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外后备干部调研汇报材料.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078741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党外后备干部调研汇报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乡镇党外后备干部调研汇报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乡镇党外后备干部调研汇报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镇党外后备干部调研汇报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党外后备干部调研汇报材料.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乡镇党外后备干部调研汇报材料 乡镇党外后备干部调研汇报材料各位领导:根据区委组织部、统战部的要求,下面就我镇党外后备干部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党外后备干部建设的基本情况近年来,我镇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作为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全面提高、重点培养、大胆使用的思路,着眼于党外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立足于造就一批能在领导岗位上担当重任的优秀人才,在具体工作中,从培养入手,多形式、全方位、有重点地开展选拔工作,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网,使党外干部的政治待遇有了较大改善。现已被区列入党外后备干部的一名,被镇列入党外后备干部的有二十五名,其中女性9人。分别在镇政府、学校、卫生院等单位的各个

2、部门。他们中最大的36岁,最小的只有23岁,都具有中等以上学厉。二、主要做法1、统一思想,加强对党外干部选拔任用的领导。镇党委把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作为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与镇干部工作一起安排,通盘考虑,镇主要领导带头学习党的统战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对一些重大工作部署及重点内容,组织镇中心组和基层党组织进行学习讨论,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统战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党外干部同样是党的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推进改革与发展的骨干力量,用好党外干部,对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明确职责,形成了党外干部工作齐抓共管的运

3、行机制。镇党委在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中,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发挥所长、各得其所”的基本方针和民主协商原则,组织、人事、统战部门各司其职,按照所管辖的干部权限,注重在党外干部选拔录用、流动和培养选拔方面积极创造条件,互相协调,共同搞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统战部门管理教育、组织部门考核选拔,纪检监察部门履行监督职能,人事、审计、计划等有关部门共同参加年度考核工作,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在干部任用过程中,统一考核任用,并真正做到在同等条件下对党外干部优先任用。3、广泛宣传,强化了党外干部选拔任用观。为进一步做好党外干部选拔工作,积极宣传党外干部在参政议政、发挥作用方面好的做法和典型,加

4、大对党外干部优秀事迹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党员和干部认识到,党外干部参政议政,对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党外领导干部,政治上充分信任,大胆放手使用,支持他们的工作,使他们有职、有责、有权。如我镇区管党外后备干部陈福顺同志,他作为一名党外后备干部已有6年多时间,但他从没有为自已是后备干部而娇傲。相反他思想进步,工作积极,专业知识过硬,他所分管的水利站工作十分艰苦,工作责任性强。在江宁镇的多年抗洪抢险和抗汗中都经受住考验,胜利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同时镇党委还在全镇党员干部冬训班上开展了统一战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使党内干部对党外干部工作的政策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三、面

5、临的问题和打算我镇的党外后备干部也和整个大环境一样面临着,一是由于管理体制改革,机构精减,领导干部职数紧缩,给党外干部选拔工作这个“软指标”带来新问题。二是我镇是一个合并镇,两镇合并后干部的职数已出现“超员”,客观上使安排党外干部又遇到了新的困难。三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公平竞争上岗、招标聘任等选拔干部形式的推开,给党外干部选拔工作带来新的矛盾。四是一些党外网知识分子在观念上、价值取向上、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等等都给党外干部的选拔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五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客观上也使党内一些领导干部对党外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存在着畏难思想。针对上述新情况,我们打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采取措施:1、必须

6、从提高认识入手,不断强化政治责任意识,为做好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奠定思想基础。我们将着眼于从政治、政策的高度上看问题。具体地讲,就是强化“三个意识”:一是强化坚持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意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选拔党外干部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保证基本政治制度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二是强化党外有人才的意识。要切实纠正克服目前在党内存在的“优秀分子都入党,党外没有人才”、“职数那么少,中共党员都用不过来,哪有位子安排党外人士”、“党外人士缺乏经验,干部难选”等片面、保守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党外人才观。三是强化党外干部同样是党的干部的

7、意识。选拔任用党外干部历来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无论党员干部还是党外干部,在选拔任用的条件标准上,选拔任用的工作程序上,党对干部的总体要求上,以及干部的责权利等方面都是相同的,绝无两样。因此,党外干部一样是党的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改革与发展的骨干力量。2、抓源头、抓基础、抓规划,集蓄和储备一批相对层次较高、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后备干部名单。选拔党外干部,必须要善于从基础抓起,从第一线抓起,在目标规划上做文章。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规划,这样工作就能上轨道,有规范性。工作规划要具体实在,有可操作性,哪些部门和单位需要安排党外干部,已经安排了多少,缺多少,什么时间配备,怎样分步

