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同步练习5(三).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10695748 上传时间:2021-05-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同步练习5(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同步练习5(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同步练习5(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同步练习5(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同步练习5(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同步练习5(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同步练习5(三).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同步练习1 .如图所示,球m从斜槽某一高度由静止滚下,落到水平面上的 P点。今在槽口末端放一与 m半径相同的球m2,仍让球m从斜槽滚下,并与球 m正碰后使两球落地,球 m和m2的落地点 分别是M N。已知槽口末端在白纸上的投影位置为 点。则实验必须?t足的条件是 ()0 MPNA,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C.m=mD.mm答案:A解析:轨道末端水平可以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故 A正确。斜槽是否光滑对实验几乎无影 响,但质量m应大于m2,否则入射球会反弹,从而引起较大的误差,故 B C、D项错误。2 .(多选)在利用气垫导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

2、哪些因素可导致实验误差偏大()A.导轨安放不水平B.小车上挡光板倾斜C.两小车质量不相等D.两小车碰后连在一起答案:AB解析:导轨不水平,小车速度将会受重力影响;挡光板倾斜会导致挡光板宽度不等于挡光阶段小车通过的位移,导致速度计算出现误差。3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入射小球 m=15 g,原来静止的被碰小球 m=10 g,由 实验测得它们在碰撞前后的 x-t图象如图所示,可知入射小球碰撞前的 mvi是,入 射小球碰撞后的mvi是,被碰小球碰撞后的 mv2是。由此得出结论_。4/ iV, . | r0 04 02 0.3 0.4 我答案:0. 015 kg - m/s 0. 007

3、5 kg - m/s0. 007 5 kg - m/s 碰撞中mv勺矢量和是守恒量解析:由x-t图象可知,入射小球的速度 vi=1 m/s,碰后速度变为vi= 0. 5 m/s,被碰小球的 速度变为 V2= 0. 75 m/s ,故 mvi=0.015 kg - m/s,mvi= 0. 007 5kg - m/s,mv2= 0. 007 5 kg - m/s,可知,mv尸mvi+m2v2 ,即碰撞前后mV勺矢量和守恒。4 .在用气垫导轨做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时,左侧滑块质量 m=170 g,右侧滑块质 量m=110 g,挡光片宽度为3.00 cm,两滑块之间有一压缩的弹簧片,并用细线连

4、在一起,如图所示。开始时两滑块静止,烧断细线后,两滑块分别向左、右方向运动。左、右挡光 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A 11=0. 32 s、A12=0. 21 s。取向左为正方向,则两滑块的速度分别为 V1= m/s, V2= m/s。烧断细线前 mv1+mv2= kg - m/s,烧断细 线后 mv+m2v2= kg m/s。可得到的结论是 。答案:0. 094 -0. 143 0 2. 5X10-4 kg m/s 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两滑块质量与各 自速度的乘积之和为不变量解析:取向左方向为正方向,两滑块速度v1= m/s = 0.094 m/s ,v2= m/s =-0.143 m/s

5、 。烧断细线前mv1+mv2=0烧断细线后 mw+m2v2= (0. 170X 0. 094-0.110X0. 143) kg m/s=2.5 x 10-3 kg - m/s, 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mv1+m2v2=mv1+m2v2。5 .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也可以探究 mv这个量(对应于动能)的变化情况。甲(用弓形弹片)3安装投针和株皮泥)(1)若采用弓形弹片弹开静止的两滑块的方案如图甲所示,弹开后的mv的总量(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弹开前mv的总量,这是因为 。(2)若采用乙图的方案,碰撞前 mv的总量(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碰 后mv的总量。说明该碰

6、撞中,存在 损失。答案:(1)大于 弓形弹片将弹性势能转化为两滑块的动能(2)大于 机械能(或动能)6 .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停着 A B两辆实验小车,A车上系有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 纸带。当A车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时,随即启动打点计时器,A车运动一段距离后,与静止的B车发生正碰并连在一起运动。纸带记录下碰撞前 A车和碰撞后两车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 50 Hz,则碰撞前A车速度大小为 m/s,碰撞后的共同 速度大小为 m/s。如果已知碰撞过程中 mvl不变量,则可求得 mA: mB=。 v T| in |i irii ni|iiii|mi |im |nri|iiri

