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8月10日甘肃省金昌市直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第一题:案例分析题材料:2024年4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西部大开发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养引进用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努力
2、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2024年5月26日至2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在金昌市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在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中勇当先锋、转型跨越,加快建设幸福美好现代化新金昌。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要
3、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2023年,省委、省政府赋予金昌“要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共同富裕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水平”的使命任务,并批复实施金昌市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规划。一年来,金昌市坚持强工促农、强城带乡、市企融合、产城融合,统筹推动城乡空间、产业、生态、公共服务、文明创建、社会治理“六融一体”,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和城乡关系,全力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坚持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抓手,打造全省共同富裕先行区。5月30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金昌市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建设新闻发布会。金昌市政府副市长、金昌经开
4、区管委会主任马国开提到,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2023年12月,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甘肃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对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甘肃路径进行了具体安排。同时,省委、省政府也赋予了金昌要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使命任务。今年2月,我们在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和省上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部署要求的基础上,聚焦构建符合金昌发展实
5、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制定了金昌市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我们坚持以培育提升“2+4”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抓手、以高水平市企融合一体化发展为基础,坚定不移强工业兴产业,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经济呈现出存量优化、增量扩大、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2023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78.66亿元,增长1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5%以上;今年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1%,顺利实现开局稳、开门红。问题1:金昌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10分。一是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
6、焦“2+4”现代化产业集群,引进一批创新主体,培育一批创新平台,通过“揭榜挂帅”、实施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和市级科技重点项目等方式,强化技术攻关,努力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二是要围绕科技创新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充分发挥科技支行作用,进一步扩大“科创贷”规模。积极引进培养工业技术、经济金融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落实好保都人才服务卡、服务专员等措施,让更多优秀人才在金昌大地充分施展才华。三是要围绕产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优化提升金昌科技大市场
7、服务功能,加强与兰州科技大市场、兰大科技园合作,加速场际共建、数据共享和成果转化。问题2:结合材料,谈谈金昌如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10分。一是要在加快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经济实力,为民生改善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打造全省共同富裕先行区。二是要在保障民生中促进社会和谐。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持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优化医保惠民政策,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基本公
8、共服务均等化,全力提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三是要在改善民生中创造更多需求。积极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强无障碍环境、适老化设施建设、老旧小区改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动城市更新,以民生改善促进发展。第二题:案例分析题材料:在1月31日召开的全省经济运行调度视频会议上,记者了解到,我市获得2023年第四季度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第一名。自2022年以来,我市已连续八个季度获得此项荣誉。2023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极端高温干旱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我市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聚焦省委省政府
9、赋予金昌“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共同富裕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水平”的使命任务,振奋精神,担当实干,各项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金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过去一年,全市上下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着力稳运行、稳预期、稳态势,“2+4”现代化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良好、动能强劲,产业链发展能级和优势产业竞争力稳步提升,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主要指标进位争先,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7.73亿
10、元,同比增长11.5%o实现工业增加值378.66亿元,增长1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9%o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82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58元,增长8.2%。问题1:金昌在发展中是如何体现系统观念的?10分。一是注重全面统筹与规划引领。将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纳入统一考虑范畴。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规划方案,如金昌市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方案,确保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二是注重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通过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和城乡关系,
11、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将城市与乡村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促进共同富裕。三是注重统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积极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着力稳运行、稳预期、稳态势,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另一方面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问题2:以稳中求进的理念分析金昌如何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10分。一是坚持稳扎稳打,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基础。着力稳运行、稳预期、稳态势,通过实施一系列稳经济、促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增强了市场主体的活力,为经济稳中向好提供了坚实支撑。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通过加大科技研
12、发投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逐步构建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坚持项目为王,强化投资关键作用。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高质量、高效益的项目,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注重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确保投资精准滴灌到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四是坚持城乡融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问题3: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六个坚持”,请你谈谈如何坚持系统思维,解决金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10分。一是着力调结构、
13、稳增长,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深入推进强科技行动,聚力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坚持大项目牵引、大招商带动,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布局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着力强县域、促融合,解决城乡不协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塑造城市、建设乡村,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提升城市品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打造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建设全省共同富裕先行区。三是着力促改革、畅循环,解决动力不充足问题。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强化改革的协同配套和系统集成,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河西走廊城市群建设。四是着力
14、惠民生、增福祉,解决社会不和谐问题。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全力强化民生保障,全力提升公共服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第三题:大作文材料:我市坚持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锚定农业强市目标,聚焦“土特产”,培育壮大高品质菜草畜产业链,攻难点、兴产业、抓示范、促振兴,着力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全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加快高品质菜草畜产业链培育提升,落实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81亿元。2024年谋划实施菜草畜产业链重点项目62个,其中续建、新建项目32个,年度计划投
15、资12.75亿元。1至4月,开复工项目24个,开复工率75%,完成投资5.69亿元,投资完成率44.6%,菜草畜产业链产值达25.2亿元,同比增长8.6%o制定印发2024年金昌市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招商引资工作方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全力招大引强、招优引新。1至4月,全市共外出开展招商推介4次,农业产业链2023年及以前签约入统续建在建项目4个,2024年新签约项目30个,签约额23.64亿元,年内新签约及续建在建项目累计到位资金16.29亿元,开工项目26个,开工率86.67%,投产项目9个。培育营业收入100o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个,新增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农产
16、品加工转规企业4个。问题:结合金昌实际,围绕如何推动金昌农业强市建设写一篇策论文,不少于800字,50分。以农业现代化更好“增效益”推动农业强市建设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强市的根本支撑和重要标志。推动金昌市农业强市建设,要围绕培育产业集群、完善科技支撑、强化龙头和人才培育做文章,不断提升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一是强化链式发展,培育产业集群。坚持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以高品质菜草畜产业链为核心,着力打造高品质菜草畜百亿产业集群,构建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加快产业链培育提升,大力实施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
17、化升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食品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完善科技支撑。用好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金昌综合试验站和甘肃永昌苜蓿科技小院,推行“土地流转+订单农业”模式,大力发展以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产业,确保牧草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着力加强农机装备集成示范推广应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聚焦构建奶绵羊良种繁育推广、优质奶源供应、羊乳精深加工、科技创新研发、饲草饲料供应、产品质量安全六大体系,用好奶绵羊产业研究院和甘肃永昌奶绵羊科技小院,进一步扩大奶绵羊生产基地规模,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三是强化龙头培育,增强发展活力。坚持草畜一体、农牧复合,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
18、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招大引强、招优引新。通过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地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倾斜等措施,支持有潜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拓展市场。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支持培育认证“甘味金品”“三品一标”系列农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四是强化人才培育,提升发展后劲。人才是农业强市建设的关键因素。应加大对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技术交流等方式,提高本地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同时,要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农业人才和团队,为农业强市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