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785970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完整word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完整word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完整word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完整word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木兰一中 徐松华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谨此向在座的老师们学习。我说课的内容是位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平行线的判定”。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前面已经有所接触,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及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体会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这些知识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重点,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同

2、时,本节课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通过设置“观察”、“讨论”等活动来鼓励学生勤思考、多交流,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应用意识以及创新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同时,本节学习将为加深“角与平行线”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思维,并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交流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3、教材的重难点及成因: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在前面已初步接触了平行线,对三种位置的角有所了解,但对于判定方法的理解与掌握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观

3、察、画图和讨论,共同探索利用三种位置关系的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及其推理过程。难点是:“转化”的数学思想的培养。二、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技能:(1)进一步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2)能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并探究其中蕴1 涵的数学道理。(3)体会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数学思考:(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平行线的认识,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践、讨论、体会平行线的判定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解决问题:让学

4、生在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条件的过程中,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4、情感态度:(1)通过对生活中平行线的认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主动参与意识。(3)学生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发现讨论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三、教法学法分析: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教法和学法:1、动: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动画情景,鼓励学生动手做,动笔画,动脑想,动口说,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2、探:教师引导学生操作模型,动手画图与合作讨论,共同探索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时,通过设置

5、拓广探索、应用延伸等练习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3、乐: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做到“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得紧一点,直观的多一点,动手实验的多一点,使学生的兴趣高一点,自信心强一点”,促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乐于探索,乐于创新。4、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观察、猜想、归纳、类比等数学思维方法,同时,通过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推理思想,让学生尝试“说点儿理”。同时,利用课件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扩大学生知识面,使每个学生稳步提高。四、教学流程:我的教学流程设计是:从创设情境,孕育新知开始,经历探索新知,构建模式;解释新知,落实新知;总结新知,布置作业等过程来完成教学。2

6、1、创设情境,孕育新知:(1) 师生欣赏图片,学生观察、思考从几何图形上看有什么共同点。(2) 从学生经历过的事入手,让学生比较两张奖状粘贴的好坏,并说明理由,让学生留心实际生活,欣赏木工师傅画平行线的方法。落实到学生是否会画平行线?本环节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了解实际生活中平行线的广泛应用。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经历过的事入手,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应用数学无时不有。符合“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经验出发”的新课程标准要求。2、实验操作,探索新知:(1) 由学生是否会画平行线引入,用小学学过的方法过点 P 画直线 AB 的平行

7、线 CD,学生动手画并展示。(2) 学生思考三角尺起什么作用(教师点拨)?(3) 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木条(或纸条)摆成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并探讨图中同位角的大小关系。(4) 教师把学生画平行线的过程和木条模型抽象成几何图形,并归纳出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1。教师展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新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否画平行线,动手操作是否准确;学生能否独立探究、参与、合作、交流。(以上环节大约 10 分钟)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利用教具、学具让学生动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质量,教师有的放矢,让学生掌握重点,培养学

8、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及时练习巩固,体现学以致用的观念,消除学生学无所用的思想误区。3、大胆猜想,探究新知:(1)学生分组讨论、猜想、探究:问题:2=3 能得到 ab 吗?1+3=180可以判定 ab 吗?学生用语言表述推理过程,教师深入学生中并点拨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并规范推理过程。和学生一起归纳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2,3。(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环节教师关注: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敢于发表个人观点。小组团结协作程度,创新意识。3 表扬优秀小组。设计意图:猜想、交流、归纳,符合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会将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并用练习及时巩固

9、,落实新知与方法,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此环节大约 15 分钟)。4、解释运用,巩固新知:本环节教师展示例题,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说理、归纳解决问题。同时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选择习题,学生演练,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本环节教师应关注:深入学生当中,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学生的思维角度是否合理。设计意图:加强学生运用新知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本环节大约 15 分钟)。5、总结新知,布置作业:通过设问回答补充的方式小结,学生自主回答

10、问题,教师关注全体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程度,学生是否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采用必做题和选做题的方式布置作业(本环节大约 5 分钟)。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习惯,发挥自我评价作用,同时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业分层要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给基础好的学生充分的空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来确定适当的起点与目标,内容安排从画平行线的方法出发到平行线的三个判定方法的发现、论证和运用,逐步展示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层层展开,逐步深入。在教学设计时,利用学具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片和动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运用数学无时不有。以动代静,使课堂气氛活跃,面向全体学生,给基础好的学生充分的空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同时注重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探索、研究和解决,让学生学会并养成勤于动手、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在自主探索实践中发现规律,总结实践经验的学习方法,直觉和说理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在知识的应用中增长才能,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