7、| mi |ii n |i iri|i n ipni| inr*12 3 i 5 6 7 cm)答案:0. 60 0. 40 2 : 1解析:由纸带上点迹位置可知,前两段间隔均为 1.20 cm,最后两段间隔均为0.80 cm ,故小车均做匀速运动,碰前速度 v= m/s=0. 60 m/s,碰后速度v= m/s=0. 40 m/s。因mv=( m+m) v,故 mA : m=2 : 1。(7) 同学把两块质量不同的铁块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弹簧,如图所示。将这系统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烧断细线,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必要的测量,来探究 物体间相互作用时的不变量。(1)该同学还必须准备

8、的器材是 (2)需要直接测量的数据是 。(3)用所得数据验证物体间相互作用时的不变量的关系式是答案:(1)刻度尺、天平(2)两铁块的质量m、m和两铁块落地点到桌边的水平距离X1、X2(8) mx1=mx2解析:本题为设计性实验,在细线烧断瞬间,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两铁块m、m2分别被弹出桌面做平抛运动,抛出时速度不易直接测量,但可以测量两铁块落点距抛出点的水平距 离,故实验器材应有刻度尺、天平。设落地时间为t ,用天平测出两铁块质量分别为 m、m,用刻度尺测出落点距抛出点的 水平距离分别为xi、X2,则mv1=m, mv2=m,若能求得mx1=mx2即推知mv1=mv2的等量关系。 8.如图所示

9、,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0 M P N(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 (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A.小球开始释放时高度h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H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2)上图中。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多次从斜轨上St立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R然后,把被碰小球 m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 m从斜轨上 附置静止释放,与小球 m相碰,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 。(填选项前的符号)A.用天平

10、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 m、m2B.测量小球m开始释放时高度h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HD.分别找到m、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M NE.测量平抛射程OM ON(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用(2)中测量的量 表木)。(4)经测定,m=45. 0 g, m=7. 5 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 O直的距离如图所示。碰撞 前、后m的动量分别为pi与pi,则pi:pi=: 11;若碰撞结束时m2的动量为p2,则pi : p2= 11 : 。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为 。(5)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他条件不变,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

11、射程增大。请你用(4)中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碰小球m2平抛运动射程ON的最大值为 cmt答案:(i)C(2)ADE 或 DE椒 DAE(9) m OM+m ON=m OP(4)i42. 9 i.0i(5)76 .8解析:(i)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由H=gt2知t=,即小球的下落时间一定,则初速度v=可用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来表示,选项C正确。(2)本实验要验证的是mi - OM+ mr ON=m OP因此要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和m2以及它们的水平射程O标口ON而要确定水平射程,应先分别确定两个小球落地的平均落点,没 有必要测量小球m开始释放的高度h和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H。故应完成的

12、步骤是 AD或DEA 或DAE(3)若动量守恒,应有 m vi+ m2 v2=m vo(vo是m单独下落时离开轨道时的速度,vi、V2是两球碰后m、m2离开轨道时的速度),又v二,则有m +m=m ,即 m - OM+m ON=m OP(4)碰前 m的动量 pi=mvo=m,碰后 m的动量 pi=mivi=m ,则 pi : pi=OP: OM=4 : 11; 碰后m的动量p2=m2v2=m ,所以pi : p2=mi OM m - ON=i : 2. 9;碰撞前、后总动量的 比值=i. 0i。(5)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时,碰撞中系统机械能的损失会发生变化,当碰撞为弹性碰 撞时,被碰小球获得的速度最大,平抛运动的射程就越大。由 m - OM+ mON= m- O侪口 m OM+ m, - ON=m - OP可彳导 ON=OP代入数据可得 ON=6. 8 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