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心得体会念好党史“三字经”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指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从中深刻领悟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价值和学习党史的根本目的、基本要求、科学态度,进一步增强学党史用党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要念好党史“三字经”,学字当头,讲字为要,做字为本,从党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学字当头,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谋划党史学习教育“理论篇”。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
2、思想指引。回首党史,它记录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浴血奋战、团结奋斗的光荣历史,更记载着党的光辉理论、宝贵经验、优良作风。引导党员干部夯实理论之基,就要念好“学”字经,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习党的历史,才能在历史的大势中深度掌握党的理论成果,使理论成果内化为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人生路途中的不竭动力。要以研讨交流“促学”,用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推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史、经常学党史,用好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继续把党史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必修课、常修课。讲字为要,领会精神内涵,拓展延伸党史学习教育“方法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3、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这就要求在学习方法上要不拘泥于书本,特别是在基层,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进行宣讲。通过组织青年志愿者进小学,讲述刘胡兰英勇就义等动情的党史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党史,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做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充分利用各社区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宣讲党史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党的英模人物故事,进一步引导全社区群众深入认识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酝酿、诞生、壮大以及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自我解放的历史逻辑。
4、做字为本,紧盯“急难愁盼”,扎实谱写党史学习教育“践行篇”。重温百年党史,在最艰难的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一直带领着全国人民披荆斩棘、开拓创新,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接续力量,把学习党史与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党史学习教育核心内容,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要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列出办实事清单,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提升为群众办实事成效,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满腔热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要以作风改进破解群众之“难”,弘扬优良传统作风,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强化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用心、用力、用情为群众解决好“急难愁盼”
5、的问题,不说官话,不打官腔,把群众的需求作为我们办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心得体会执笔“丹青”绘就党史学习教育纵深线“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文章指出,要着眼坚定历史自信,坚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党史是党员干部学思践悟最直接、最生动、最鲜活的“红色教材”,党员干部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必修课”“终身课”,以永不停歇的学习态度,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锤炼理想信念,建功新时代。提笔不枉“丹青手”,呼之欲出,彰显厚积薄发的学习沉淀。“欲写云水姿,安得丹青手”,古人把画家称为丹青手,丹青手
6、栩栩如生的画功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不进则退,此世人之常。在学习党史时,党员干部要以持之以恒的态度,坚持“理论学”与“实践学”并重,“全面学”向“系统学”转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党员干部要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书籍,就要以“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稳扎稳打学、反反复复学,不仅要学习党的历史、重要思想,更要学习国家方针政策、重大事件,要坚持广泛学、深入学、钻研学,不断拓展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推动理论学习走向更深、更实。执笔沾染“丹青色”,层林尽染,永葆初心底色的理想信念。丹青是我国古代绘画常用的颜料
7、具有比植物性颜料保存时间长,不易褪色的特点。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历久弥新,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善于在党史教育学习过程中锤炼党性守初心、增强信念担使命,以永不褪色的理想信念走好每一步。新时代、新征程,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转变,对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理想信念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员干部要坚持理论指导实际,以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自觉扫除“歇一歇、等一等、靠一靠”惰性思维,摒弃调研装样子、工作躺平式、干事摸鱼式的不作为、乱作为,努力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疫情防控等艰难险重的岗位上,不断增强工作预见性、主动性、全局性,练就为民服务的“真功夫”、锻造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落笔辅以“丹青纹”,锦上添花,加速学用
8、相长的成果转化。建筑的装饰从外向里,从下向上辅以花纹,花纹与建筑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如同,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延安整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等会议沿用的“自我革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时代,迫切的需要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前仆后继地扛起“接班重任”、握紧奋斗“接力棒”。党员干部要坚持对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坚持不懈地把党史学习成果转化作为推动工作的“助推器”、创新工作的“强引擎”、做好工作的“标准线”,以雷厉风行的闯劲、所向披靡的拼劲、铁杵磨针的韧劲,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深入践行“为群众办实事”理
9、念,努力在新的“赶考”路上接续奋斗建新功。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心得体会以“树”为师 读懂党史“教科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员干部在品读百年党史这本“教科书”时,要以“树”为师,努力扎根、无惧风雨,孕育“树”的情怀,练就过硬本领,以学史、知史、明史的扎实功底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做不惧黄沙的“胡杨树”,淬炼坚定的信念。“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大漠中的胡杨,任凭沙暴肆虐而屹
