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出凝血异常的鉴别.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803244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围手术期出凝血异常的鉴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围手术期出凝血异常的鉴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围手术期出凝血异常的鉴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围手术期出凝血异常的鉴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围手术期出凝血异常的鉴别.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围手术期出凝血异常的鉴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手术期出凝血异常的鉴别.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外科/创伤涉及的出、凝血层面: 既有:生理性 平衡 病理性低凝状态出血 病理性高凝状态血栓形成,1、患有遗传性止血缺陷病人的外科手术 2、外科手术对生理性止血的影响 3、术前出/凝血试验的意义和价值 4、凝血试验异常病人的有创性检查/治疗 5、接受抗凝疗法病人的有创性检查/治疗 6、术中、术后病人出血的判别及咨询,1、血友病A(hemophilia A) 血友病B(hemophilia B) 血友病病人每天面临“自发性出血”,一般应尽量避免外科手术。 对血友病病人进行任何外科手术,应该视同为“英雄壮举”的“标志”,因其结果常常是“灾难性”的,大多数病人死于“出血”。,2、血友病类病人手术需补

2、充的凝血因子种类: 输入全血仅能提高FVIII到10%,FIX到20%,不可取(“二战”期间) 冷沉淀物(cryoprecipitate)可提高FVIII到任何预期水平(上世纪60年代) FVIII、FIX浓缩物,可提高FVIII、FIX到任何预期水平(上世纪70年代),重组人FVIII(Baxter) 1.3$/IU FIX复合物 适用于FIX缺乏或FXIII抑制物 纯化的FIX产品适用于FIX缺乏 重组人FIX产品0.78 $/IU,适用于FIX缺乏,3、FVIII:C的特点和输入量估算: FVIII:C半衰期8-10小时 正常FVIII:C活性:50%-150%,重型血友病A1% 凝血因

3、子活性是指存在于1ml新鲜正常人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活性,在正常混合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浓度为1U/ml或100U/dl,或100%活性,凝血因子补充替代的用量计算: 根据体重或血浆体积计算 全血容量=体重的7% 血浆体积=全血容量(1-血球压积) 所期待提升的FVIII:C活性 Example:一重型血友病A患者, VIII:C1%,血浆体积为3000ml,欲进行腹腔手术,要求FVIII:C活性达到100%,则需输入3000U FVIII:C(1U/ml可达100% VIII:C活性),此为负荷剂量,还需要继续的维持剂量。,4、常见外科手术(血友病A或B)所需的FVIII:C或FIX:C需要量 接受

4、外科手术的血友病病人,需补充的因子浓度应尽可能的“高”和尽可能的“长”(时间),一般而言,外科手术前(早晨)给予输注所需因子,诱导麻醉前测定因子浓度以证实之。 (1)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 ESWL) FVIII:C或FIX:C levels:50%-60%(术前) 50%-60%(术后维持3-5天),(2)小外科手术(内镜下组织活检,关节镜手术,淋巴结活检,皮肤、乳腺活检,复杂性拔牙) 要求输入的凝血因子保持在30%的谷浓度(trough)和60%峰浓度(peak),维持3-4天 (3)大外科手术(腹腔手术,骨科手术,胸外

5、手术,神经外科手术) 要求输入的凝血因子:谷浓度80%,峰浓度150%(生理性止血所需的浓度),维持术后第4-5天,对于腹腔手术或肾手术(腹压/肌肉压)及骨科手术后面临的“运动性康复”,维持时间可延至7-10天。,5、遗传性凝血功能缺陷病人外科手术的“基本指南” (1)明确诊断 (2)排查是否存在凝血因子抑制物,肝炎病毒,HIV感染 (3)手术适应症与止血机制正常病人的适应症相同 (4)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 (5)咨询血库医生、血液科医生、麻醉科医生 (6)肌注给药禁忌,尤其在术前,(7)避免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 (8)计算并确定及给予合适的凝血因子剂量(术前) (9)频繁监测凝血相关参

6、数 (10)重复持续输注所需凝血因子,尽可能长时期维持病人止血所需的凝血因子水平 (11)考虑是否使用其他辅助性止血药(如抗纤溶药)或“减压麻醉”,1、大血管性出血(动脉或静脉),通常采用物理方法止血,包括:烧灼、压迫、缝合、填塞等 2、微血管性出血或血栓形成,取决于“完整的止血系统”的平衡被“打断”,包括: (1)受损血管释放组织因子(TF) (2)活化的FVII激活引起外源凝血途径激活 (3)过量凝血酶生成诱导血小板聚集 (4)血小板粘附/聚集于损伤的血管内膜,并释放血小板内容物强化血小板介导的止血 止血 “过度” 血栓,3、外科源性血栓形成的“信号”: 机制:(1)血管组织损伤释放足量T

