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保健.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763462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养生保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秋季养生保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秋季养生保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秋季养生保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秋季养生保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养生保健.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秋季养生保健一、秋季养生宜遵循“养收”的原则中医讲究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从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调养、健身和防病,从而达到养生和益寿延年的目的。秋季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所以,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饮食保健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要内容,以清润甘酸为大法,寒凉调配为要。秋季,天高气爽,空气干燥,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小,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急剧。因此,平时要多饮水,以维持水代谢平衡,防止皮肤干裂、邪火上侵;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多吃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腻、厚

2、味。在饮食上,要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食品,不宜多吃烧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状。秋季养生宜养阴中医强调,秋季养生宜养阴。中医认为,四时八序,春湍属阳,秋冬属阴。春华夏长,秋实已成,粟黄粱红,一派丰盈。自然界万物因成熟而阳承收敛,阴精内蓄,及至严冬,天寒地冻,万物蛰伏,阳气潜藏。人体顺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就必须在秋冬之际顾护阴气,使其收敛潜藏,以为来年生发的物质基础。这种顺应四时阴阳,顺从生长收藏自然规律的养生之道,就是内经“秋冬养阴”的真谛所在。具体而言,入秋以后,宜早睡早起,安神宁志,调摄精神,以顺应秋令的特点,保养机体的顺应能力,减轻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若平素感觉唇干

3、舌燥、口渴欲饮、舌红少津者,为胃阴不足,宜予益胃汤(生地、沙参、麦冬、玉竹、冰糖)以生津液,养胃阴。若口干鼻燥、干咳无痰、舌干无苔,为肺阴不足,可予百和、麦冬、雪梨干之类,以养阴润燥,甚者可与清燥救肺汤加减。药用沙参、麦冬、玉竹三味,清养肺胃,也深和秋冬养阴之旨。秋季养生宜重点在肺中医认为,秋季养生,重点在肺。由于秋季转凉,气候干燥,一切生物的新陈代谢机能开始由旺盛而转为低潮。人体如果不能顺应外界气温的变化,体表肌肤及担负呼吸机能的肺脏稍有不慎,便会发生感冒、咳嗽,特别是那些素有哮喘病、支气管炎等病史的人,也往往在秋季复发或病情加重。秋季养肺,在饮食调理上,要坚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

4、。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甘蔗等食物,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黄帝内经里说“早卧早起,与鸡起兴”。早卧以避风寒,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或缩短血栓形成的机会,对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的意义。秋燥治疗宜坚持哪些原则中医认为,治疗秋燥的原则是“燥者润之”。因为,燥邪容易损伤人体的津液。中药中的麦冬、玄参、沙参、天花粉、芦根、生地等,是常用于治疗秋燥的药物。温燥者可加清凉清热的桑叶、杏仁、薄荷、连翘、银花等,凉燥者则可加紫苏、前胡、桔梗等。秋燥病情一般都比较轻,治疗也不困难,但家庭护理和调养非常重要。如果不注意适当安排生活,病情可缠绵不愈,病人健康和生

5、活质量均会下降。具体说,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调节生活节奏和生活环境,设法改善居所过分干燥的环境。第二,坚持正规服药治疗。不少病人服药后,其症状很快减轻,便擅自停药,以致体内津液损伤加重,病程势必延长。例如,一些支气管炎病人用药后,发热等症状消失,停药后却干咳不止,绵延一两个月。因此,病人一定要遵医嘱服药,直至医生认为可以停药为止。第三,饮食调养。饮食方面,必须少吃或不吃辛辣香燥食品,以免再度损伤津液。应以清淡甘润食物为主,多吃些生梨、鲜藕、荸荠等水果蔬菜。二、秋季宜注重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宜注重精神调养

6、。古人认为,秋季的精神养生,应做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精,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在秋季的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宜早睡早起,参加户外活动,舒展筋骨,或外出秋游,登腹就景,令人心旷神怡,或静练气功,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安静心神;另一方面宜注意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理智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变化,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秋季养生心理宜清静秋季养生心理宜清静。因为,夏末秋初,酷暑蒸灼,气压较低,人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在秋季生活中,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切忌火暴脾气,因燥能生热,要防止心火内生,心静自然凉

7、。“多事之秋”老年人宜保持心态平衡宋代养生家陈直说:“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老年人何以如此秋愁呢?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天人相应”说。在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说:“人与天地相应也。”“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类依赖自然界而得以生存,而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影响人体,使机体发生相应的反应;秋季是暑寒交替之季,秋寒逼人,草木凋零。那些素来短少亲友关照,生活条件比较困苦的老年人触景生情,不免会发生哀叹人生迟暮的悲伤心理。第二,“生物节律紊乱”说。现代医学认为,秋愁、悲秋或苦秋,在一定程度上与老人生物节律紊乱秘切相关。在人的大脑中,有一个似碗豆大小的腺体松果体,它所分泌的松

8、果体激素有影响人体的时间生物效应。这种激素的分泌主要受年龄的影响。在青少年时期,松果体的分泌量最多,随着年岁的增长而逐步减少。人老了之后,松果体萎缩,激素分泌量就下降到极点,致使老人睡眠时间短促、熟睡程度差。人的机体在经历了酷暑的煎熬,进入秋凉之后,正处于生理性休整阶段,一般人都有疲倦困顿、昏昏欲睡的“秋乏”现象,需要通过增加睡眠来积极调整和协调身心,休养生息。老年人却因生物节律紊乱,无法更多地睡眠,以致产生精神萎靡不振、疲惫不堪、抑郁寡欢等症状。第三,“温差刺激”说。中秋前后,特别是深秋时节,寒暖气流交替往来,气温骤升骤降。为顺应外界温差的剧变,人蔑晟以通过“行为调节温度”和增减衣服等手段来