8、实施,都应当有很明确的要求。二要物色、建立一批后备干部队伍名单,努力形成一批层次高、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基本上可以满足领导班子建设需要的、跨世纪的党外后备干部人员名单。要克服选拔党外干部的范围狭窄的问题,扩大识人选才渠道,不能等到党外知识分子自身具备条件之后,才能进入培养选拔的视野。特别是对处在第一线中青年、有发展潜力的党外知识分子,要历史地、全面地分析和评价,对他们要看本质、看主流,而不应以一般的缺点和个人性格、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来苛求。三要认真贯彻上级的有关政策规定,统筹安排,合理分流,有意识地保留一部分优秀分子留在党外,以保证有充足的党外干部后备来源。四、建议1、建议上级主管部门要采取包括

9、政策导向在内的必要措施,使党外干部的“无指标、软任务”变成“硬性规定”,才能使党外后备干部工作提高一个新台阶。从上级主管部门来讲,对党外干部的选拔任用应有一个大体的、参考性的要求,使这项一直处于“无指标、软任务”的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刚性化”方向迈进。当然从基层组织自身来讲,也应结合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对党外干部的职数作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在选拔标准上,应坚持先进性与代表性的统一,做到既按标准选拔,不降格以求,又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德才兼备,注重成绩,注意体现出统一战线在人事安排方面的特色。对党外干部一时没有合适人选的,应暂时留出位置,其职数不得占用。同时,考虑到党外干部的实际情况,对他们的

10、年龄和任职资历应适当放宽一些。在选拔的具体方法上,亦应与选拔中共党员干部略有区别,以公开选拔和组织推荐、党委讨论决定相结合。这样,才能积极稳妥地做好这一工作。2、建议加大力度切实做好党外后备干部的培养与培训工作,为党外干部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条件。首先,要以提高政治素质为着力点,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如办培训班、送出去学习等,提高党外人士政治上的坚定性,这是培养党外干部的政治前提,也是与中共合作共事的政治基础。其次,党组织要多为党外干部创造锻炼的机会,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积累工作经验。尤其要对那些青年“苗子”及时铺舍必要的台阶,让他们早得到锻炼提高,早进入角色,力避到需要时因职级低、任职跨度大而无

11、法安排使用。第三,要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要加强对纳入视线的后备培养人选的教育、引导工作,力争早日使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3、建议加强领导,搞好协调配合,把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落到实处。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委重视,加强领导,组织、统战工作部门互相支持、通力合作。因此,作为党委参谋和助手的“两部门”都要从党的事业的大局出发,从坚持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着眼,主动加强互相协调与合作。由于党外知识分子是统战部门的主要工作对象,而党外知识分子又是党外干部的源头,要利用自身优势,在做好物色发现、加强培养、定期考核、提出建议等前期工作,组织部门作为干部工作的职能部门,承担着党外干部

12、的考察、安排和使用工作。因此,尤其要在指导思想上树立象抓党内干部队伍建设一样抓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识。组织部门要为一部分优秀分子留在党外提供方便,多做协调工作。平时,统战部门应主动就党外干部后备人员的有关情况及时向组织部门通气,而组织部门在确定党外干部考察对象名单时,应充分听取统战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等。 &&乡关于开展“下山居住,创业致富”工作的调  查  报  告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一句古话对山区农民来说,正逐渐失去了说服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对生活和居住环境有了

13、更高的需求。但地处安吉县西南部的&&乡部分群众,居住在偏高、偏远山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导致思想陈旧,观念落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成为我乡相对贫困的弱势群体。同时,由于居住环境的限制,要建房必须开山或者填土,人为的对山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和侵害,与县委、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建设生态经济强县”这一发展思路不相谐和。因此,开展“下山居住,创业致富”工作,推进中心村集镇城市化发展,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使山区农民向县城等大城市迁移定居,实现山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保水增绿,生态保护,顺应新形势下农民对生活居住环境的更高需求,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14、,已成为新时期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  为此&&乡党委、政府根据县委、县府提出的“转移致富”工作要求,结合本乡的实际,于6月1日6月15日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下山居住,创业致富”工作问卷调查,本文就调查所得情况作一分浅析与探讨。调查的基本情况及分析  从这次调查的结果数据分析,不难看出我乡开展“下山居住,创业致富”工作有着良好的基础。首先,群众对此项工作的支持率高,在调查的682户农户中,仅有92户农户不愿“下山居住”。其他590户农户对政府提出的“下山居住,创业致富”工作都极为支持,支持率达86%。其次,打算建房的590户农户中,有82户不打算在

