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13 黄山奇松》赛课导学案_20.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834903 上传时间:2021-06-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13 黄山奇松》赛课导学案_2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13 黄山奇松》赛课导学案_2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13 黄山奇松》赛课导学案_2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13 黄山奇松》赛课导学案_2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13 黄山奇松》赛课导学案_2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13 黄山奇松》赛课导学案_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13 黄山奇松》赛课导学案_20.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3.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体会第2自然段的写作特色,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运用第2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写自己感兴趣的一种黄山奇松。3、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2、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奇松的资料。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用心读书,抓重点词语感悟体会文章内容,学会在书中进行批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突出奇松。

2、1、(课件展示黄山图片)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即(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特别是四绝中的“奇松”人们对它更是(情有独钟)。学生填空齐答。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第16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黄山奇松。3、黄山的松树奇在哪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山。【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黄山四绝图片,即可加深学生对黄山四绝的理解,又激起学生学习黄山奇松的学习兴趣。】二、激趣学文,感受奇松。1、师:要看奇松,最好的去处就是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松树呢?2、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来读课文第二段。

3、自主学习一:边读边思考: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松树呢?圈一圈。3.交流: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指名说,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设计意图:自学课文,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三、品读美文,感悟奇松。(一)学习迎客松 1、(出示:迎客松图)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它何奇之有呢?出示:自主学习二:默读课文第二段,用横线画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圈出你觉得迎客松“奇”的地方。读一读。小结:在品读语言文字时我们要学会抓住关键字词感受特点。师: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松树?(出示:( )

4、的迎客松)2、(出示: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指导朗读迎客松是充满生机的,抓重点词读出生机。理解“遒劲”雄健有力。出示相关图片(笔力,古松)理解“饱经风霜”这个词可以形容谁呢?3、(出示:老人图)师:从他们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师:是啊,老人一定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从她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她饱经风霜。4、请大家想象迎客松在1600多米高的悬崖上生长,会遇到哪些危险呢?(出示:迎客松不怕 ,不怕 ,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设计意图:说话训练面向全体,能鼓励学生参与,积极投入训练,力求在课堂,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更感受到用

5、迎客松的奇。】5、 (出示:迎客松图)“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生长环境,我根据(昨天的学乐云作业)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谁给大家介绍一下?生读资料。【设计意图: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更深刻的了解黄山松的生长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迎兴趣。】6、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指名读,男生齐读)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指名读女生齐读) 让我们读出它的顽强,读出它的活力。(指名读,生评价,再读,齐读。)【设计意图:训练要面向全体

6、,能鼓励学生参与,积极投入训练,力求在课堂,学生人人动口、动手、动脑,使所有学生练有所得。】总结:据说迎客松已经生长了1000多年,得经历多少的风吹雨打,这不正如课文中所说饱经风霜,奇不奇?虽然饱经风霜,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生命力极强,奇不奇?7、如果我们把迎客松比作人的话,他会是谁呢?(黄山的主人)迎客松还“奇”在哪呢?(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指导朗读抓重点词再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8、师: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是哪棵松?你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来的?(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

7、个黄山的象征了。)理解“乃至”,什么意思,你能给“乃至”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吗?(甚至)迎客松的评价为什么这么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视频吧。【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实时拓展和总结迎客松的地位的高,让学生充分体会迎客松的奇。】9、现在,相信你对迎客松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此时你认为它是一棵什么的松树?(再次出示:( )的迎客松)10、指导背诵:这样的迎客松我们应该深深地印在脑海中,看谁背的快,记得牢。(出示填空,指导背诵)11、总结学习方法:同学们,刚刚我们用了三个学习方法:1、找句子,抓关键词。2、揣摩关键词,做批注。3、再读一读,感受特点。来完成迎客松的学习。【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学习课文的方法,为下

8、文学习陪客松和送客松做铺垫。】(二)学习陪客松、送客松1、课文又是怎样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呢?(两名同学读相关语句。)2、(出示图:陪客松、送客松)学到这儿,我们轻松一下,请同学们看图片,猜一猜它们分别是哪种松树?【设计意图:看图猜松树,培养学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3、你为什么能够猜中,说说你的理由?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师:它们姿态独特,一个向绿色的巨人给游客遮风挡雨,一个在依依不舍与游人告别。作者抓住了这两种松树的姿态独特。4、 作者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呀!如果他们真的是人,他们会是什么动作,会和游人说什么呢?(学生做动作,随机想象说话)【设计意图:既可以能锻炼学生

9、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他们仿佛通了灵性,难怪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四、想象写话,赞美奇松 1、师:黄山奇松就只有这三大名松吗?还有千千万万棵奇松,还等什么,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2、三大名松是黄山的代表,那么更多的奇,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板书:千姿百态。3、你读懂什么了?知道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4、黄山奇松为什么会是千姿百态呢,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播放黄山松的视频。【设计意图:学生在观看视频中,更深刻地领略黄山松树的千姿百态。】总结:黄山奇松特点是多、奇,体现在千姿百态,让我

10、们不禁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家带着敬佩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设计意图:在领悟黄山松树的神奇与秀美之后,让学生可尽情抒发自己对黄山奇松的热爱之情。】5、 (出示:图片)你们的表现这么好,老师奖励给你们一个小游戏:小组合作:看图猜松树的名字。出示4种松树的图片。 【设计意图:在领悟黄山松树的神奇与秀美之后,让学生可尽情抒发自己对黄山奇松的热爱之情。小组合作讨论,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大家给松树起的名字都很好,但是这些松树的真实名字可能更有灵性,我们一起来看看。6、 现在,选择你喜欢的一棵松树,模仿三大名松的写法,可以利用文中优美的词句,发挥我们的想象力把你喜欢的一棵松树写下来。【设计

11、意图:在领悟黄山松树的神奇与秀美之后,让学生可尽情抒发自己对黄山奇松的热爱之情。】7、 学生当堂写作,拍照上传。然后诵读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评。【设计意图:学生的作品通过师生共同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作品的不足,并能够如何完善自己的作品。】8、教师小结:同学们,黄山“无山不峰,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的松树以它的千姿百态,妆点着黄山,使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难怪明代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玩黄山后,曾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五、作业设计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2、课下请同学们去搜集黄山的另外三绝,以及黄山更多的信息,继续交流。【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当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加深课文学习的印象,激发学生了解另外三绝的学习兴趣,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六、板书设计 13、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千姿百态 送客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