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让应对全球变暖.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10811052 上传时间:2021-06-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如何让应对全球变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论如何让应对全球变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论如何让应对全球变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如何让应对全球变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如何让应对全球变暖.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试论中国应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内容摘要: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我国是一个海岸线漫长的国家,更易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应对的措施和方案。关键词:全球变暖、 、 正文: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敲响警钟,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涵盖政治、经济、能源等方面的综合性问

2、题,全球变暖的事实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我国是一个海岸线漫长的国家,更易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因此我国更应该采取科学、合理、全面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一、我国应对全球变暖的战略和目标我国应对全球变暖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增进国际合作,不断提高应对全球变暖的能力,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的贡献。我国应对全球变暖坚持如下原则:1、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应对全球变暖;2、共同但有区别的

3、责任”的原则;3、减缓和适应并重。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应对全球变暖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4、气候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5、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转让;6、全民参与和广泛国际合作。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目标,即: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气候变化相关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得到较大提高,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其具体目标有如下四点: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增强适应全球变暖能力;3、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4、增强公众意识

4、与管理水平二、我国减缓全球变暖的政策与行动中国积极推进减缓全球变暖的政策和行动,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植树造林等方面采取了如下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1、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4、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5、减少农业、农村温室气体排放;6、推动植树造林,增强碳汇能力;7、加大研发力度,科学应对全球变暖。三、我国适应全球变暖的政策与行动我国在农业、森林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等领域,以及海岸带及沿海地区等脆弱区,积极实施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

5、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农业方面,国家制定并实施农业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种子工程”等方案。在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方面,通过制定并实施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依据;进一步加强林地、林木、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加强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与重建。在水资源方面,制定并实施水法等法律法规;大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制订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加强海岸带和沿海地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开展海气相互作用调查研究,深化海气相互作用的认识,提高了海洋灾害防御能力。在其他领域,加强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

6、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强强台风和区域性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防御体系建设。四、提高全社会应对全球变暖意识我国一直重视环境与全球变暖领域的教育、宣传和公众参与。近年来,国家通过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先进理念,不断引导全社会提高应对气候变化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国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学校教育和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利用各种手段普及全球变暖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全社会的全球环境意识。我国已出版大量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出版物、影视和音像作品,创办中国气象电视频道,建立了资料信息库,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全球变暖方面的知识普及,举办“气候变化与科技创

7、新国际论坛”,召开“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等大型国际研讨会。积极组织了各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系列活动。五、加强全球变暖领域国际合作我国本着“互利共赢、务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参加和推动应对全球变暖的国际合作,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我国长期以来积极参加和支持气候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活动,努力促进气候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有效实施,认真履行我国在气候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下的义务。我国积极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国外研究机构开展应对全球变暖领域的合作研究,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并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积极推动和参与气候公约框架下的技术转让,努力创建有利于国际技

8、术转让的国内环境,并提交了技术需求清单。我国重视清洁发展机制在促进本国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愿意通过参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为国际温室气体减排作出贡献。通过国际合作,中国进行了清洁发展机制方面的系统研究,为国际国内各利益相关方提供了有益信息;进行了大量的能力建设活动,提高政府部门、企业界等推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的能力。完善了相关的国内制度,制订和颁布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六、应对全球变暖的体制机制建设在党中央、国务院成立应对全球变暖的相关机构,并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立专门机构,专门负责全国应对全球变暖工作的组织协调。为提高应对全球变暖决策的科学性,成立了全球变暖专家委员会,在支

9、持政府决策、促进国际合作和开展民间活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地方,国务院要求各地区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建立健全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体系、协调机制和专门机构,建立地方气候变化专家队伍,根据各地区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统计和监测体系,组织和协调本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在应对全球变暖领域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更为严峻的挑战。我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应对全球变暖能力建设。全球变暖问题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解决全球变暖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进行不懈努力,为保护人类共有的气候系统不断作出新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