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奶粉事件的思考.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071000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鹿奶粉事件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鹿奶粉事件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鹿奶粉事件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鹿奶粉事件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鹿奶粉事件的思考.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三鹿奶粉事件的思考 中国人有多大的耐性,这次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朋友发来了关于中国食品的一些黑暗内幕,在第一时间我就转发给数位朋友,没有一位对其中的报道有任何的质疑,兴许,这种存在印证了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最大败笔之处: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没有构建有原则性的道德防线。我们的耐性,暴露了我们的道德感虚弱的一面。这么大的食品丑闻,直接关系数亿消费者人生安全的事件,全社会表现出令人震惊的冷静,对政府、食品监督与管理部门、肇事者、肇事企业,我们采取等待、等待、等待、等待、等待、等待、等待一个“自发性的改良”行动,即使知道这样的改良行动总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我们再一次为未来的社

2、会埋下更大的炸弹。中国人究竟怎么了?再也不敢相信各类食品包装袋上标明的“某某名牌”、“某某免检”、“某某信用AAA单位”因为这种信誉在中国都可以用公关手段获得。在利益面前,我们宁可践踏自己的良心,出卖人格。改革开放30年了,商人常常所说“第一桶金往往是带着十足的血腥”,如今却也适用于偌大的一个政府。我们庞大的政府组织日常在做些什么?每年纳税人上交的巨额费用却连最根本的健康保障都没有。为了塑造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制造”品牌,国家千方百计的甚至是不计代价的去运作着,这其中也伴随这中华崛起的民族主义情绪。但回过头来检视这种做法,政府在玩一种危险的政治游戏,几乎等同于掩耳盗铃的愚蠢做法,也更加击碎

3、了本来就脆弱的道德防线。政府疯狂,让一个民族跟着疯狂,让一个国家整体陷入疯狂的状态。2008年,改革开放30年所获得的骄人成就,我们的笑容却总停止在一些画面上:一位母亲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温柔的给她孩子喂了160天的毒奶粉,直到孩子死去;一名男子由于将地震中倒塌校舍的照片发布到网上而被判处一年劳动教养;一只进入人类愚昧史的“纸老虎”背后体现出的政治浮躁张五常教授用经济学的角度指出,“人类的自私可以带来繁荣,但也可以增加交易或社会费用。二十世纪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类的自私衍生出来的制度及行为,可以毁灭人类!”,这话针对的是美国金融危机,却也道出了中国时下弊病。改革开放30年,一切在改变,唯一不变的

4、是,我们仍然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继续在谱写一个“人吃人”的历史。有同工曾说,基督徒是社会的良心,第一次听到时,感到这是莫大的一种荣誉和责任。但现在总回避于这种言说,自己的行为和基督徒的职责竟有这么大的差距!我需要悔改中国基督徒企业家需要联合起来,以公开的宣言呼吁社会建立道德防线,也以此提醒自己的身份,用行动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浅谈班级管理的一点体会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和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觉得要搞好班级工作,应该坚持”一个标

5、准”,调动”两个积极性”,依靠”三个方面”的力量,发挥”四套班子”的作用。使学生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坚持”一个标准”,即是说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奖惩方面,对好学生和后进生应使用一个标准。通常好学生易受到偏爱,而后进生常使老师产生偏见,所以班主任执法,一定要公允,要一碗水端平,如处理偏颇,则会助长好学生的坏习惯,压抑后进生的上进心。这些年来,我坚持了一个标准,对好学生和后进生的错误和缺点一视同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扭转了班风。 调动”两个积极性”。一是要尊重每个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要尽量多深

6、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起交谈、游戏、活动,使他们与你无拘无束地相处,他们必然会对你敬而近之,由此而产生一种”爱屋及乌”的效应。二是发动大家参加班级管理的各项活动,让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发言权,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每期我们班的”八分钟自主活动”内容的安排、少先队活动计划以及班级评比标准,都采用征稿的形式,发动全班同学献计献策,再结合老师的见解,取得共识,大家共同制定和执行。学生愿意干的事,干起来热情高,干劲大,成效也好。三是要求全班同学参加日常管理形成轮值制度,每个人都有机会履行班级管理职责,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为管理好班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四是在各项中尽量不冷落每一个人。凡大型活动必须做

7、到各司其职,人人有份,绝无局外之人。    调动”三个方面”的力量,即是要充分调动和运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力量参与班级管理,以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    学校的职能是毋庸置疑的,家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除了寒暑假,平时的生活基本是学校和家庭两部分的衔接。经常与家长联系,尤其是借助于电话这一快捷的通讯工具,可以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支持班级工作,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教育手段。我班有位同学长期放学不按时回家,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不想上学,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了解到这一情况

