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阅读17 安塞腰鼓》研讨课教案_19.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665867 上传时间:2021-05-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阅读17 安塞腰鼓》研讨课教案_1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阅读17 安塞腰鼓》研讨课教案_1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阅读17 安塞腰鼓》研讨课教案_1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阅读17 安塞腰鼓》研讨课教案_1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阅读17 安塞腰鼓》研讨课教案_19.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安塞腰鼓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学生欣赏“安塞腰鼓”视频。(1分钟左右)2.教师语言引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承载着我们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信息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演绎着生命和力量的赞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刘成章先生走进黄土高原,来感受另一种非常独特的、大型的民间艺术舞蹈安塞腰鼓。二、安塞腰鼓简介(幻灯片1)安塞腰鼓简介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最为盛行。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

2、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师:这种磅礴的气势和精湛的表现力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把它们准确表达出来的呢?现在咱们就进入第一个环节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三、朗读 感受鼓势要求: 发音准确、语调自然流畅、速度快慢适中。 理解作品、调动感情。 注意停顿、重音、语气、节奏。1.学生分角色演读课文,感受奇巧的构思抒情。2.学生找出本文的主题句,教师媒体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3.教师指导:主题句反复。4.教师主问题设计:安塞

3、腰鼓好在哪里?(1)学生寻读课文,从文中提取关键词归纳。(2)学生板演,理清文脉,初步感知文章的情感。明确:宏伟的场面 雄壮的响声 击鼓的后生 绮丽的舞姿 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四、精读 品味鼓韵要想真正的读好文章,必须对语言进行充分的品味。只有读懂读透了,才能读出文章的韵味,读出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安塞腰鼓的这种气势,我们可以借助于屏幕上所提供的有关资料,加以理解。请看屏幕。(幻灯片2)安塞腰鼓之劲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 在文中,作者是如何把这种“劲”表现出来的?现在,咱

4、们就进入最重要的环节精读,品味鼓韵,感受奇美的造句抒情。1.讲究力度 讲究节奏:学生齐读课文第七段。 2.讲究对称 讲究动感:(1)学生自读课文第七段,品析本段语言。(学生在书中作赏析批注)句内排比。段内排比句。排比段。(2)学生总结排比的修辞的妙处。(参看课后练习三)(3)师课中小结:好个安塞腰鼓中的排比,排比中有比喻,排比中有反复,排比中有对比,排比中有引用,排比中有妙词。3.讲究音韵 讲究层次(1)全班分三列,将第七段读出三层来。(2)学生发现本段的层次之美:记叙描写议论。4.学以致用:模仿文章第七段写一段话,描述咱们学校表演腰鼓的场面。(场面描写的运用)(1)学生当堂写作。(2)学生个

5、别作品展示,教师评点指导。五、主旨探究 感受奇绝的壮丽抒情关于安塞腰鼓(刘成章)(幻灯片3)我在陕北生活多年。陕北以她的山河五谷养育了我,我在陕北发现了无数闪闪发光夺人魂魄的人类美质,因此当我决定此生以写作为业的时候,我就立誓,要长时间地写陕北,要把陕北那些令人感动的地方统统挖掘在世人面前。而在写安塞腰鼓之前,我已接连写了好几篇颇有影响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但使陕北骄傲地在新时期美的视野中踏出一方天地,而且都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讴歌改革开放。那个时期,我满脑子都是改革开放。因为天地的巨大变化给我个人和国家都带来了希望,我对改革开放充满了热情。 师:这是有关作者写安塞腰鼓时的资料。这篇文章写的很含

6、蓄,作者不惜笔墨地写安塞腰鼓表演时的场面、后生们的力量,但是,对于与本文有关的时代背景全都略去,几乎一个字也没有提。作者此时的文章都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讴歌改革开放。看到这里,我们明白黄土高原的他们到底要挣脱什么、冲破什么、撞开什么。那是黄土高原的希望和复生!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曙光! 学生板演本文的主旨:对蓬勃生命力的讴歌,对宽厚辽阔的黄土高原的礼赞。六、写作感悟请同学们想一下,是不是充满了热情,就能写出好文章呢?请看屏幕上的资料。(幻灯片4)关于安塞腰鼓(刘成章)我多年写诗、读诗的经验,或者作为思想积淀,或者作为艺术积淀,都构成了作品的坚实基础。但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我动笔时的思维处于一

7、种自由状态、沸腾状态,几乎像风一样自由、水一样沸腾。这状态太重要了。我体会,作家必须敏感于这种状态出现的时机,并奋力抓住。抓住它,就等于抓住了自己最高质量的心血。如果错过它,比方让我三五年后或者现在再写安塞腰鼓,那是断然写不出来的。师小结: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积累,积累知识、积累经验当积累到一定程度,“思维处于一种自由状态、沸腾状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灵感,一旦产生时,才能写出好文章。“安塞腰鼓”是西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对于作者来说,他生于黄土高原,长于黄土高原。他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更主要的是,他对黄土高原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热爱这片土

8、地。所以,当他离开家乡来到省城后,脑际里回闪着“安塞腰鼓”那踏破岁月、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里仍回旋的是黄土高原上那在沉默中爆发的鼓点。面对20世纪80年代我们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的景象,作者怦然心动,想到了“安塞腰鼓”。他必须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审美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诗意的理解!七、演读 感悟鼓魂(幻灯片8)分角色朗读: 可领读、合读、轮读 可组内合作、也可组与组之间合作声情并茂读腰鼓 像诗朗诵一样演读安塞腰鼓朗诵材料男领看!(气势豪放)女领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深情)众合好一个安塞腰鼓!(整齐响亮)男女领百十个斜背

9、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整齐,有力)男合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排比句,渐强,渐快、铿锵有力,不停顿)女合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男合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女合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众合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男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众合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以课桌为鼓面,手为鼓槌,捶出节奏)女合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众合也是隆隆,隆隆,隆隆。(以课桌为鼓面,手为鼓槌,捶出节奏)女合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男合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

10、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渐强、阳刚之气)众合好一个安塞腰鼓!男女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排比句渐强,不停顿)众合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深情、赞美)男女领好一个黄土高原!(以下渐强,越读声音越响亮,气势越磅礴) 女合好一个安塞腰鼓!男合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众合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备注:红色文字为朗读提示,不读。蓝色文字为须重读的文字)八、教师小结:高原生命的火热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