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教案2.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794443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度单位》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长度单位》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长度单位》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长度单位》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长度单位》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度单位》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度单位》教案2.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长度单位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 23 页。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 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二、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三、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 1 厘米的正方体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

2、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学生汇报量的结果。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二、自主探究。1、认识 1 厘米。(出示例 2)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 0 刻度到 1 刻度之间的长度是 1 厘米)找出自己尺子上的 1 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

3、是1厘米。用手比划一下 1 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 1 厘米有多长。2、认识几厘米。师:我们知道 1 厘米有多长,那 2 厘米、3 厘米又是多长?问:2 个 1 厘米是几厘米?4 厘米里有几个1 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 厘米的一段吗?3、完成例 3。出示纸条,用尺子量一量是几厘米。填在书上。三、拓展运用。1、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2、用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3、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四、总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 米的长度观念。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

4、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3、根据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 米=100 厘米。二、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三、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 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 根据 1 厘米和 1 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 1 米100 厘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 1 厘米。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 2 厘米、4 厘米、5 厘米、8 厘米、10 厘米的实际长度。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4、一名用学生

5、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二、自主探究。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 1 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 1 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 米的长度。2、让学生看一看,

6、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米。3、完成教材第 4 页的做一做。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 1 米、2 米的长度给大家看。4、出示例 5。让同学们在米尺上看看 1 米里面有有多少个 1 厘米。教师提问“:1 米里有多少个厘米?”也就是“1 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 米100 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三、拓展运用。1、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米?2、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四、总结。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 56 页。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

7、画线段的方法。 二、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具准备直尺、弯的实物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一根细线,线不是直的,问:怎么能量出它的长度?二、自主探究。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像牙膏盒、药盒、直的吸管、铅笔、直的铁丝等等直的边就是直线。2、出示例 6。观察黑板上、桌子、童话书的边可以看成线段。想想还

8、有那些东西的变可以看成直线?3、线段可以度量吗?量出课本第 5 页例 6 下面的线段的长度,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 0 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4、完成例 7。用直尺画出一条 3 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总结:从尺的 0 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 3 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 3 厘米。三、拓展运用。1、完成教材第 5 页的做一做第 2 题。下图有三个点,连接每两点画线段,一共可以画出几条线段?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画完交流是怎么画的,并说说画出的是什么图形。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7 题。四、解

9、决问题。 1、教学例 8。提问:我们学校操场上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回答图中小女孩的问题。是 13 厘米还是 13 米呢?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指名回答,说想法。2、教授方法。方法一:排除法。1 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 13 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 13 米。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 1 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所以旗杆应该是 13 米高。10 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方法三:类比法。和身边的 13 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 13 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 13 米。3、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 7 页做一做,选择合适的单位。(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8 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五、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