8、后,我与家长商定:放学后由家长亲自到校接他回家,或通过家长联系簿由老师签注每天放学离校时间,再由家长签注到家时间,以杜绝他与坏人接触的机会,平时注意关心和提醒他,稍有进步就给于表扬和鼓励。坚持了一学期,该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还经常结合时事政治,强化思想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坚持下面教育和引导。如抗洪救灾、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勤奋学习等感人的事例级学生树立榜样。    儿童心理学专家朱智贤说过:”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常与行为品德有关。”不从根本上去抓品德教育,就不能促使他们健康诚长。我班采取多种形式的班队会,针对性的主题会,师生间

9、的思想交流,制度化的班级周评小结等,在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发挥”四套班子”的作用,即指少先队中队委、小队委、科代表、小组长的作用。这四套班子是班级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模范作用如何,他们对班级管理的成效如何至关重要。在选举这些干部时,我坚持做到:人人参与竞选,力求把大家信赖的好同学推选出来,使他们一开始就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每次主题班会,每次大型活动都要求班委全部亮相并轮流登台,使每个人都能策划活动、主持活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才干,把班级各项活动开展得形式多样。    三是对四套班子既严格要求大胆压担子,也处处从各方面关心支持

10、他们,尤其在工作细节上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能只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必须五个方面一起抓,它们是相互相存,相互促进的。特别在体美劳方面不忽略,不轻易取消学生体育活动的机会,并积极参加他们的活动;其次制度化地安排好每天的卫生劳动;第三,利用班会和其他活动,尽可能渗入娱乐性的文体内容,例如每天的八分钟活动,班级竞赛活动等,以达到活跃身心,调剂生活,融洽关系,”一箭三雕”的目的;第四,在班级管理和有关活动中发动有一技之长的同学多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以带动其他同学积极投入;第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竞

11、赛活动,通过参赛,增强大家的集体观念和竞争意识。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三鹿奶粉事件至今还余波未绝,不论对于政府、企业还是百姓,就事论事地解决三鹿事件并不是全部目的,最终目标还是要在未来杜绝此类现象。因此,三鹿事件的影响应该是长期的,除了就事论事外,还需要对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作一个反思,并且寻找今后解决的办法。很多时候,发现问题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解决问题。三鹿事件也是一个例子。有媒体报道,三鹿奶粉含有有害成分,早就有人向有

12、关部门反映过,但是,有关政府部门却拖着不解决,最终爆发成为一个全社会的大危机。我曾经说过,事先检测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为何有关部门在接到反映后,拖着不解决?其实就是政府部门与企业的利益关联。不解决这个问题,在利益面前,即便事先检测,也可以装聋作哑。如果我们把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关联理解为官商勾结,多少有点简单化。除了个别人的腐败外,政府部门与企业的利益关联主要体现在制度上。有一位经济学家指出,政府有关部门之所以要三鹿奶粉事件上“捂盖子”,是因为政府的财源主要来自企业,因此,国家的税收制度已经决定了政府部门必然要与企业贴得更紧,所谓“拿谁的钱,替谁办事”,“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13、。在其他商业领域,例如房地产,这种现象也较明显。因此,这位经济学家建议,应该改革税制,降低企业增值税,普遍开征“消费税”。他认为,如此一来,政府更多靠消费者养活,那么,出现问题的时候,政府就更倾向于站在消费者一边,而不会再出现帮着问题企业“捂盖子”的现象。经济学家的这番话立足点就是”权力由人民赋予”的社会契约论,仔细斟酌这番话就会发现,理论上看似合理的“社会契约论”,到了实践中就会出现问题。“权力由人民赋予”只是一个口号和概念。对于经济学家来说,要将这可口号落到实处,必须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由于“人民”这个概念难以具体化,于是,“权力由人民赋予”,只能简化为“权力由人民的钱赋予”。因此,在税收

14、制度、纳税人概念的引导下,“权力由人民赋予”就变成谁有钱,或者谁给政府多交钱,谁就有更多的权力。即使百分百的选民投票,而且百分百地把选票都投给一个政府,按照这位经济学家的逻辑,政府也不一定会代表全体老百姓。只要政府的税收更多来自企业,不管这个政府是如何产生的,他都必然要帮着出钱养活政府的企业说话。从理论上说,要避免这种现象,只有将企业变成共有制。在全民所有制下,政府和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与老百姓的利益也是一致的,官商勾结、坑害老百姓的问题基本不存在,至少理论上如此。但是,彻底公有制已经被证明存在很多其他问题,例如缺乏活力,效率不高,没有个性等等。因此,私有化作为人类历史上长期存在的现象,其积极

