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第6章.ppt

上传人:数据九部 文档编号:10806243 上传时间:2021-06-0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学与气候学第6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第6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第6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第6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气象学与气候学第6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象学与气候学第6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学与气候学第6章.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2,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气候形成的概述,太阳辐射因子,环流因子,下垫面状况因子,人类活动的影响,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3,1. 辐射因子 复习:第2章“天文辐射”和地气系统辐射收支平衡,2. 环流因子 纵观地球,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8%,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约有80%的能量为海洋所吸收,且将其中85%左右的热能储存在大洋表层;同时,海洋还通过蒸发,向大气提供约86%的水汽来源;此外,海洋还是CO2的储存库,可调节大气中CO2含量,以此影响气温和大气环流状况。由此可见,海洋是大气环流运转的能量和水汽供应的主要源地

2、和储存库。 同时,大气环流向下输送动量,产生风应力,促使海水上下涌动,表层出现洋流现象。这样海洋和大气之间通过一定的物理过程发生相互作用,组成一个复杂的耦合系统,亦称为:海气的相互作用。 环流因子对气候的影响分为: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两部分。,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4,2.1 大气环流状况(复习第3章第3节“大气环流”内容) 2.2 洋流状况 海洋中,海水从一个海区水平地或垂直地流向另一个海区,这种大规模的非周期性的运动,称之为洋流。 1)分类: 按洋流本身与周围海水的温度状况分: 暖洋流、冷洋流; 暖洋流低纬流向高纬;冷洋流高纬流向低纬。 按洋流形成

3、的原因分:风生洋流、密度流、补偿流。 风生洋流(风海流)大气运动产生风应力,促使海水上表发生流动; 密度流因海洋的水温、盐分及密度不均引起的; 补偿流因某地海水流走,相邻区域海水流入补充而形成的。,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5,2)世界大洋表层中洋流的概况:,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6,A)以南、北副热带G为中心的反气旋大洋环流 B)以北半球中高纬度D区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见上页图】 C)北印度洋季风漂流 D)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岸上西风漂流和绕极环流,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7,简化的表层洋流模式,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

4、,8,实际表层洋流与简化模式的异同,同: 北半球副热带地区有一顺时针方向的涡旋 南半球副热带地区有一逆时针方向的 异: 赤道逆流(补偿流) 环绕南极大陆的西风漂流(地形作用) 北大西洋高纬气旋型涡旋更明显 海水向涡旋的中部符合,没发生堆积,表层洋流特征的原因: 除风应力外,还有其他外力作用的综合结果,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9,3)洋流的作用 在暖洋流的作用下,大气从洋面得到热量多,同时海温变高,水汽向上输送,使大气下层增暖变湿; 相反,在冷洋流作用下,大气下层降温,有可能会使洋面上空出现逆温现象。,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10,2.3 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1

5、)环流与热量输送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对气候系统中的热量重新分配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将低纬度热量传输到高纬度,调节赤道和两极间的温差(a);另一方面又因大气环流方向在海陆之间有差异,加之冷暖洋流两性的差异,使同一纬度带上大陆东西岸气温产生了明显差异,破坏了天文气候带的地带性分布(b)。 a)“赤-极间”热量传输: 就年平均而言,热赤道约在5N左右,其中显热输送从热赤道开始向北、向南输送,潜热量约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向高、低纬地区输送;而大洋环流热通量约自2N左右的洋面向南北两侧输送。,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11,据估计,在这种环流的经向热量输送中,大气环流作用占约67%,洋流

6、作用约占30%。在赤道至低纬度(30度)间洋流输送大于大气环流输送;在纬度30度以上的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作用超过洋流。 这种“海洋-大气”接力式的经向热量输送是维持高低纬度能量平衡的重要机制。 b) “海-陆间”热量输送 冬季,海洋为相对热源,陆地为冷源。在中高纬度地区,盛行西风,大陆西岸为迎风面,受暖洋流影响,提高了大陆西岸的气温;此时,形成大陆西岸暖,东岸冷的现象。 夏季,相反。这时,大陆通过大气环流向海洋输送热量,迎风海岸气温较为凉爽,尤其在冷洋流的海岸,要比大陆气温低很多。,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12,2)环流与水分循环 水分循环的三个分量:蒸发、降水和大气水分输

