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优 教学设计与反思(1).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837871 上传时间:2021-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优 教学设计与反思(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优 教学设计与反思(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优 教学设计与反思(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优 教学设计与反思(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优 教学设计与反思(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优 教学设计与反思(1).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与反思基本信息课题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作者及工作单位阳爱明 教材分析这节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分3个课时学习,我设计的这节课是第1课时(教材第128129页)。主要内容包括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以及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对于直线、射线和线段学生在小学已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练习对学生进行由几何语言画图与用几何语言描述几何图形的训练。为今后学习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三角形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打下基础,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情分析1知识

2、基础:学生在小学对直线、射线、线段的意义已有初步的认识,在本章的第一节课中,又已学习了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2认知水平与能力:七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直觉思维能力,能通过直观感受来认识理解几何图形,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但由于我校是乡镇中学,学生见识少,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很多时候是教师启而不发,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3任教班级学生特点:我班学生大部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思维不够活跃,能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并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概括的学生较少。因此,还不具备利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述及利用数形结

3、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符号感;通过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对直线、射线的性质研究,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能用它们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组操作固定硬纸条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通过对直线的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使学生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

4、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及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2教学难点:几何语言与图形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有拉紧的绳子、手电筒的光柱、向两方延伸的铁轨等,提出问题:这些图像可以抽象出我们学过的哪些几何图形?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这些图像可以抽象出我们学过的哪些几何图形?让学生从这些实物中找出熟悉的平面图形,从而引出本节课题: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通过从熟悉的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不仅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而且也使学生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几何图形无处不在。合作交流

5、探究新知出示问题:(1) 要把准备好的木条固定在硬纸板上,需要几个图钉?(2) 通过上述操作,如何把木条抽象成直线,把钉子抽象为点,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倾听学生的交流,并帮助、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得出关于直线的基本事实。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直线 的表示方法。 A B学生分组活动,动手操作,对第(2)个问题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从现实生少中发现并提出来简单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得出关于直线的基本事实提供背景及生活素材。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得出关于直线的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再给出直线的表示方法,可以让学生更清楚

6、地体会到直线表示方法的合理性,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3) 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可以作为直线、射线、线段的原型,试举例说明?教师也给出一些事例(用语言描述或给出图片)(4) 你发现直线、射线、线段有哪些联系与区别吗?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用列表法地给出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学生独立思考或相互交流第(3)个问题,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教师出示的直线、射线、线段的几何图形进行比较,各抒己见,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观察抽象出直线、射线、线段的几何形象,让学生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在明确直线、射线

7、、线段区别的基础上,讲授它们的表示方法,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对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的探究,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活动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地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讨论中业,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理解他人的见解,在交流中获益。(5) 已知线段AB,你能由线段AB得到直线AB和射线AB吗? A BA B A B教师板书演示直线、射线、线段的变化过程,对学生的结论进行总结、概括,进一步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6) 能否用几何语言简单表述一下直线、射线、线段?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学生讨论并尝试用几何语言简单表述直线、射线、线段。在学生掌握直线、

8、射线、线段表示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动手画图,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受直线、射线、线段的变化过程,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鼓励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通过对解决问题方法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通过学习以上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用文字、字母、图形、符号或图表等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的能力。巩固新知问题:(1)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直线EF经过点C; 点A在直线外; 经过点O的三条线段、; 线段AB、CD相交于点B。教师加以指导,并展示学生成果。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说明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以下两种

9、情况: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外。(2)建筑工人在砌墙时,这样拉出的参照线就是直的,你能用学过的几何知识解释他们这样做的道理吗?教师引导,使结论更加完善。(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学生动手画图。学生议论回答。培养学生不同几何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之间的转换的能力。通过成果的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明晰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利用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初步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初步发展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况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小结: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

10、识?2 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 我最遗憾的是什么?4 我今后打算怎么做?教师注意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补缺。学生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出今天探索的知识点,让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同时培养表达能力。从学生的小结中可以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反思。布置作业教科书P132 习题4.2第2、3、4题。教师批改总结。学生独立完成。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调整教学进度。通过课后独立思考,自我评价学习效果;学会反思,发现问题;并试着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或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板书设计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1直线的性质:两点确

11、定一条直线。2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图形名称图形表示法端点个数直线A B直线AB(BA)或直线无射线A B射线AB一个线段A B线段AB(BA)或线段两个3直线、射线、线段的简单应用。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学习活动评价表学习活动评价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等级自评小组评议教师评议课前准备好学具A准备好 B准备一种的 C没有准备知识技能掌握情况A真正理解并掌握 B初步理解 C参与有关活动善于与同学合作A能 B一般 C很少几何语言与图形的相互转化能力A强 B一般 C不足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A强 B一般 C很少认真的学习态度(操作活动、听讲、作业)A认真 B一般 C不认真总评教学反思本节课成功

12、之处在于:1、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具进行展示和演示,动手操作感知,以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利用电脑,演示由线段得到射线和直线的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它们的联系;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画直线、射线、线段,发现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得出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如何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电脑演示从直线上截取线段、截取射线。将线段一端延长变成射线。这样的演示,充分展示了三条线之间的关系,形象生动,更具说服力。2、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自主探究、感受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在辨析直线、线段、射线三条线之间的关系时,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的手里了。本节课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操作交流中,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以展示,获得成功的快乐。不足之处很多:比如直线可长可短的特性只体现了一半,练习的层次不明,训练不到位,课堂调控不够灵活,等等。这些情况都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应该极其注意的地方。一节好的数学课,教师要善于放手,敢于放手。如果控制得太紧,问题提得太小,太细,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的很小,学生思维空间小了,思维的差异性呈现不够,资源生成也变得很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