夜取k 南牛球昼取k夜取短全球昼夜等长出现极昼范围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 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 现极昼全球昼夜等长(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气候划分: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 趋势关系时间太阳直射点方向昼夜长矩的变化趋势北半球南半球12月22日至次年6

6、月22日向北移动昼渐长,夜渐短,6月22日 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昼渐短,夜渐长,6月22日 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6月22日至 12月22日向南移动昼渐短,夜渐长,12月22日 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昼渐长,夜渐短,12月22日 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3月21日9月23日X全球昼位平分课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圈层结构-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里上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上地幔顶部)课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如右图2所示,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

7、岩变质作用重融再生。课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见图3)引起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力量包括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和来自太阳的外力,我们统称为地质作用。内 力和外力是一对矛盾,内力形成高生低谷,而外力削低高山填平低谷,二者总是同时作用。知靠着由地更运动地震地质变成木阳贰水钳动 垂音运动外力作用E.席琳等:嵯陆而虻A IS.HE 米羽附式厂,超缴惭层而一L向势地堇1 捕堑类别常量来源内力性目地球内部外力作用太阳辐射能国化侵述miE埴租 屎岩喜马拉雅山褶皱:形成的地貌是 高山、谷地,绝大部分山脉是褶皱山脉;T地堑:地貌常呈狭长的凹陷地带如:渭河平原、东非

8、大裂谷一地垒:地貌形成 块状山地 如:华山、庐山、泰山 风力和流水的侵蚀、沉积形成的主要地貌形态: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沟谷、戈壁、裸岩荒漠I风力沉积:区 沙垄、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1流水侵蚀: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水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J51谷、科斯特地貌I流水沉积: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课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1、(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2)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的现象现象成因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

9、失热量少人造烟雾的防冻效果可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晚秋或寒秋,霜冻出现在晴朗夜晚 及“十雾九晴”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低,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吸收作用: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3)大气运动(4)热力环流: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大气的水平运动。高空大气风向是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生风向北半球有遍、南半球左也课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干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0、1)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路分布之间的水分和热量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2)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全球共有7个气压带,6_个风带,其中有 3个低气压带。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北半球,大致是夏季(7月)北移,冬季(1月)逍搔。(3)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切割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 上形成阿留申低压。(4)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

11、:风向: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5)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成因分布规律气候特征热带网 林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控 制,盛行上升气流赤道附近全年终年局温多雨地中海受副热带局气压带南北纬30o40o大陆叩夏季炎热少雨气候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 气候西风带控制纬度40o60o之间的大陆 西岸终年温和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南北纬25o35o大陆卷华夏季局温多雨 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 风气候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南北纬35o55o大陆左庠夏季局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注:加粗黑体字,为课标要求 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峰面、低压(气旋

12、)、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3、(1)锋面锋 面概念图示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实例冷 锋冷气团 主动向 睦气团进 攻桢诙 XTTTTTTTfTnTrnT温暖晴朗阴天、卜雨、舌U 风、降温天气。气压升高、气温 骤降、天气转晴。北方夏季的暴 雨,冬春季节的 大风、沙暴、寒 潮暖 锋吸气团主 动向用氢 团进攻低温晴朗连续性降雨,降 水在锋也(前、 后)气压下降、气温 上升、天气转晴。准 静 止 峰阴雨连绵江淮地区的梅 雨季节;冬半年 贵阳多阴雨冷 湿天气(2)气压系统中心气压垂直方向水平运动力向天气状况气旋低气压上升北边司见多阴雨天气反气旋高气压下降北唾暝L天气晴朗课标: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

13、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4、 (1)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蒸发、凝结、水气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地下)(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联系各圈层,进行水分的联系,同时进行物质迁徙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过程延续。使人类赖以生 存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水循环还能塑造地表形态。课标: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I定义是西涉水沿相用稳定的方同作大提模运动的羽寿r整充;温盥酸流经桎区加温昌关型矽品温度较流经樽区木服低申希度诲区 成热带为中后的大洋坏优分布:中高葬度河区(北生理工形成以鼠随旌为中心的大汗环流南界川度附近河区懒尔科