7、送,都与大气环流有重要联系。 蒸发过程中,在水源充足的条件下,蒸发快慢和蒸发量的多寡,要受下垫面温度和环流方向及速度的影响; 降水产生,主要依靠水汽凝结,水汽凝结条件中以上升运动为主,环流可以促使上升运动发展; 水汽输送,在低纬度Hardly环流作用明显;在中高纬度地区主要通过大型涡旋运动进行。,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13,2.4 环流变异对气候的影响 请复习回顾:第3章第3节中的大气环流平均状况(有平均纬向、经向和水平环流);但在某些年份,大气环流也会脱离常态,有异常的行为,同样,也会直接影响该期内的天气和气候出现异常。 我们就近些年来出现的影响重大的、典型的、频繁的气候

8、异常现象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现象为例,介绍一下环流形势场变异时,对气候的影响。,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14,1)沃克环流 (Walker) 它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面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纬圈热力环流. 由英国气象学家沃克在20世纪20年代首先发现,是热带太平洋上空大气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 它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较干燥的空气在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成为赤道信风的一部分,当信风到达西部洋面时,受到较暖洋面的影响而上升再向东运行,如此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流。,主要在马来群岛、非洲和南美中部地区,由于降水充沛,积云释放大量潜热,形成几个热源,而在非洲和南美沿海地

9、区由于冷海水上翻,形成热汇,从而造成水温东西向的差异,引起纬向气压差,使热源区空气上升,流至热汇区下沉,而低空从热汇流向热源区,形成了赤道地区三个东西纬向上闭合的环流圈,位置分别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南亚处。,(太平洋walker环流),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15,Walker环流的上升支和热带太平洋西部暴雨频繁、台风活跃和云层厚密有关;至于其东部的沉降支则为该区带来干燥晴朗的天气。 “Walker环流”对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调节有重要作用。 对于赤道太平洋地区的walker环流来讲: 如果东太平洋的洋面温度升高,就会产生较暖而且湿润的上升气流,削弱“沃克环流”,同时美洲中部一

10、带会气温上升、暴雨成灾,这就是著名的“厄尔尼诺”现象。,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16,2)厄尔尼诺(EL Nino) 这个词来源于西班牙文“EL Nino”(原意是圣婴)。最初表示某些年份圣诞节前后,沿南美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的太平洋海岸附近,出现季节性水温上升的现象。 这种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季节性上升的现象,每隔几年就又一次异常发展,可使南美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延伸至赤道东太平洋向西至日界线(180度)附近,海面异常增暖,造成原来干旱的气候突变为多雨气候,严重的时候可形成灾害。 确定EL Nino现象发生的指标,常用赤道东太平洋(0-10S, 90W-180)的表层

11、海温距平来指示。 凡连续两个季以上平均海温距平 0.5 或海温月距平峰值达到1.0 ,定为厄尔尼诺事件;相反,如果指标达到上述数值的负距平时,则定为反厄尔尼诺事件(又称拉尼娜事件“La Nina” )。,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17,3)南方涛动(SO, Southern Oscillation) 是指印度洋赤道D区与南太平洋副G区这两大活动中心之间的海平面气压变化呈现负相关关系。 即:当东南太平洋的副G比常年升高(降低)时,印度洋赤道D比常年要低(升高),它们之间呈现此起彼伏状,形成两大洋上的大气间的涛动。 近些年,北半球也发现了北大西洋涛动(冰岛D和亚速尔G之间)和北太平

