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水调歌头》研讨课教案_3.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783306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水调歌头》研讨课教案_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水调歌头》研讨课教案_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水调歌头》研讨课教案_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水调歌头》研讨课教案_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水调歌头》研讨课教案_3.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幻灯片1)(古典音乐响起)同学们,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的古人尤其是曾经有人说,如果你拿起一本中国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会掉下好多个“月”字来同学们能抖出多少句有关“月”的诗歌呢?听了同学们的呤诵,我感觉像是在和诗人交谈一样是啊,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小楼吹笙有月,芦花深处有月诗人都爱将自己的情怀寄托在浪漫的月亮上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美丽的词水调歌头,(幻灯片2)(板书课题、作者)看看他将寄月亮向我们诉说怎样的情感呢?二、了解作者,熟悉背景提问:对于作者苏轼,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学生预习汇报,教师补充(幻

2、灯片3)苏轼(1037 - 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广博,文章诗词书画均工著有东坡乐府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在散文、诗词、书画方面均有较高成就,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才比天高却命运坎坷,常被贬谪异乡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三、反复诵读、体会情感1、看着这首词,你是否想读一读呢?初读课文之前,给自己提什么要求呢? 教师引导、评价教师提出要求(幻灯片4) 初读课文: 要求:字正腔圆的读教师引导自由朗读,个读,学生的教读(幻灯片5) 巡视、做出

3、中肯的评价一边听学生读,一边进行字词检测(幻灯片6) 宫阙(qu ) 琼楼玉宇(qing y&365; ) 朱阁(g)绮户(q )婵娟(chn jun )不胜寒( shng )2、教师范读 (幻灯片7背景音乐)如果你认为老师读得好,那么请你像老师读的那样学一学,读一读3、再读课文: 要求:有板有眼的读4、齐读课文: 要求:有情有味的读 四、赏读课文,品析语言(一)初步感知:读出情感了,我们还要懂得词的情感透过刚才的读,你读到了些什么呢?或者你有怎样的问题要提出来供我们一起探讨?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菬溪渔隐业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幻灯片8)说东坡的这首词可以说是中秋词中的千

4、古绝唱如此高的评价,让我们不得不再对这首词做一番深入赏读(二)深入品读:这是怎样的一个夜晚?引出小序小序有什么作用?你从小序还发现了什么?补充:子由是苏辙的字苏轼、苏辙两兄弟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写此词时,作者41岁,被贬到密州,除政治不得意外,他与弟弟分别已有六七年不见了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幻灯片9) 词分为上片、下片女生一起来朗读上片,看看上片写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讨:(1)苏轼现在被贬为了地方官,又和弟弟六七年未见,想想他的心情会怎样?(2)作者大醉后有了想离开令他伤心的尘世飞向美丽的月宫的奇异想法,他的思想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5、他的心情非常矛盾?( 4 )、“高处不胜寒”仅仅是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联系写作背景,还有无其他含义? 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归”是什么意思,作者想要归到哪里去?你们怎么理解“寒”字?(可从朝廷勾心斗角考虑)小结:“高处不胜寒”内涵非常丰富,确实表达出了作者禁不住朝廷党派相争,互相排挤的打击,害怕回去没有自己的立身之处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想通了,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抑郁之情,翩翩起舞想象一下此时的苏轼的得意之状板书 上片:把酒问月徘徊矛盾 男生齐读下片,看看下片又写了什么内容?夜深人静,皓月当空,作者此时怎样?(无眠

6、)为何无眠?(怀弟)你从词作哪个句子的背后感受到作者在怀念亲人,盼团圆,却没有团圆,说说看,你是怎么发现的?理解“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含义苏轼说是月亮惹的祸使他睡不着,我们替月亮平冤:用“不关我月,是君 ”说话(幻灯片10) 苏轼是否一直陷入这样幽愤和伤感中呢?从哪些语句可读出来?(可从读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刻意蕴和旷达情怀考虑) 合作探讨; 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由怨月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到感悟人生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最后又说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前三空填原文)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 豁达 胸襟(幻灯片11) 板书 下片:难眠怀弟哲理思考五、体悟拓展:如同苏轼一样,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不如意,学了这首词,你有哪些启发?六、妙笔生花: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站在东坡大师面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幻灯片12) 七、课堂结束语:同学们,如此优秀的作品我们用再多的语言也难以领略它的美好,老师想用音乐为大家演绎这首词,大家想不想听? 吉他弹唱但愿人长久 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此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