10、立不倒,任凭干旱盐碱而顽强生存,任凭严寒酷暑而挺拔不枯,是无数人心中的“英雄树”。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回首百年征程,我们党数次于危难之际重新奋起,于枪林弹雨之中反败为胜,真正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正是有着同胡杨一样不屈的信念。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就是要有过硬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坚定立场,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保持“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执著,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一往无前。做扎根热土的“梭梭树”,厚植为民的情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梭梭树虽小,却能耐得住干旱、抵得住盐碱,一簇簇的梭梭聚集起来,便能巩固
11、一方沙土,造福一方百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党员干部要从“小梭梭”中感悟为民服务的“大情怀”,领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深刻道理,时刻将群众的需求放在心头,多做为民造福的好事实事;学习党史,仅仅靠啃书本是不够的,还需线上线下一同发力,要在实干中“消化吸收”党史的营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深化对党史的认识,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四季常青的“樟树”,涵养廉洁的清香。绿色是生命的根基,如同樟树,无惧风雨雷电,永远葱绿,散发奇特的清香;如同樟树,滤除清新空气,沁人心脾。“清如秋菊何妨瘦,廉如梅花不畏寒”,做一棵翠绿的“樟树”,“站成
12、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党员干部要汲取“清香”的智慧,浸润廉洁的思想,从党的百年历史中传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把塑造高尚的党员品格作为不懈追求,以“德廉双修”培养浩然正气,打造“金刚不坏之身”。同时,要坚持自我净化、自我革新,不断提高、防微杜渐,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坚决把真抓实干的好作风传承在新时代、沐浴在光辉下。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心得体会党史学习教育要紧扣“民”字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的最终“归宿”是为人民服务,是为群众
13、办实事做好事。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如何?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要看有没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有没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没有真心实意、全心全意、诚心诚意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党员干部要以“办实事”为抓手,以“增福祉”为目标,初心不改,责任不卸,笃行不怠,以严的作风、实的举措、真的作为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里。初心不改,以“念兹在兹”的真挚情怀坚守为民之心。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党员干部要弄清“我
14、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找准自我定位,为人民代言、为人民立言,当好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务员,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把民之所忧所盼放在心上、化作行动,把群众的“枝叶小事”当做“民生大事”来办,只要是人民群众欢迎、咧嘴笑的事,再难也要干到底,让群众的“笑容”成为办实事路上的一道靓丽风景。责任不卸,以“勤勉敬业”的精神状态恪守为民之责。党员干部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身份要记牢,职责要明确。只有以第一身份的要求履行好第一职责,创造第一流的业绩,才能赢得群众第一等的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一条主线,更是一份深情
15、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福祉,一头连着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党员干部要有坚定的信仰、如磐的信念和坚强的信心,主动履好职、服好务,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耕好“责任田”,扛起“担当旗”,始终把事业放在心上,责任扛在肩上,在困难面前、危难关口、关键时刻都能做到不撂挑子、不掉链子,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本着对事业、对人民、对党高度负责的态度,明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笃行不怠,以“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办好为民之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想不想干事、会不会干事、能不能干成事,考验着党员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党员干部要为民谋利、为民
16、造福,用实干纾民困,以实绩暖民心,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要大胆地干、坚决地干,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既要量力而行,也要尽力而为。要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针对群众反映的复杂事和老大难问题,要出实招真招硬招,细化目标任务,鼓足干事劲头,优化工作作风,创新工作举措,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干,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心得体会在党史“教科书”中练就“金钟罩”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提出了着眼坚定历史自信、增强理论自觉、提高政治能力、强化宗旨意识、激发昂扬斗
17、志、永葆初心使命的“六个着眼”,是全体党员、干部砥砺品质、锤炼作风的“教科书”“指南针”。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员干部要做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作为练就“金钟罩”的必修课,以史明志、以史鉴今、以史资政,才能做到对党忠诚、人民至上、廉洁奉公。一要以史明志,唯有“长风破浪会有时”志向,才能做到对党忠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前进的灯塔。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才能够经历挫折而不断奋起,砥砺前行。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修课
18、常修课,带头学党史、经常学党史,重点继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只有真正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才能牢固树立“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当好红色基因、革命薪火的“继承者”。二要以史鉴今,唯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才能做到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党同志都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员干部学习党史,就是要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贯彻
19、人民主体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自觉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才能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做到人民至上。三要以史资政,唯有“刀刃向内除积弊”勇气,才能做到廉洁奉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从“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从“党的自我革命”到“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远见和清醒。党员干部要坚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觉把革命传统教育、党的光荣传统教育、斗争精神教育有机结合,用好自我革命宝贵经验,经常性开展政治体检,清除政治尘埃,净化政治灵魂,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锤炼斗争本领、筑牢防腐篱笆,才能做到傲梅立寒斗霜雪、入于污泥而不染。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是一句口号,而要领导干部带头学、广大党员跟进学、全社会广泛学,真正做到学党史、知党史、用党史,让每位党员干部铸起“金钟罩”、穿上“铁布衫”,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