12、洋涛动(阿留申D和北太平洋副G之间)的反相振荡现象。 符淙斌和叶笃正着眼于全球的振荡特征,将以上三大涛动统称为“低纬度涛动”(Low Latitude OscillationA very low frequency seesaw in global tropics ,1989)。,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18,4)ENSO与气候 在讨论海气相互作用和气候变化关系时,通常将SO、EL Nino与Walker环流综合一起分析。 因为在EL Nino事件发生的同时,出现了东南太平洋副G气压下降,西太平洋赤道海域的D气压上升,即南方涛动强度减弱,相应的赤道地区的东西向环流也减弱,此时

13、,合称ENSO事件发生。 ENSO是低纬度地区海气相互作用的强信号特征。在涛动低指数期,赤道低压主体减弱,前端向东伸,此时太平洋上的副热带G减弱并向高纬移,其结果必然使信风减弱,赤道西风发展,此状态有利于赤道西太平洋暖水向东扩展输送;同时,赤道东太平洋冷水上涌现象减弱乃至停止,造成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事件(EL Nino)在海面高水温影响下,Walker环流改变,其上升分支向东移,对流现象在西太平洋减弱,在中东太平洋发展,在东太平洋出现多雨带。,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19,相反,在低纬度涛动高指数期,海上大范围降温,赤道主要对流区局限于西太平洋,Walker

14、环流上升分支西移,东太平洋出现干旱气候。 ENSO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如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印度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现象;而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的西岸则多雨。 同时,ENSO除影响低纬度气候外,还可能通过遥相关影响到中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如厄尔尼诺年,我国东北地区和日本夏季持续低温,有些年份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少等等现象,也可能会和厄尔尼诺有关。,ENSO监测和预测研究 翟盘茂主编 气象出版社 2000年,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20,第六章 气候的形成,气候形成的概述,太阳辐射因子,环流因子,下垫面状况因子,人类活动的影响,2021/6/

15、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21,3 下垫面状况因子,下垫面是大气下层空气运动的边界面,也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影响气候的作用十分明显。 下垫面因素有很多,包括:海陆间差异、地形和地表性质差异、海洋中洋流的分布和强度、冰雪覆盖层的影响等。 3.1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1)海陆间热力差异 2)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 3)海陆分布对大气湿度影响 海洋是水汽源,陆地复杂(冬季是汇;夏季,潮湿地是源,干旱地是汇)。 海上多成雾;陆上沿海区比内陆多雾。 海陆分布对降水量和降水时间也有着显著影响。,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22,4)海陆分布对风的影响 a)海陆风(第3章4区域和局地尺度

16、的环流) b)季风 定义: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以年为周期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特点: (1)盛行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2)风的性质有明显差异(如湿润程度、水汽含量等); (3)影响的天气现象也有明显差别。 成因:主要取决于海陆热力差异状况和行星风带的季节性变化。 特例分析: 东亚季风影响区域: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 主要由太平洋与亚洲的内陆之间的海陆热力差异为影响因子,外加青藏高原影响辅助而形成的。,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23,冬季,亚洲大陆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盘踞控制,高压前缘的偏北风成为亚洲东部的冬季风;由于蒙古高压比较强大,由陆向海,风力也较强。 同时该高

17、压带来的是冷气团,因此会产生低温、干燥和少雨天气。 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控制,同时加上西太平洋副高西伸北进,高低压之间的偏南风成为亚洲东部的夏季风,但是此时高低压之间的气压梯度较小,所以风力较弱。 同时,带来的是由低纬的沿海向高纬地内陆的气流,会形成高温、湿润和多雨的 天气。,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24, 南亚季风影响区域: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及中国西南部等地。 主要是行星风带季节性移动和青藏高原大地形作用为影响因子,同时辅助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冬季,行星风带南移,赤道低压移至南半球,亚洲陆上冷高盘踞,此高压南部为东北风成为南亚地区的冬季风。此风,由陆吹向海洋,带来干燥

