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高中语文62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10664207 上传时间:2021-05-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高中语文62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高中语文62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高中语文62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2020高中语文62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高中语文62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高中语文62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作业与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I%I分分值:40时间:40分钟基础达标)(2 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端章甫(f f)A .千乘之国(sh eng).乘虚而入(cheng)不塞不流(sc).比及三年(bi)冠者五六人(guan)B.相机行事(xi ang)岁不我与(y.夫子哂之(sh时 风乎舞雪(y u)C .望风披靡(m )曾皙(xi).焉(xiang)喟然叹日(kui)D.愿为小相. (gucn)方衲圆凿(rui)沐猴而冠. D答案mi。相xi cngo C.靡.乘解析 Ach由g。B.).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2居:闲居 .居则日 A .也.

2、可使有勇,且知方 方:道,指是非准则 B.君子 俟:等待C.如其礼乐,以俟. .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D. D答案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解析)(2 分)(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而对日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 .子路率尔.C .鼓瑟希,铿尔 D .夫子莞尔而笑.A答案A.代词,你们。其余三项均是作词尾用。解析)分4.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A B.三子者出,曾皙后 C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答案C解析 “希”通“稀” o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

3、句:风乎舞雪.A三子者出,曾皙后.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C.可使有勇,且知方也.D.赤 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答案A解析 例句是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A.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富足。C.形容词作名词,勇气。D.形容词作名词,小事。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2分)()A.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任 .C.宗庙之事,如会同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答案B解析A .古义:何妨,有什么关系;今义:什么伤。C.古义: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D.古义:少年,不到 20岁的人;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4、7 .与“夫子何哂由也”中的“何”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D.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答案B解析A .什么。B.和例句相同,为什么。C.与“如”连用,意思是“怎么样,如何” 。D.什么。8 .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2分)()A.居则曰:“不吾知也。 B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异乎三子者之撰 D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答案C解析C .介宾短语(三子者之撰)后置句。其余三句均为宾语前置句。9 .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假如.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5、如:至于. C.宗庙之事,如会同 如:至于.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或者.答案C解析如:或者。 阅读达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2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任;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

6、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归。” .一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 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0 .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摄乎大国之间摄:迫近.B.夫子哂之哂:笑.C.吾与点也与:赞成.D.其言不让让:责备.答案D

7、解析让:谦让。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 士 3人,步卒72人,称一乘。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 所。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 等级。答案C解析 “古时女子和男子 20岁行冠礼”错,应该是“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12 .下面关于孔子和曾皙的对话

8、,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曾皙的出场不同于别的弟子,子路等人坦陈志趣时,曾皙一边聆听孔子与他们的对话,一边 悠然自得地鼓瑟,这一举动反映了当时师生和谐的对话气氛。B.孔子提问曾皙时,曾皙鼓瑟正接近尾声,他“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这些似乎 很平常的动作描写,却生动地显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C.曾皙的回答不同一般,他用非常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表现出他高于其他几位弟子的地 方。D.曾皙的理想蓝图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深深地打动了孔子,因而孔子喟然而叹。这喟叹既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勾画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师生之间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答案C解析

9、曾皙没有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分)译文:(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3分)译文:答案(1)(你们)平时常说:“别人不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 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 情呢?(2) 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人民富足。解析(1)关键词为“居” “不吾知” “何以。(2)关键词为“方”“如” “比及”。语言运用14 .下面的四则材料体现出同为儒家圣人的孔子与孟子在处世态度上

10、的细微区别。你更推崇谁的处世态度?写一段话来阐明自己的理由。(要求:不少于 60字)(5分)子曰:“道不行,乘椁(木筏)浮于海。”(论语公冶长)子谓颜渊曰:“用(任用)之则行(施展抱负),舍之则藏(退隐),惟我与尔有是夫! ”(论语述 而)孟子曰:“得志与民由(分享,为百姓服务)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答:答案(示例一)我更推崇孔子的处世态度。(1分)孔子希望在自己得到重用时施行主张,(2分)而在自己得不到重用时,就选择韬光养晦、安贫乐道甚至归隐,更能体现出文人的尊严与操守。(2分)(示例二)我更

11、推崇孟子的处世态度。(1分)孟子有平治天下的雄心壮志,希望自己得到重用,把主张推广到天下。(2分)他更有舍我其谁的自信与担当,即使不得志也能坚守主张,独自践行。(2分)解析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要结合人物的处世态度进行分析。对孔子处世态度的分析可以落脚在“舍之则藏”上,对孟子处世态度的分析可以落脚在“不得志,独行其道”与“舍我其谁”上。1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孔子特别强调。学习是迅速扩大知识的捷径,不注重学习的人不可能很好地发展自己。“思而不学”就不能保证思考的科学性。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获得思考的坚实基础和正确方向。由此看来,学固然重要,然而 ,它意味着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认真审视、整 理甚至提升,意味着创造。“学而不思”往往容易上当受骗,越热情越勤奋结果就越可怕。会学习再加上能思考,则如虎添翼。所以,孔子 ,又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答:答案学习和思考的结合 思考同样不可忽视 既注重培养弟子的学习能力解析该文段属于总分总结构,阐述“学与思相结合”的问题。首句为总起句,处答案可从后句的“思而不学” “学而不思” “会学习再加上能思考”推断得知;处与前面内容构成转折关系, 且由后面内容可知光学不思是不行的,推断出应填写“思考同样的重要”之类的句子;处,从 整段内容和末句可推断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