14、1西风源范全理性大洋环徒可以促进商畸之间的恐量输送和女换.狗弓至球热量平衡-联流;增温.消金对三财等娴V星就,降温.嚅.寒暖流交匚处;北一道渔场、晶通次 纽芬金场 趣义。 浦海洋生物的影唱、上升流解区形成的也埔I荻港通场对航运的熟金膈流航行比在沆航行唾度收对海泮汗梁物的影晌I污柒惠国匚;污室程度轨课标: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 .不同的气候特点,影响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不同,进而形成不同地表形态: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流水作用弱,而风力作用(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强。地表形态:蘑菇岩、 风蚀城堡、沙丘、戈壁等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强。地表形态

15、:河谷、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2.气候影响河流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若河水的来源主要是天气降水,则河流的流量与降水量相关:降水多少,影响流量大小;降水的季节 分布不均,影响流量的季节变化。如: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冬季流量大;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夏季 流量大。若河水的来源主要是融水,则河流的流量与气温相关。课标:举例说明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 .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2 .在任何地理地域五种自然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在某地域 环境特征的形成中,地形、气候往往起主导作用。课标: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16、规律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指地带性分布规律与非地带性分布规律,(玮度地带庄的地域分异规律:各目能海犍变比的方向芍规律的更替,热量变化为基拙高f町挪县/水平地域分异I姓度睇性的峨分题律;目自然带沿蝮变化则向耳规理的更簪:受加分条件的餐购大,也受一罡温度条件影响,口以膈地黔藏喉用h拉包逮尊两藤钿垂直蝴垂靓域分异(表现;无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纬度龌,山悻越 ,.宣自然林丰喜,如乞力马孔乳U因海陆分布、地形、河湖等引起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课标: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 .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2 .世界城市多分布在水热条件好适宜的平原地区、热带的高原地区、山区

17、的谷地。城市建设最好的地貌条件是大片地形平坦,地势稍高的区域;因为其利于建筑减少投资;周围平坦的 地区农耕活动的农产品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因此,平原是建城的理想地形。热带地区:聚落往往分布在高原上(因为低地过热,不宜居住)山区河谷:聚落发展空间常受到地形条件的制约,形态往往成为狭长形地带3 .平坦地区利于铁路公路等交通线的建设;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的走向、密度、建设投资、技术难度。课标: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1 .气候变化的表现:冷暖干湿交替。2 .近代(近一、二百年)气候变化的整体趋势:变暖, (但幅度大小不同,有些的方可能降低)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大量温室气体

18、的排放,植被的破坏3农业:高纬度收益(升温幅度加大,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中纬度受损(水分亏缺);病虫害爆发受害范围扩大;农作物分布范围扩大;粮食生产总体下降。工业:高纬度供暖耗能减少、低纬度制冷耗能加大,影响能源工业;产生温室气体的工业压力大,节水节能、耐寒耐热的培育技术市场广阔。人类健康: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疾病发病率和传播范围加大。海平面和海岸带: 导致海平面的上升;部分沿海地区被淹;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盐渍化,影响农业;港口设备和建筑物受损影响航运;影响水产养殖等。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受影响大,某些渔场消失或扩大;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课标:以某种口然资源3例(水、土地、矿

19、产),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 一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资源概念:人类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分类: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水资源: 人类较易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河流水、 湖泊水、 浅层地下水。水资源分布:世界水资源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其根本原因是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平衡。特征: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时间分布特点:降水量和径流量具有明显的季节 和 年际 变化。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与人类的关系:水资源的环境价值是调节和改善局部气候和环境。课标: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如寒潮、沙尘暴、地震等),简述其发生

20、的主要原因及危害1 .寒潮的多发季节在 冬半年:主要天气特征是 大风、降温、雨雪、冻害 。寒潮的危害春季和秋季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2 .寒潮产生的原因冬春气温以半高质 冬年纯干冷空 气堆积, 形成冷a 空气血从地较纬流源向低度;I冷空气活赤3.寒潮多发季节:4.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1)寒潮带来的危害大风:造成海上翻船事故;大雪、冰冻:使交通堵塞,电信、电力中断;急剧降温:造成霜冻、冰冻等冻害,危害农作物;尤其是春季和秋季的寒潮。(2)寒潮的益处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能带来雨雪天气,是风调雨顺的保证;低温是“天然的杀虫剂”; 带来风力资源;(3)寒潮的防御: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做好防寒、防风准备,减少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