18、少雨天气。,夏季,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回北半球,其中心位于印度半岛附近,同时北太平洋副高西伸北进,高低压之间风向呈现偏南风;加上南半球东南气流越过赤道能到达南亚,此风转向为西南风,成为南亚地区的夏季风。此风,由洋面吹向陆地,可带来潮湿多雨天气。,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25,5)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根据海陆分布对温、湿、风等的明显作用,可将海、陆条件下的气候分为两大气候类别: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某地区气候受海洋影响较深,且能反映出海洋影响的气候特征; 大陆性气候某地区气候受大陆影响较深,能反映出大陆影响的气候特征。 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

19、面。(Book P181-183) 分布:主要决定于距海远近、大气环流条件和洋流状况的因素。 a) 大陆上,越近海洋,气候的海洋性越强;越深入内陆,气候大陆性越强(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突出); b) 在信风带大陆西岸,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并有冷洋流经过,受不到海风影响,会干燥少雨,呈现大陆性气候特征;而此带的大陆东岸,风从海洋吹向陆面,并有暖洋流经过,因为潮湿多雨,呈现海洋性特征。 c) 欧亚大陆温带,大陆西岸吹向岸风,气流经过暖洋面,具有典型海洋性气候,向东到大陆内部,不受海洋影响,呈现典型大陆性气候特征。而大陆东岸,具有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冬夏季不同,冬季偏大陆性,夏季偏向海洋性特征。,202

20、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26,3.2 地形起伏及地表特性对气候的影响 1)地形与气温的影响 a)高大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动力作用(机械阻挡)和热力作用 可复习第3章第3节“大气环流”影响因子 BOOK185 分析表6.10 b)中小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主要依赖于中小地形的坡地方位、地形凹凸型态、海拔高度状况等因素。 有利于形成气候的垂直地带性。 2)地形对气流的影响 通过山地时,大气流场会发生变化(如气流的绕行、爬越现象等),同时,山地地形还会产生一些局地性环流(如高原季风、山谷风、焚风、峡谷风等等)。 可复习第3章3节“大气环流” 3)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对降水形成有促进作用 P188

21、对降水分布的作用复杂 P189,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27, 青藏高原 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 1)对气温影响: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在内陆中如同一个大气海洋中的一个巨大孤岛。它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冬季为冷源,夏季为热源,对四周的大气热量输送有明显作用。 2)对气流影响: 冬季,西风气流遇到青藏高原的阻碍被迫分支,分别沿高原绕行,于是西北侧为暖平流,西南侧为冷平流,绕过高原后气流辐合,东北侧为冷平流,东南侧为暖平流。 夏季青藏高原对南来的暖湿气流的北上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不过暖湿气流一般具有不稳定层结特征,比冷空气容易爬升山地。 同时,青藏高原自身的热力因素,使该地区冬

22、夏两季盛行风向相反。 3)对降水影响: 夏季影响热带西南季风气流的北上,使高原西南处形成雨带;同时绕流的西南季风分支往东,长驱深入,到达东部江南地区,促进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绕流的另一分支,可至我国西部,缓解西部干旱旱情。,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28,3.3 冰雪覆盖对气候的影响 冰雪圈是气候系统组成部分之一,地球上水分总量约为 ,其中2.15%为冰雪,占了全球总淡水量的80%, 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地区。它包括:季节性雪被、高山冰川、大陆冰盖、永冻土、海冰等多种形式,他们同陆地、海洋的物理属性完全不同,形成一种特殊的下垫面。 当然,它们对气候形成和变化也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大气重

23、要的冷源地,对大气热力环流和高低纬度之间的能量都有重要作用。,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29,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30,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31,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32,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33,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34,雪线def: 指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为积雪覆盖且终年不化的现象出现,则这个高度称为雪线(snow line)。 其作用:直接标示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故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2021/6/4,徐师大 城市与环境学院,35,总 结 思 考 : 气 候 形 成(内因)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