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阅读》研讨课教案_0.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677345 上传时间:2021-05-3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阅读》研讨课教案_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阅读》研讨课教案_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阅读》研讨课教案_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阅读》研讨课教案_0.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教学目标 评论 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篇叙事有详有略和生动描写家乡劳动人民特别是农家少年形象,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情节结构分析小说,并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本篇用第一人称叙写幼年的“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故事。叙事有详有略,主要叙写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写得曲折生动,展现出幅幅农村生活画面,描写出一群淳朴善良、好客能干的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出对那段生活的怀念和对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设计主要运用分情节去呈现一幅

2、幅课文画面,从而引导学生体会本篇的这些特点,完成教学目的。本篇语言朴实准确,很有表现力量。引导学生把关键语句表现力量的分析,统一于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当中,体会其艺术魅力,培养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本篇侧重叙事,写的是农家少年的群体。引导学生在分析故事情节中分析“我”和农家少年,体会人物的感情、性格。本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3重点难点 评论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描写的诗情画意及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本篇叙事有详有略和生动描写农家少年形象,和抒情作用。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评论 1、学习运用情节结构分析小说,并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

3、点。2、学习本篇叙事有详有略和生动描写家乡劳动人民特别是农家少年形象。4.1.2学时重点 评论 教学重点 : 梳理本篇的结构层次,理清情节,初感人物思想感情。4.1.3学时难点 评论 教学难点: 明确“戏不好看”却又称“那夜似的好戏”看似矛盾的内涵感情。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社戏 评论 1、由歌曲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课间放童年创设氛围) 刚才大家听了童年,一定唤起了我们对童年许多美好的情感,的确,童年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特别是当我们长大成人后回忆起童年时,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怀着一种温馨、浪漫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儿时的鲁迅,回到浙江绍兴,回到平桥

4、村,去他的童年中看一看那令他魂牵梦萦的社戏吧!2、解题(幻灯片) (什么是社戏呢?) 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相当于“村庄”。社中有“庙”,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足,社庙里每年一定时间都要演戏,这就叫做“社戏”。活动2【讲授】社戏 评论 一、作家作品介绍(幻灯片)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二心集等。二、自读课文,走入社戏(记字词,理情节,悟情感,注美段)要求:学生自读理清情节,已经熟悉的就轻声读自己欣赏的优美段落;

5、记画难读准、理解的字词;体味文章思想感情。1、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幻灯片)归省 行辈 惮 撺掇 凫水 蕴藻 家眷 桕树 撮2、词语解释:(幻灯片)归省:回家探望父母。 犯上:冒犯长辈或上级。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弥散:扩散,布满。 缥缈:高远隐约的样子。3、走进课文,梳理情节(幻灯片)(1)本篇主要叙写什么事件?体裁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主要叙写“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时,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叙事有详有略)。短篇小说。(2)明线索:看社戏(3)依据故事的发展,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看戏前1-3自然段,从开头到“却全都嘲笑

6、起来了”,写小住平桥村的得到优待和一般乐事;第二部分,看戏中4-30自然段,从“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各自回去了”,写夜晚航船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第三部分,看戏后31-40自然段,从“第二天”到篇末,写看戏次日的情形。(4)依据情节的发展,第二部分又可为几层,各写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可以分为四层:部分开头至“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为第一层,写去看戏前的波折;从“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到“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为第二层,写去看戏途中的情景;从“最惹眼的是”到“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为第三层,写在赵庄看戏的情形;从“月还没有落”到“各自回去了”为第四层,写看戏归来的情形。 简要命名

7、为:“看戏前的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归航偷豆”。三、找准切入点,品味社戏1、问题引入:迅哥儿那一夜到底看到了什么样的社戏呢?(屏幕出示第一张图片船头看戏),大家先来找一下我们看戏的船。(幻灯片)2、船头看戏研讨:(幻灯片) “我”急切想看到的戏好看吗?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不好看。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没翻;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最怕看“老旦”,并不停地唱着。(以上是正面表现戏不好看)文中写: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神态描写,则是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对戏评价的侧面描写)3、结合船头看戏明确尾段“那夜似的好戏”的思想内蕴。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好”在这个过程中的友谊、美景、情谊等让“我”怀念、难忘。4、哪些片段让他难忘怀了?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引出图片夏夜行船和归航偷豆。活动3【作业】回忆童年 评论 社戏一课勾起了我们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你有过这样美好的回忆吗?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