15、近几年新建房,175户打算今后12年内建房,141户打算在34年内新建房,192户打算在5年以后建房。 同时,愿意搬迁的农户多,在打算建房的农户中,愿意搬迁到本村中心村的农户有333户,占48.8%,打算搬到本乡集镇的有12户,占1.7%,搬迁到本县其他城镇的有17户,占2.5%,县城建房的62户,占9.2%。这说明在我乡开展“下山居住,创业致富”试点工作能满足广大群众的普遍愿望。  从调查对象的年龄结构分析,在调查的682户农户中,总人口2615人,55岁以上的430人,占调查总人口的16.4%,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人口的平均寿命为70岁左右,这部分人在15年之后逐步走向自然消

16、亡之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日益加剧,这部分人从年龄和综合素质上都很难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去适应市场,进行第二次创业。因此对这部分人应以适当引导为主,充分尊重他们自己的意愿。20岁以下,589人,占22.6%,且大多在校学习,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这部分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增强,绝大多数不会再走农业致富之路,而是通过务工、从商等途径自然下山转移。2055岁之间的1596人,占61%,这部分人正当壮年,思想观念基本与当今时代同步,自身综合素质基本适应当今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同时也积蓄了一定的资金,无论务工、从商,进行第二次创业都有较好的资本,因此,这

17、部分人应作为“下山居住,创业致富”工作的重点。  从劳动力结构分析,在这次调查的682户农户中,劳动力1627人,占总人口的62.2%,其中外出劳动力36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2.2%,有外出劳动力农户数为260户,占总户数的38.1%。外出的这些人中,有的已在外创下了一片天地,适应了离开土地的新型农民的生活,有的也正逐步向新型农民迈进,为我乡开展“下山居住,创业致富”作了有益尝试,提供了有力的事实依据。    从2002年人均收入情况分析,全乡2002年人均收入为3231元,在调查的682户农户中,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105户,仅占16.4%,这

18、部分农户要鼓励他们搞劳务输出,增加收入,待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全家搬迁下山。15003000元之间的351户,占总户数的51.5%,这部分家庭通过一定的政策激励和配套措施的实施,可以促使他们向中心村集镇或向县城转移致富,3000元以上的农户共226户,占总户数的33.1%,这部分农户已有一定的资本和能力,应以引导他们直接向县城靠近,一步到位。虽然在这次调查中,农户对“下山居住”工作都极为支持,满意率达86%,但是在农户的思想上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顾忌和想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农户经济条件已成熟,也很想搬到中心村或其它集中地带建房,但是又担心集中地带建房地基难以落实;二是一些农户

19、经济条件尚不成熟,又迫切想建新房,缺口资金希望政府从多种途径给予一定的支持;三是部分农户担心搬迁下山后就业问题难以解决;四是是部分农户担心搬迁建房后离责任山、责任田远了,给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开展“下山居住,创业致富”工作的初步思路在为时半个月的调查中,我们通过将农户对“下山居住”存在的想法和顾虑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宣传引导,使农户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二是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鼓励农户下山居住。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加强宣传,进一步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下山居住,创业致富

20、”的认识,使群众“想下山”。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民仅有的生产资料与现时生产水平不相适应,“靠山靠水”难以跟上教育生活等消费支出。城市经济逢勃兴起,城市已成为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的集聚地,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为农民在城市创业提供广阔天地。通过宣传和引导,使农户充分认识到“下山居住,创业致富”工作是新时期实现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是实现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推进中心村、集镇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形式。   二、 科学规划,进一步完善现有土地两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使群众“能下山”。规划要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要充分考虑今后20年内经济社会发