9、调节。除此之外,一般人还可通过大脑中的下丘脑发出指令,主动调节全身的血流、体液,以保持机体的恒温状态。相对而言,老年人因神经系统功能的衰退,对外界环境的反应灵敏度不高,往往来不及采取“行为调节温度”手段。加之老年人血管老化所致的血流改变、体液总量减少,使机体体温受外界干扰的程度较常人要严重得多。从而影响到老年人身心的协调,使其难以保持稳定的精神状态。第四,“秋燥影响”说。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秋属金,其气燥;燥为阳邪,易耗津液;津液损耗则肺气虚;肺气虚则疲倦气短、头昏乏力、食欲不振。老年人更易受秋燥影响,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耐受性下降,心境不宁,生出悲愁情绪。由此可见,秋愁是老年人对外界干扰所

10、作出的一种不良精神反应。这种不良情感刺激,将导致老人机体气机紊乱,脏腑气血失调,阴阳失去平衡,进而危及机体的健康。“多事之秋”并非不可抗拒。老年人在秋季应保持心态平衡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切不可为秋的苍凉、肃杀之气所惑,自寻烦恼。这一点,特别需要得到家人的关怀和理解;保持起居、饮食有常的生活习惯;适量采取一些耐寒锻炼措施,增镪机体对多变气候的顺应能力;参与一些有益于愉悦身心的娱乐活动,安全地度过“多事之秋”。消除秋愁宜食疗秋愁是一种季节性心理疾患,宜通过食疗加以消除。现介绍几种消除秋愁的食疗方。第一,糯米大枣粥。糯米60克,红枣20克,桂圆10个,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成粥,即可食用。

11、第二,莲子桂圆百和汤。莲子适量,桂圆肉710个,百和3颗,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10分钟,加入冰糖适量,拌匀,即可食用。第三,鹌鹑枸杞汤。鹌鹑1只,去毛及内脏,清洗干净;枸杞20克。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浓汤,即可吃肉喝汤。第四,野鸭郁金汤。野鸭1只,去毛及内脏,清洗干净;郁金10克。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浓汤,即可吃肉喝汤。三、防燥养阴小贴士既然秋已登场,就让我们忘掉夏天吧,逐渐收敛夏季的躁动,进入安静状态。天气由热转寒,我们开始觉得空气中水分日少,秋天的“燥”气露头了。秋“燥”主要攻击的是肺,肺在体表和“皮毛”相通,在体内与大肠联手,所以当空气中湿度下降

12、、燥气上升时,咳嗽、哮喘、腹泻、皮肤干燥这些疾患首当其冲。虽然外界水分缺少,只要我们保住体内水分储备,“燥”气也就不那么可怕了。保水的方法就是养阴,体内汗、津、精、血、液都属阴,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养护阴气,根据阴阳互生规律,来年阳气生发必然旺盛,身体无忧。1、多饮少言:每天的饮水量不要因为夏季已过就有所减少,一天的饮水量因人而异,一般一天2000毫升。同时要忌冷饮,中医认为寒凉之饮伤肺。“少言”也是为了保护肺气,每天不停地说话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肺气和心气。2、运动的宗旨要注意一个冻字,切勿搞得香汗淋漓,以防寒气通过排汗而扩张的表皮毛孔进入人体,尤其是户外运动,到周身微热,尚未出汗,即可停止。3

13、、少摄取辛辣食物。辛味食物助长燥气,加重肺脏损伤。多吃酸味食物有助于生津止渴,但也不能过量,吃多了影响胃肠道消化功能,容易发生溃疡。4、少吃凉性食物。秋天阳气渐收,阴气慢慢增加,不适合吃太多阴寒食物,尤其应避免瓜果,中医说:秋瓜坏肚,西瓜、香瓜易损伤脾胃。5、秋季晒太阳宜讲科学方式。在秋季一天当中,有两段时间最适和晒太阳:一段是上午610时,此时红外线占上风,紫外线偏低,使人感到温暖柔和,可以起到活血化淤的作用;第二段是下午45时,此时正值紫外线中的光束占上风,可以促使骨骼正常钙化。此外,秋季每天晒太阳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给皮肤带来伤害,一般以3060分钟为宜。秋季防癌宜食用新鲜苹果皮有关专家

14、指出,秋季防癌宜食用新鲜苹果皮。其科学依据为:巴西科学家研究发现,在秋季时令苹果的皮中,富含有丰富的叶酸、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能有效减少致癌物的和成、吸收和活化,阻止化学致癌物质造成肿瘤生成,从而提高机体对癌症的免疫能力。有关专家指出,苹果皮抗癌的机理是果皮萃取物中的一些有效成分能成功抑制自由基的过氧化作用,从而对衰老、肿瘤和心脏病等笼性疾病的防治起到一定作用。研究同时发现,在这些起抗氧化剂作用的有效成分中,一些成分与茶叶中能抗癌的成分非常类似,有几种物质甚至是共同的。但如果把这些成分单独提取出来,则抗氧化效果就不如在整个苹果皮萃取物中所起的作用明显。虽然特殊食品的补充,例如维生素C对增镪人体抗氧化的能力已是众所周知,但食用整个水果,其抗氧化效力乃至抗癌效力将远胜于单纯补充维生素C及其他单一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