15、意义不能完全抹杀。但是,一旦私有制合法地存在,就会出现政府、企业、百姓的利益互相矛盾的时候。政府究竟站在哪一边,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按照社会契约论,政府当然应该代表全体老百姓的利益,但是,“全体人民”在具体操作中,常常只是一个无法落实的概念,企业主也应该算人民的一部分。那么,当企业主和普通消费者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政府到底该怎么办?社会契约论似乎给不了答案,用大多数人的选择也未必有效。尤其当商品社会,什么都离不开钱的时候,谁给政府钱,谁就是政府的衣食父母,政府就更倾向于替谁办事。况且还有一种理论说,企业的发展对老百姓也是有好处的,因此,政府要扶持、帮助企业就显得天经地义。所以,从美国金融危机就

16、会看到,美国政府花7000亿美元,救的不是老百姓,而是银行家,因为,银行家给美国政府的钱比老百姓多。上面提到的那位经济学家对于这个问题肯定是知道的,所以才会提出“消费税”的建议。其实,中国也有消费税,只是覆盖面不广,主要局限在烟酒、化妆品、小汽车等商品,而没有涉及所有商品。从税额上说,也不如其他税种的总量那么高。如果纯粹从钱的角度说,中国由于消费税不够普及,所以老百姓在政府那里的发言权就低,经济学家就是这么解释的。比较而言,美国的消费税比中国要普及,似乎美国老百姓对于政府的发言权就要比中国老百姓高。按照这种经济学解释,中国政府应该像美国一样,向老百姓普遍开征消费税,而且在理论上说,税率越高越好

17、,老百姓缴税越多,越能“当家作主”。老百姓愿意吗?问题还在于,比方说,开征了奶制品的消费税,三鹿牛奶的事件就能保证不会发生吗?实事求是说,没有一个老百姓愿意多缴税,中国的老百姓也很少把缴税当成换取自己权利的手段。在中国,纳税人的概念其实非常淡薄。政府只要向老百姓多收税,常常都被看成是苛捐杂税,而不是权利义务的交换,要改变这种观念,不知道要进行多么长期、艰难的教育。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与个人相关的最普遍的税种是个人所得税,那么,按照经济学家缴税与权力的关系理论,每个人要获得对政府的发言权,就应该积极踊跃地缴纳个人所得税才对。但事实上,大家普遍都说原来的所得税起征点太低。如此一来,岂不等于有钱人多缴

18、税,对于政府的影响和发言权就要比低收入人群大?从这个意义上说,私营老板们真的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给政府交了很多税,政府就该听我的。这就是那位经济学家税收观点的必然结果。就个人而言,就算普遍开征消费税、所得税,当出现个人利益与企业主利益冲突的时候,个人的意愿如何通过政府体现?企业主有商会、行会、俱乐部之类的固定组织。在美国,各种利益集团还无时无刻不围绕着政府、国会展开游说,而且是合法的。那么,就算普通老百姓个人缴纳的税收在总量上超过了企业主,有哪些长期性的团体、组织可以代表广大老百姓的利益?美国政府是在企业主和百姓之间找一个平衡点。对企业多征税,大致等于站在普通百姓一边;对企业减免税,大致等于站

19、在企业一边。所谓人民的利益,总是在钱多钱少中算计,并没有绝对的体现。如果权力只靠钱多钱少来体现,谁能够成为老百姓所交税款的代理人?本来这是政府的责任,但是,通过经济学家的理论,政府只是依据钱多钱少来分配权力,调控权力的倾斜,政府的公信力何在?其实,美国政府也经常为企业主“护短”,金融危机的救市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只不过从个案来说,美国政府在处理政府、企业、百姓的利益冲突时,要比当今中国政府老练不少,原因是它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很久了,懂得如何做到两面光。而中国现政府从公有制转向私有制环境的时间还不长,很多方面还无法适应,学美国也没学像。况且,中国的现实也决定了学美国不是解决问题的法宝。因此,这位经济

20、学家说,只要开征了消费税,政府就会多倾向于老百姓,事实上是行不通的。而且,这种观点还混淆了一个事实:对企业主的征税,相当大的一部分还是由老百姓承担。企业主如果纯粹在海外挣钱,他所交的税,也许与本国老百姓的关系不太大。除此之外,严格来说,企业主所交的每一分税钱,都来自本国老百姓的贡献。因此,企业主实际上只是代老百姓缴税,而不完全是他自己缴税。只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制度设计问题,代老百姓所交的税,就完全成了企业主的缴税。本来应该属于老百姓的权利,也就名正言顺地转移成为企业主因多缴税而多获得的权利。社会契约论就这样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失去了意义。严格保护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使得少数人可以利用制度设计上的规则,将普通百姓的权利,通过金钱转换成自己的权利,并以这种权利去影响政府,影响力还比老百姓大得多。社会契约论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只能靠金钱来体现契约的存在和有效。那么,那些没有收入的弱势群体,如何获得他们的权利?谁来保护他们的权力?这种被金钱量化的社会契约论,几乎找不到道德存在的位置。一个健康合理的社会,必须在社会契约论之上,建立一个道德空间,这才是政府公信力的真正所在。政府的公信力不是靠向谁多收钱来体现的。 11 /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