21、展对居住带来的影响(前瞻),充分考虑以生态、旅游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居住带来的影响。村及村民小组管理体制的调整过程中,只保留基础良好,发展潜能较大的中心村,大幅减少自然村落,做大做强中心村,适势兼并行政村。下山新建房以县城迁居为重点,同时增强&&集镇居住功能,实行梯度转移,把家庭条件好、素质高的部分农户作为下山居住工作规划的重点对象。   三、 促进增收,进一步加大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提高迁居经济实力,使群众“移得动”。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坚持发展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提高本地就业能力。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通过技能素质培训、劳

22、动力资源信息收集、企业结对等形式使更多人走向市场、走向集镇,达到异地致富的目的。加大教育投入,使我乡的下一代有更多的人走向高等学府,实现教育脱贫。四、政策引导,进一步激发农民下山居住的积极性和增强异地致富的信心,使群众“住得稳”。落实合理的土地生产资料流转政策,放宽农户原承包土地,荒山荒坡等生产资料的多种流转形式。完善合理的建设用地征占政策,放宽农户迁居条件,按“统一规划,自愿有偿,有序推进,梯度转移”的原则,积极鼓励“下山居住”。制定各项社会配套措施,放宽迁居农户的就业、就医、子女就学、劳动保障户籍等同等公民待遇,解决迁居户的水、电、通讯等生活问题。出台系列配套政策,帮助解决搬迁户建房、户口

23、迁移等手续,制定统一的补助标准。  最后,在“下山居住,创业致富”工作过程中做到四个结合:即把“下山居住”工作与生态立县、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工作紧密结合,把“下山居住”工作与劳动力转移工作紧密结合,把“下山居住”与科教兴农工作紧密结合,把“下山居住”与社会各项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解决山区群众就业难、致富难的问题,逐步向宽裕型小康社会迈进。                    

24、                                                  

25、         &&乡农经站  指导思想: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课改完善和深化学科教学常规,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为重点,以教科研为先导,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提高育人质量为目标,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教研思想,积极营造教研组发展的新的生长点,使中学文科组持续稳定的发展,为争创先进教研组而努力奋斗!活动主题:有效课堂教学效率工作措施: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质2、理论学习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学习由各成员轮流以理论配

26、实际教学案例的形式进行,让理论真正起到领航课堂教学的作用。每学期每人至少上交1篇学习体会或反思。3、组织本组教师认真撰写教学论文,要求每位教师至少有一篇论文或教学心得或教学反思;积极参加各类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活动,力求出几篇高质量的论文。二、齐抓教学常规落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1.加强集体备课,每学期上交一份精品教案或二度备课的教学设计和一份说课材料。2.做好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工作。尤其要关心后进生,厚爱特困生,积极投入到爱心帮扶活动中去。3认真做好教学质量分析工作,每学期至少进行2次教学质量分析。4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建立教研组博客,每人每周至少更新一篇教育教学随

27、笔,实行网络教研。5加强听课与评课,组内教师相互听课不少于12节;每人有一篇有质量的评课稿。三、加强课题研究管理,提高教研水平1.组织教师在有集体备课下以微格教研、同课异构和一课同构的模式认真上好公开课、研讨课,写好教学反思。2组织教师积极进行课题研究。组内至少有1个课题在县级立项研究,并认真做好过程管理和有关材料的总结工作。四、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1组织英语角、文学社等各种社团。2组织各种比赛,如英语单词竞赛、听力竞赛、英语综合能力竞赛、手抄报展赛、读书比赛、阅读比赛、时事比赛等。教研组活动计划一览表周次 活动内容主讲主持第二周讨论制定教研组计划; 建立教研组博客陈松涛李素艳第三周理

28、论学习(论文、案例)陈松涛李素艳第四周语文组集体备课 第五周课例研究许伟静 陈松涛陈瑾慧 第六周语文组集体备课; 初一英语听力竞赛李素艳 第七周课例研究; 理论学习(小组活动)陈瑾慧 李素艳陈松涛 第八周教学专题调研(教研室); 第九周理论学习(命题;信息技术) 百词听写竞赛;苏立新 杨细珠林慧第十周英语组集体备课; 期中练习 第十一周课例研究; 期中质量分析李素艳 李丽方静第十二周英语组集体备课 第十三周课例研究; 信息技术培训方静 杨细珠李素艳第十四周社政组集体备课; 第十五周课例研究林慧 苏立新许伟静第十六周百词听写竞赛 第十七周课例研究(复习课);陈松涛 林慧;方静苏立新第十八周交流心得  15 /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