7、F和IL-6、TNF,启动、激活外源凝血途径 (2)术后或创伤后最初数小时,循环血中tPA增加至正常的2倍,24小时内降至正常 (3)创伤后PAI-1迅速,可达正常4-5倍,然后逐渐(24小时),高水平PAI-1抑制纤溶活性,导致“纤溶关闭”(fibrinolytic shutdown) (4)外科/创伤/烧伤,凝血酶过量生成,消耗过多AT-III,易于形成血栓。 4、外科手术后不仅关注出血问题,更需注意血栓形成的预防和处理,尤其在骨关节外科、心肺旁路外科、原位肝移植等手术状态。,1、术前止血机制检查的基本选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 国外资料显示,外科

8、手术病人中,过度出血的发生率仅3%。 一组资料显示:4499个术前病人进行了术前凝血机制检查,2%存在过度出血,止血筛选试验敏感性18%,特异性90%,阳性预测值3%,阴性预测值98%,术前初筛试验结果与手术的出血之间无明显相关性。,(1)在美国,各类手术的术前凝血机制检查,花费300亿$,临床价值格外有限 (2)Mayo clinics:1000个外科手术病人,不测术前凝血机制,出血死亡率和手术大出血:0%。 (3)术前凝血机制筛选试验检查的理由: a.习惯:52% b.“防卫性医学”:45% c.创收,详细的病史查询更为重要,包括: (1)家族成员中是否有容易出血的病人 (2)曾经受过外科

9、手术者或分娩时有无过度出血倾向(包括大小外科手术、活检、拔牙) (3)既往经历过外科手术者,是否需要外科医生重新探查伤口部位,是否由于过度出血而找做手术的外科医生? (4)女性病人是否有长期的月经过多史?是否由于月经过多引起贫血而接受过铁剂治疗?,(5)是否易发皮下青紫斑,是单发还是多发?瘀斑仅限于大腿还是其他部位?瘀斑是否突出于皮肤表面(血肿)? (6)是否有自发性鼻衄,偶尔还是经常性? (7)是否接受过输血或血浆制品?什么原因? (8)是否在创伤、车祸、有组织或自发的体育活动中易发瘀斑或过度出血。,1、肝活检 一组较大宗病例研究显示(McGill): 在历时21年,9212例肝活检病例,如

10、果病人PT比率(PTR)1.5,血小板计数55,000/ul,肝活检后出血发生例数为32例,发生率0.03%,任一凝血试验结果与术后出血不存在相关性。,一组较小的病例研究显示(McVay and Toy): 175例病人,PTR1.5(相当于INR1.8),APTT比率1.5,血小板计数50,000/ul,6例出现穿刺后出血(3.4%),在肝癌病人的凝血异常与活检后出血存在一定关联,术前输入FFP或血小板与出血的发生率不存在明显改善的关联。 如果慎密:术前可输入FFP或血小板,但临床的效果和合理性缺乏循证医学资料证明。,2、穿刺置管(paracentesis)和胸腔穿刺(thoracentes

11、is) 在108例接受穿刺置管或胸穿病人,PT和APTT延长(2倍于正常),血小板低至50,000/ul,其中10%病例术前结予4uFFP输注,90%病人则否,结果术后出血(定义为术后Hb下降2g/dL),与术前FFP输注及术前的凝血机制检查无明显相关。,3、支纤镜(bronchoscopy) 对支纤镜检查及经支纤镜活检伴有止血试验异常的病人,目前所报道的资料显示,止血试验结果与术后出血不存在相关性,即使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血小板计数 20,000/ul,风险/利益比权衡,穿刺或活检带来的“利益”优于“出血”的风险,尽管如此,仍需小心谨慎应对。,4、腰穿(lumbar puncture) 有

12、研究对5223例腰穿病人(pt 10,000/ul,进行腰穿,预防性血小板输入并不推荐。,来自于国外所有有关术中或术后早期出血的综述文献结果显示:这类出血75%-90%的原因指向:技术性!包括:未完全的缝合,钳夹止血不全,血管缝合问题等,小部分的出血由于止血机制障碍所致。,抽取静脉血标本,检查:TT、PT、APTT;以上任何一项异常,则行1:1正常血浆纠正试验 分析评估血液学参数:血涂片观察有无破碎红细胞,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是否核左移或空泡 注意出血的临床特点 重复追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复习病人的有关参数:术前肝/肾功能是否正常?术前止血初筛试验是否正常?术前是否服用了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抗炎药 病人是否存在脓毒血症 病人是否接受了血制品?(种类?量?何时?) 何种外科术式被采用? 麻醉时间是否被“拖长”? 注意出血的类型和出血的速率及后果评估,视情况给予输入RBC或循环扩容 血管造影伴或不伴动脉栓塞 出血部位的重新手术探查 在有精确诊断或明确指征的情况下,可谨慎或有限的使用FFP、冷沉淀、血小板,DDAVP的应用 抗纤溶剂应用 在选择性病例,可考虑使用重组人活化的凝血因子VII(rFVII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